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地区金融扶贫机制创新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389639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民族地区金融扶贫机制创新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民族地区金融扶贫机制创新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民族地区金融扶贫机制创新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民族地区金融扶贫机制创新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民族地区金融扶贫机制创新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民族地区金融扶贫机制创新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民族地区金融扶贫机制创新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民族地区金融扶贫机制创新研究 阳大胜 宋祖红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 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 要: 民族地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对我国在 2020 年末全面消除区域性贫困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理论分析、文献分析以及比较分析等方法, 以民族地区为对象, 分析金融扶贫的机理, 详细阐述民族地区金融扶贫存在的主要障碍, 以此为基础提出金融扶贫政策创新、组织机制创新、服务机制创新、产品创新等金融扶贫策略。关键词: 民族地区; 金融扶贫; 机制创新; 作者简介:阳大胜 (1972-) , 男,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讲师, 研究方向:金融保险、创业经济与金融;作者

2、简介:宋祖红 (1972-) , 男, 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博士, 研究方向:民族经济。基金:2010 年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小额信贷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研究” (10B053)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ChinaYang Dasheng Song Zuhong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School of Economics an

3、d Management,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Abstract: Ethnic minority areas are one of the main field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eliminating regional poverty by the end of year 2020. This paper uses theoretical analysis, literatur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4、and other methods, by taking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 as the object,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elaborates on the main obstacles of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then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in aspec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novation in mech

5、anism, organization, service and products.Keyword: ethnic minority areas;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 贫困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 各国学者与政府都致力于经济发展, 利用财政资金或外部援助等手段来减少贫困。金融作为现代市场经济配置的重要手段, 对现代经济增长作用越来越大, 进而减少贫困。因此, 探究贫困重点区民族地区金融扶贫的机制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外对民族地区金融反贫研究较为丰富。Burgess 等 (2004) 实证研究印度

6、民族地区金融反贫效果发现增加民族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能减少贫困发生率, 每增加 1%的数量, 贫困发生率将下降 0.34%;Geda 等以埃塞俄比亚为例实证分析金融与民族地区贫困问题, 结果显示金融能显著减缓贫困问题;Jalilian 等研究发现通过金融政策与项目能增加低收入水平的家庭收入, 进而达到减贫效果;Ravallion 利用不同国家低收入水平研究显示, 金融对减贫效果存在差异性;Jeanneney 等则是以经济增长作为调节变量分析金融减贫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贫困国家而言, 金融政策以及项目能有效减少贫困人员。国内对金融与扶贫之间关系的方面也进行较多研究, 泰永锡、达淑清、陈生忠

7、(2015) 以青海省互助县为例探讨民族地区金融扶贫, 研究发现扶贫工作困难重重, 而金融扶贫也存在诸多, 需要优化相关策略以便达到要求;闫丽娟、王玉君 (2011) 以民族学田野调查法, 以撒拉族某村为研究对象, 探讨金融扶贫互助合社的问题, 结果显示互助合作社能对扶贫产生积极影响;谢婷婷、郭艳芳 (2016) 采用 DEA模型对民族地区金融扶贫效率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民族地区反贫效率逐年缓慢增长, 不同民族地区存在差异性, 财政支出能显著提升金融扶贫效率;鲁钊阳 (2016) 实证研究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 结果显示民族地区金融扶贫效应显著, 其中就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

8、水平以及人力资本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对民族地区贫困产生影响。纵观国内外研究文献, 对于民族地区金融扶贫从扶贫效率、扶贫合作组织等进行较为详细研究, 但是在机制创新方面研究并未深入, 而金融扶贫机制创新对民族地区反贫大业具有积极性意义。一、民族地区金融扶贫的机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金融已经成为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 已经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将对贫困群体生存产生影响。纵观国内相关学者研究, 金融对扶贫影响主要有直接影响机制与间接影响机制两条。(一) 民族地区金融扶贫直接影响机制金融发展对贫困人员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向其提供金融服务。由于贫困人员的抵押等资产薄弱, 常常被正

9、规金融体系排斥在外。但如果让贫困人员参与更多的金融活动, 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 那么贫困人员的生活状态或许会产生变化。英国国际发展部的研究报告的结果就显示出贫困人员参与金融活动能够有效消除信用约束, 从而提高预期收入, 达到对贫困减少的直接效应。金融发展产生直接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金融部门提供的信贷服务可以解除贫困人员的信贷约束, 从而使得贫困人员有能力投资新技术, 提高教育与健康水平, 进而能提升生产力, 促使他们摆脱贫困;二是金融部门向贫困人员提供储蓄服务, 能帮助贫困人员积累资金, 满足更大规模融资需求, 进而达到预期投资与支出;三是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可以提高贫困人员的抗风

10、险能力, 减少其脆弱性;四是贫困人员参与金融活动能提高他们对金融工具的使用能力, 降低风险, 增加贫困人员的长期收入。因此, 贫困人员从金融机构获取必要的金融服务, 那么他们就可以有足额资金维持各种生产性活动, 提高收入水平, 从而达到降低贫困程度。(二) 民族地区金融扶贫间接影响机制金融发展对扶贫的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对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以及人力资本的作用来影响贫困问题。一是通过经济增长的作用。经济增长是减少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指出经济增长的效果就是可以自发从富裕人群向贫困人员转移。这也就是说即使政府不采取相关扶贫政策, 只要加快经济增长也会增加国内经济活动, 进而增加财

11、政收入, 从而增加为贫困人员的就业机会, 提高转移支付额, 起到减贫效应。二是通过收入分配的作用。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并未达成一致, 但基本认可金融发展能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通过收入分配进一步来影响贫困减少。三是通过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人力资本形成能力不足是产生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金融发展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来对贫困减少产生影响, 其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首先是向人力生产活动提供资金, 例如教育投资等;其次向接受教育者提供消费信贷, 促进教育和劳动分工, 提高教育效率;最后就是降低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鼓励教育投资。因此, 金融发展主要通过这些途径不断增加人力资本积累, 进而达到消除贫困的目

12、的。二、民族地区金融扶贫的困境民族地区是我国扶贫攻坚区, 2014 年民族地区累计减少贫困人数为 357 万人, 减贫率为 13.9%, 尽管扶贫工作效果较好, 但与 2013 年比, 减缓速度明显下降。金融能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逐渐缓解贫困问题, 促进民族地区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但是, 在民族地区由于诸多问题的影响, 严重损害减贫效果, 主要体现如下。(一) 民族地区县域金融网点覆盖率低民族地区贫困的解决, 县、乡 (镇) 、村则是反贫的主战场, 然而在民族地区县域金融网点稀少, 这更不要提及乡 (镇) 、村了。在民族县域金融体系中主要是国有商业性银行为主, 很少有外资银行、民间资本等

13、, 同时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业绩压力, 也逐渐压缩基层网点数。商业银行逐渐加强了风险控制, 将一部分管理权限与放贷权限逐渐上移, 而且也形成主要面向大城市以及大型国有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的趋势, 这就将导致西部民族地区更加缺少金融扶持, 甚至一些乡镇的金融网点也取消了, 这对我国在 2020 年全面消除区域性贫困造成很大的障碍。截止 2015 年底数据显示, 西部民族地区县域金融网点平均不到20 个, 这相当于每 90 个自然村才有一个金融网点, 这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极大挑战。目前作为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金融政策性银行面临业务单一性问题, 很难有效对民族地区减贫形成有力的支撑, 而农村信任社承

14、担着这一责任还是显得实力较弱, 难以形成有力的作用。(二) 民族地区金融产品服务单一目前在民族地区县域的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方面的创新力度不足, 主要体现出总量少, 且突破也少的特点, 农民进行贷款时需要担保与抵押的难度较大, 新型创新性担保基本没有, 且担保贷款总量少之又少。民族地区金融机构观念较为落后, 基本还是遵循原有的金融模式, 基本上没有开发外汇业务或者中间业务部门, 致使金融产品单一化, 同时民族地区金融盈利能力有所欠缺, 对现代化与信息化设施投入少, 从而引起其难以跟随发达地区的步伐。在脱贫的重大压力下, 民族地区对于金融服务的需要应该是更高, 可是金融支持体系的滞后, 难以满足当

15、前民族地区对减贫的经济发展动力的要求。(三) 民族地区金融创新不足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扶贫工作重视的加强, 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方面也发生很大变化, 特别是国家对民众的创业支持力度的集中, 这就促使民族地区民众对金融需求也产生了变化。首先以往主要是种植业的资金需求为主, 现在逐渐转变为多元化需求, 传统需求市场也将逐渐缩减;其次过往民族地区消费金融需求几乎为零, 主要以生产需求为主, 但是逐渐向两者并重方向转变;第三以往金融需求主要以小额为主逐渐向大额需要转变;第四是由以往短期需求主逐渐向中长期需求的转变。但目前民族地区还是延续存、贷、汇“老三样”, 难以满足当前的需要。与此同时, 民族地区还非常

16、缺乏金融创新人才, 缺少创新思想与战略, 未能完善民族地区金融主体, 从而导致金融创新驱动力不足, 未能形成有效、良好的创新氛围。(四) 民族地区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民族地区开展金融扶贫工作也要注意到金融风险的防范, 只有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才能保障金融扶贫的持续发展。但是目前民族地区金融体系还存在一些缺陷, 主要体现:首先是民族地区贷款风险补偿性体系缺失, 信用风险的保障机制非常不全。目前就民族地区而言, 中小型企业担保机构、民间信用担保机构以及由财政注资的担保机构等等, 并未全面进入民族地区, 特别是民族地区的乡镇、村级等区域就更少, 不少地方根本没有。其次就是民族地区农业保险市场建设滞后, 农业风险分担机制缺乏。民族地区贫困主要集中在农村, 金融扶贫主要也是集中农业领域, 而农业保险市场建设的不完善, 风险分担机制建设的不健全, 为区域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就与日俱增, 严重影响到民族地区金融扶贫的正常发展。(五) 民族地区金融资金流失严重民族地区金融机构会在当地吸储大量资金, 然而这些资金的大部分不是直接流入当地, 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