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艺术作品欣赏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360811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埃及艺术作品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古埃及艺术作品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古埃及艺术作品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古埃及艺术作品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古埃及艺术作品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埃及艺术作品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埃及艺术作品欣赏(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埃及艺术作品欣赏(一)金字塔论及人类文明建树时,人们首先会想到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它是人类幼年时代最伟大的成就之一。金字塔把王权和神权的稳固强烈地表现了出来,纵使今天大地上早已没有古老的埃及王国,可是金字塔雄风犹在,人们在它的面前依然会感到渺小和卑微。在离开罗不远的基泽平坦广阔的沙漠上,耸立着许多体积庞大、高耸入云的金字塔,最高的胡夫金字塔高 146.5 米,它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王胡夫的陵墓。金字塔现在只有 137 米高,底边各长 230.6 米,占地 5.3 公顷,用 230余万块平均重约 2.5 吨重石块砌成,塔身斜度为 5152。金字塔的构思反映古埃及人的信仰。他们相信高山、大漠、长河

2、都是神圣的,法老王被宣扬为自然神。于是通过审美就把高山、大漠、长河的形象的典型特征赋予王权的纪念碑,在广阔的大漠中金字塔显得高大、稳定、沉重和不可动摇,又显得单纯、简洁和雄伟壮观。它带着强烈的原始性,仿佛是人工堆垒的山岩、混沌未凿。它的形象和尼罗河的风光十分协调,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何其壮阔。 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年(这是一种公认的说法)建造地点:埃及开罗附近的吉萨高原我们最熟悉的,现存唯一的七大奇迹。狮身人面像在仅次于胡夫金字塔的哈夫拉金字塔的东面,伏着一尊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它面朝着东方, 似乎在向初升的太阳行注目礼。当年希腊的旅行家们走到这儿,不禁大叫起来:“斯芬克司!”斯芬克司是希腊神话

3、中的怪兽。其实狮身人面像在希腊神话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一千多年了。它和金字塔共同显示了法老生前的无尚权威以及死后的灵魂不灭。这个巨大的、身子蜷缩着的巨像,是在一个软石灰石小丘的基础上雕刻而成的。它雄踞在巍峨的金字塔旁,更为法老的陵墓增添超人间的威仪和神秘感。狮身长 240 英尺,高 66 英尺,人面部是哈夫拉法老的理想肖像。这种创造起源于图腾崇拜:把某种动物当成祖先或神加以崇拜,再把法老的面容雕在这种动物身上,这就意味着法老是神的化身,借以显示无上权威。这是人类第一件巨型雕像,仅人面部就有 5 米长,耳朵有 3 米。这座巨大塑像是伟大的科学和艺术成就的结晶。由于雕像过于庞大,在雕作过程中首先要重

4、视的是整体艺术效果,不可能对形象细部精雕细刻,因此这座巨像的造型手法极其简练概括,达到一定程度的写实,充分显示了古代埃及雕刻家们的高超技艺。战士在中王国时期的墓室里还流行一种小型的木制雕刻。最有名的是在阿西尤特地方的一个将军墓中发现的有 80 个战士组成的队列雕像,像高40 厘米,有弓箭手和枪盾兵。其中的弓箭手是来自努比亚的雇佣军。群雕列队战士被表现在行动之中,身体裸露,健壮有力,只是在每个人的腰间系有朱色裤式短裙,个个神勇善战,很有生活气息。阿门哈特的石碑这是古埃及中王国第十一王朝(公元前 2000 年)时期彩色浮雕作品。彩色浮雕类似于立体绘画,形象微微凸出于壁面,外轮廓仍勾线填色,背景空白

5、处阴刻象形文字以表达画中含意。画中人互相牵拉双手形成一个整体。人物和景物都被置于一个平面,在一条水平线上进行构图安排,极富装饰性,造型程式化富有简练概括单纯的美感。拉蔌荷特普及妻诺佛列特像拉蔌荷特普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王子,他和妻子诺佛列特的坐像集中体现了埃及王族的雕像规则:人物正襟危坐,双腿并齐,男子右手横陈胸前,左手置于膝上;女子双手护胸,面容平静严肃,没有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情感的流露。王子除短裤外全身裸露,肩阔胸厚,肌肉丰健,蕴含着征服一切的力量,皮肤呈棕红色,可能是因为男子常常出征和常受日晒雨淋。女像则为淡黄肤色,娇嫩白皙,这是由于长期闺房生活养成的。这两尊像各有不同的美感。王子具有力的健

6、美,妻子主要呈现出纯洁的柔美:清秀的面容两边分列浓密短发,身着白色连衣长裙,整个体态造型富有对称的匀衡美。雕刻的艺术语言极为简练,于概括中见刚柔变化,可谓古王国时期审美理想的典范作品。书记像这件雕像的姿式动作和表情更加接近生活的真实。书记是记录主人言词的小吏,没有地位,所以不受王族雕像程式的约束。雕像刻画出这个书记在聚精会神地听主人讲话,准备记录的动作神情。雕像造型写实,对人物结构的处理丝丝入扣而不琐碎,这是第五王朝最生动的作品阿门哈特三世的斯芬克司像又叫塔尼斯的人面狮身像,长 220厘米,被确认是阿门哈特三世的雕像,在埃及同类雕像中它是别具一格的,人的脸上长出了狮子的耳朵,并用厚厚的鬣毛把头

7、、胸、肩包了进去,从而增强了头部浑厚凝重的效果,充分显示了庄严威武的力量。 室外法老像埃及法老是神的化身,除了在陵墓和王陵庙宇中供奉法老石像外,埃及人还在全国的庙宇中供奉法老石雕像。到十八王朝时建筑同雕塑紧密配合,法老的雕像被放到了门外,为了让大众也能目睹。由于建筑物越造越大,法老的雕像也越来越大。在拉美西斯二世统治下的埃及帝国,一些巨大的石像有的竟高达 65 英尺。任何事物发展到顶峰时就意味着开始衰落。从下一代法老起,埃及的权威开始败落,埃及雕塑的传统形式也随之衰落,但是古埃及的文明却开始经过克里特岛影响到欧洲,首先是古代希腊。 阿门哈特三世像阿门哈特三世是第十二王朝盛期的帝王。他治世 48

8、 年间大兴水利工程,开发莫里斯人工湖,树立纪念巨像,建筑神庙和迷宫,颇有建树。阿门哈特雕像是中王国时期雕刻的最高成就代表,它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在古王国时期那种绝对的威严观念已经开始削弱,开始注重人物的情绪刻画。涅菲尔蒂据说世界雕塑史上有两位最美的女子雕像,一是法国卢浮宫的米洛岛的维纳斯;一是柏林国家博物馆里的涅菲尔蒂,她比米洛岛的维纳斯要早 1500 年左右。这两尊塑像都是无与伦比的。涅菲尔蒂雕像的写实技巧极高可达乱真之境,人们很难相信这竟是出自三千多年前奴隶艺术家之手。涅菲尔蒂是十八王朝法老王阿赫那东之妻。史称阿赫那东是勇敢大胆的改革家,他竭力削弱宗教对王权的控制,扩*老王的世俗权力

9、,这种重世俗人生权利的改革,对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艺术减少了神性而充实了生活和生命的气息。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埃及艺术才逐渐摆脱僵化程式,趋向生动活泼的现实主义,涅菲尔蒂雕像就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埃及肖像雕刻是作为死者的替身而创作的,所以雕刻家竭力追求雕像的逼真。为了达到酷似,还经常从死者身上印下面模,直接翻制雕像,然后再仔细加工。埃及雕刻家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探索,掌握了极高的写实技巧。据说涅菲尔蒂王后在古埃及具有倾城倾国的美貌。这尊雕像在几千年之后的今天还令人心醉神迷。当然,与其说是惊叹王后的美,倒不如说是折服艺术家的天才。雕塑家表现了一个美丽的东方女性的典型,长圆型的面孔,五官端正,线条柔和清秀,修长的颈项,变化微妙的曲线构成庄重、优雅的仪态,体现出埃及人对女性美的理想。为了创造形象的真实感,雕像施加了色彩:浅红色的肤色,浓黑的眉毛和深红的双唇,显得美丽而又雅致。雕刻家十分重视传达人物心灵的眼睛的制作,据史料称该像的眼睛是用铜料镶边,雪花石膏填白,并用下面垫了一块磨光的黑檀木的水晶石做眼球,使双目极富神气,显得非常明媚动人。她那色彩优雅的高冠和胸饰具有极高的工艺装饰性,从这一形象可见古埃及文明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