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全集:朋党论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14220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全集:朋党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二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全集:朋党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二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全集:朋党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全集:朋党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全集:朋党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2、理解作者对朋党的独到见解以及这一观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3、学习文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4、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朋党的独到见解以及这一观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学习文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教学方法:讨论与自学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四年(1044)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当时,革新派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以夏竦、

2、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引用朋党。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在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中,欧阳修一针见血地指出:“欲广陷良善,不过指为朋党” , “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 ,“唯指以为党则可一时尽逐” 。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辨朋党之诬,欧阳修写了这篇朋党论 。二、分析课文:全文五个段落。1、第一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观点。讨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先从社会发展的事实落笔, “朋党之说,自古有之” ,证明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并为下文征引历史事实打下伏笔,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那么君子

3、之朋和小人之朋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作者用“同道” “同利”鲜明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使自己的观点十分鲜明。2、第二段进一步论述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的区别。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君子和小人的朋党有什么样的区别?1) 、君子是真朋,小人是伪朋。从本质上说明小人无朋。这一点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朋党之说。这一段是在前一段基础上的深入剖析。由于小人之朋是从利出发的,所以只能是暂时的,只能是假的;而君子之朋出于对道的共同追求,所以必然能“终始如一” ,所以是真的。2)欧阳修指出了道和利,是区分两者的关键所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小人是以利,相互勾结,相互利用,利益相同则相结为党,见“利”则相互反目, “利

4、尽则分道扬镳;而君子是以“道”相互联结,同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道永远不变,则君子之党永远同心。讨论:什么样的朋党才对国家有积极的作用?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3、第三段广泛列举史实,证明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用小人之伪朋则国亡。讨论:朋党从什么时间就有的?真的朋党和小人的朋党对国家有什么样的意义?在论证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手法?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文章先列举尧时退小人之朋而用君子之朋天下大治的例子,然后列举舜用君子之朋而天下也大治的例子,这些是正面举例;接着列举纣因无朋而亡国、周武王因得君子之朋而国兴的事例,这是正反对举;最后再举东汉桓、灵时的党锢之祸,和晚

5、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事实,这是引用反面事实。作者或正,或反,或正反对比,反复论证,论证极为有力。4 第四段在大量引用事实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的道理。先紧接上文对纣、汉献帝、唐昭宗等反面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皆“乱亡其国”的结论;然后再对舜被称为圣人和周能够兴国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善于用君子之朋的重要。5、最后一段收束全文,点明主旨。三 小结本文是一篇富有战斗性的政论,历来享有盛名,为人称道。它充分体现了欧阳修政论的风格和特点。其中有两个特点特别鲜明:(一)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全文自始至终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艺术手法,逐层深入地摆事实、讲道

6、理,以理服人。开头第一句作者就针锋相对、单刀直入地指出:“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既切中时弊,又为全文奠定了对比论证的基调。下文紧紧围绕着君子之朋与小人之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君子以“同道为朋” ,小人以“同利为朋” ;“小人无朋”是因其“所好者禄利,所贪者财货” ;“君子有朋是由于君子“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小人以利害相交,必然见利忘义,利尽残害。即使暂引以为朋,也是“伪朋” ,而君子重“道义”,讲“忠信” ,惜“名节” ,才能“终始如一” ,才是“真朋” 。其中, “君子”与“小人” 、 “同道为朋”与“同利为朋” 、 “小人无朋”与“君子有朋”

7、 、小人之“伪朋”与君子之“真朋” ,互相映照,相反相成。在前一部分从事理上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第三段起,作者引证史实,层层对比,进一步深入论证。作者列举了从上古尧、舜之时直至唐之晚年各个朝代盛衰的大量历史事实,紧扣国家兴亡治乱与朋党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反复的对比。事与理的结合,对比手法的反复运用,起到了化深奥为浅显,令人不得不信服的艺术效果。(二)转折句和排比句的交相运用,行文既纡徐有致,又富有气势。面对保守派的诽谤,欧阳修的心情是十分激愤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富有忧患意识的政治家刚正不阿的战斗精神。同时,从其从容不迫、纡徐有致的说理中,我们又可以看到欧阳修沉着冷静的大将风度。表

8、现在其语言的运用、句式的选择上。在对比论证中,作者多处运用了转折句式。一系列转折句式的运用,不仅突出了对比的效果,而且使论述的笔调趋于舒缓,使文章既明白晓畅,又委婉而耐人寻味。这正是作者所推崇的所谓“责之愈切,则其言愈缓”的风格。同时,此文还多处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增加了文章政论的气势。如第四段,连用五个“莫如” 。转折句和排比句的交相运用,使句式长短相问,错落有致,行文时徐时疾,张弛有度,充分展现了欧阳修政论的艺术风格。四、布置作业:先翻译下列句子,然后说说哪一句是文章的主要观点。(1)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2)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五、板书设计:朋党论 君子以同道为朋 人君当 用君子之真朋 小人以同利为朋 退小人之伪朋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