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435806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黄东显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机遇, 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优势, 避免劣势, 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重点, 实现人才结构的转变, 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要从树立现代职教理念, 加大经费投入, 重视双师型师资培养, 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高职会计实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项目批准号:142400411178) 研究成果之一一、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正反因素分析(一) 中原经济区制造业转型,

2、 职业教育前景广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 传统工业正在向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转移,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将发生明显变化, 中原经济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将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我国经济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移, 中原经济区也随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就意味着要实现较多数量人才的转岗要求, 要从低层次重复性劳动力结构向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结构转移, 尽管中原经济区区域内的职业教育近几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仍然不足, 在总体劳动力供求失衡的情况下, 就造成了结构性不均衡。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以期

3、培养更多的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这是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很好机遇, 前景广阔。(二) 中原经济区经济快速发展成为职业教育推动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推进的。18 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启了职业教育之火。大量研究表明, 劳动就业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 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中原经济区人口多, 只有大力发展经济, 才是增加就业的最有效选择。中原经济区带动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掌握一定技能的劳动者, 这就必然会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 更多的是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中高级人才,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

4、 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就是为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实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 应该是在本科层面, 600 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职业教育, 是一个伟大的改革, 也是和国际标准靠近的一个正确方向, 美国高等教育中, 应用型大学占据 97%的绝对数量优势, 这对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也是一个借鉴。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结构的改变, 保障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这种高速增长和结构调整必须通过大量掌握实际技能的专业人才来支撑, 这就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质量要求。(三) 中原文化传统观念限制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原历史悠久, “官本位”的传统观念较为深厚, 多

5、数人轻视职业教育, 其根源是轻视劳动者的心态作怪, 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 许多家庭往往将读大学视为子女出人头地, 改变家庭命运的主要途径, 社会上很多人轻视职业教育, 歧视职业院校的学生, 很多用人单位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的行为无形中助长了这种“重学历、轻技术”不良心态蔓延, 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传统观念是长期养成的, 其改变也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这就影响到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文化对任何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影响都是十分深刻的, 人类社会中其生长过程中, 文化和经济是相依相存的, 属于一种同构关系, 文化是经济的上层建筑, 而经济又是文化的基础。区域文化主要是包括一些基本的

6、价值观, 比如诚信观念、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创业思想等多个方面, 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区域文化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且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选择模式, 政策措施以及发展速度, 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城市竞争力的根本。中原经济区建设, 更要发挥中原文化的精华, 营造培养优秀人才的环境。在普通百姓的观念中, 总把职业教育看作是低人一等, 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 对于社会上“蓝领”工作存在歧视, 对职业教育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推动力认识不到位, 把职业教育看成是“次等教育”, 甚至有些管理部门也是把重心放在学术性教育方面, 对职业教育存在马马虎虎的心态, 不积极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

7、 对职业院校定位不准, 缺乏为市场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理念, 不能突出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也有些高职院校是从中职升级而来的, 教学管理沿用原来中专的理念, 不自觉的以中专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发展, 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不准, 忽视其高等教育的性质, 过分强调操作技能, 反而忽视了理论教育。二、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一) 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鼓励学生完善职业规划高职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 就要重视学生的职业属性, 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自学生入校开始, 就要纳入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从不同阶段培养学生不同的认知, 从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 到课堂教学的认真

8、态度;从考试考风的严格管理到, 校园文化的建设完善;从学生的实习实训, 到毕业典礼的隆重举行。职业教育理念要无时无处不在贯穿其中,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塑造学生。高职院校要想真正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一个可行途径就是校企合作, 只有通过和企业行业的深入融合, 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教书与育人两方面注重育人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获得长远发展的潜力,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 可以创造让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规划, 让学生自主思考未来发展;通过职业技能大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的把握美好的大学时代。(二) 加大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职

9、业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建立各种实训中心, 政府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 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 同时, 职业院校也要紧密联系市场, 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让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社会,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实现自身价值, 这就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同时, 素质教育对于职业院校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 过于重视书本知识, 导致培养出的大学生眼高手低, 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 这是违背职业教育初衷的, 职业院校的教师职责不仅仅是“教书”, 更为重要的是“育人”, 而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教师的思想、意志、言行, 都深刻的影响和指导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教师应具备科学的教育观念, 包括正

10、确的人生观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道德的培养。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教书容易量化而越来越规范化, 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则缺乏量化指标而越来越形式化。目前职业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要形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增强其教书育人的使命感, 用良好的师德去影响学生, 用规范的行为去塑造学生, 让学生在与老师的接触中, 自然而然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当下社会转型期, 各种不良风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为教师, 要有着高尚的行为素养, 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指导学生在各个方面思考人生、思考未来, 成长为具有独立思想

11、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引进专职教师的时候, 要改变渠道单一的局面, 多方位引进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加入职业教育队伍, 让各种思想在校园里激荡、发扬, 通过教育和讨论, 让师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校通过积极的舆论引导, 注重营造有利于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使教师在舆论的倡导、鼓励、激励或鞭策、谴责下, 增强履行师德义务的责任感。(三) 重视双师型师资培养和引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对于职业教育而言, 加强具有实践技能师资力量是必然要求,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 既要有理论性的教师, 也要有实践性的教师, 既要有专

12、职教师, 也要有兼职教师, 既要有高学历教师, 也要有丰富技能经验的教师, 这就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我国职业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缺乏, 缺乏企业工作经历, 与国家规定标准有较大差距, 而且现在很多职业院校对于双师型师资的要求定位于形式, 不重视教师的行业工作经验, 而简化为要求教师取得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就行了, 这又带来一个新问题, 一些教师为了考证而考证, 这种拿到证书的“双师型”教师, 并未有一天的实践工作经验, 成为“本本族”。具有一线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的教师极少, 职业院校教师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 除了少数从企业调入的, 基本都是在学术性人才培养高校的高学历毕业生, 高校毕

13、业即成为教师, 甚至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 虽然各职业院校对双师型都很重视, 但是缺乏有效的培养措施, 无论是派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 还是安排教师去参加培训进修, 基本上都是流于形式。事实上, 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不是短期内可以养成的, 没有三年以上的训练, 很难掌握某项职业的核心, 况且有些专业企业是难以接受实习的, 比如会计专业, 在任何企业财务都是核心机密, 不可能接受实习生的, 即便是有, 也多是端茶倒水, 难以接触到实质性的业务。眼下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来源, 主要定位于学历, 注重高学历忽视企业工作经验, 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误区, 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招聘, 已经达到要求博士学

14、位的程度, 这种单一的唯学历论, 必然导致双师型人才欠缺, 事实上, 要完善职业院校师资队伍, 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在职教师培训引导, 帮助其到企业锻炼成长, 另一方面要在引进人才的时候, 重视经验, 将学历放在辅助的定位, 有利于吸引真正有动手能力的人才, 再者要大力引进兼职教师, 聘请行业精英来担任实践性教学工作, 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这三个途径互相补充, 必能尽快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四)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的快速扩招, 也对高职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教育事业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根源, 缺乏对学生长远人格价值观的培养, 忽视了培养人才的重点在于人的素质, 将赚钱的技能放在了

15、重要位置, 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这就难以培养出社会社会需要的人才, 更多的是培养出有一定技能, 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积极进取素养的优秀人才。确立以“人才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观念, 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 坚持教育的基本功能培养人才, 要先有“人”的教育, 即关注个性的发展和满足个体的需要, 也是教育回归本质的起码要求, 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高尚、更具创新和敬业精神、懂得生活和与人相处的人。然后才是“才”的培养, 要明辨“专业人才”和“职业人才”的区别和联系, 克服无形中把大学视作就业前职业训练所的功利思想。以学生为本, 就要求学

16、校教学管理要转变观念, 教师对学生负责, 管理部门对教师负责, 无形中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就要重视教师的地位,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打破行业人才壁垒, 确保教师人才合理流动;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 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在于优秀教师, 将学生放在心里, 放在重要位置, 时时刻刻对学生启发引导, 帮助学生成长, 相比之下, 传统的教育体制, 用行政模式管理学生, 培养出的只能是缺乏人文精神和独立思想的低端人才。以学生为本, 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要更加人性化, 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 不断改进各项软硬件设施, 注重社团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 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毕业的时候, 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五) 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人才, 自由精神和创新精神是优秀人才的基本标准, 高校要将自由和创新作为治校之本;作为高等职业教育, 也是如此, 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之外, 更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