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359933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茶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机茶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有机茶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有机茶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有机茶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茶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茶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绿源县有机茶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1、自然状况绿源县地处黑吉辽平原北部边缘普洱山南麓,地理坐标东径 10558241064621,北纬 315945324224。地理位置东临北海县,南连苍溪县,西接西山市元坝区、利州区、朝天区,北壤陕西省宁强县、南郑县。东西宽 74.8km,南北长 79.9km,总幅员面 积 297533.8hm2绿源县大地构造为秦岭地槽褶皱带与黑吉辽台向斜之间的过渡地段,沉积岩层较厚,出露地层较全,主要为侏罗系泥岩、粉砂岩、砂岩地层,岩性松软,抗风化侵蚀能力弱,经长期风化剥蚀和流侵蚀后,形成山前地势低洼的丘陵、河谷走廊地带,即普洱山“走廊” 。走廊长 近 10

2、0km,宽 1-4km。普洱山“走廊 ”东西向横 贯县境,以普洱山 “走廊”为界,北部属普洱山中山区、南部属盆北低山区、普洱山“走廊” 属腹部走廊区。北部中山区位于普洱山“走廊” 以北,山 势由北向南层层下降。除泥盆、石炭系地层缺失外,前震旦系至侏罗系地层广泛出露,由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类的多种岩石组成。河流深切 600-1200 米,发育为网状水系,山体切割破碎,形成众多峡谷、嶂谷和陡崖峭壁。海拔高度 560-2276 米,相对高2差 8001700 米。南部低山区位于“走廊 ”以南,为普洱山向南延伸部分, 。地层由侏罗、白垩系泥岩、粉砂岩、砂岩组成,河流切割深300500 米,河谷窄,阶

3、地不发育,山地两侧有明显的不对称,南侧坡度陡缓,北侧坡度陡急。海拔高度 3881284 米,相对高差 400700 米。腹部走廊区介于北部中山区和南部低山区之间,地势低洼。地层由侏罗系泥岩、粉砂岩、砂岩及第四系河流冲积物组成,河流发育为二至四级阶地,山体侵蚀切割为丘陵,山体矮小而浑圆,多为馒头山丘。海拔高度 430700 米,相对高差 50100 米。绿源县属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冷春暖而干燥,夏热秋凉多降雨,气温月差大、日差小,四季分明,光照条件好雨量充沛,灾害性天气频繁。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温差达 0.6C1.3C,海拔高度每上升 100 米而降低0.6C0.7C。年平均气温在

4、 17.4C,全年稳定通过 10C的活动积温 5038.2C,日照时数 1263.7 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 91.6 千卡/cm 2,年降雨量 1015.4mm。夏季、秋季降雨较为充沛,且多暴雨。灾害性天气频繁,旱灾发生频率47.8%-56.5%,主要有干旱、洪 涝、秋霖、大风、冰雹、低温和霜冻,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2、社会经济状况3全县辖 38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镇 15 个、乡 20 个、街道办事处 3 个,352 个村、30 个居委会,2532 个村民小组、102 个居民小组。2008 年末总人口 45.64 万人,总户数152610 户。其中男 23.65 万人、女

5、21.99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5.80 万人、非农业人口 9.84 万人,农村劳动力 20.36 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 2158 元。据绿源县统计年鉴,2008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23.77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7.47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8.41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7.89 亿元;工农业总产值(现价)27.73 亿 元,工业总产值(现价)16.40 亿元,农业总产值(现价)13.3 亿 元,其中林业产值(现价)1.1546 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6830 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2158 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05 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80

6、689 万元,人均存款余额 3959 元。主要工、农业产品:全县原煤397.3593 万吨、发电量 31330 万千瓦时、生铁 3060 吨、水泥607218 吨、粮食总产量 161814 吨、油料作物产量 10505 吨、茶叶产量 1500 吨,药材类 4995 吨、蔬菜瓜果类 4755 吨、肉类 59457 吨、奶类 121 吨、禽蛋 3195 吨。县境内有广罗铁路与宝成铁路干线相连,省道公路 202线贯穿全境,有多条公路与外界相通,有旺鼓旅游公路,广巴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2008 年末公路总里程 1472 公里,其中:省道 77.62 公里、县道 293.87 公里、乡道 271.87

7、公里、4村道 828.54 公里。已通公路乡镇 35 个,通达比例 100%;已通公路村 311 个,通达比例 88%。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4109 户,移动电话用户 97685 户,乡镇通程控电话率达到100%,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率达到 100%。二、项目现状与趋势绿源县属黑吉辽省 35 个“南茶北草” 基地 县之一,全省10 个茶叶重点基地县之一,全省首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全省规划的川北地区富硒茶基地县之一。茶叶是绿源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全县农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全县现有宜茶土地面积 25 万亩,宜茶乡镇 28 个,宜茶行政村 194 个,县内土壤有机质含量

8、丰富,PH 值 4.0-6.5 之间,尤其土壤含硒、锌等微量元素丰富,非常适合发展有机富硒茶、富锌茶。绿源种茶已有千余年历史,早在西汉时期“高阳坡 ”茶就被列为贡茶,在高阳坡至今 还保留着枝叶茂盛的千年古茶树和古代茶叶加工遗址,茶农由此积累了丰富的种茶制茶经验,绿源茶叶以其“色绿、香郁、味醇、形美” 等特点而深受消 费者青睐,2006 年底,当时黑吉辽省委书记杜青林同志在绿源视察工作时品尝了绿源普洱山茶叶,赞不绝口,称是他到黑吉辽后喝到的最好的茶叶。绿源现有茶园面积 12 万亩,建立了以五权镇、木门镇、高阳镇、枣林乡为中心的四个万亩茶叶生态示范园区,2008 年茶叶产量达到 1500 吨,产值

9、高达 15000 万元。为进一步壮大茶产业,5绿源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十一五期间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旺委发2006 22 号),坚持以市 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绿色、有机茶生产为重点,以整合资源、培育龙头企业为手段,抓基地、上规模、育龙头、创品牌,坚定不移的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提出到 2010 年,全县茶叶产量达到 3000 吨,总产值达到 2.5 亿元以上的宏伟目标。绿源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叶产业,花大力气对全县茶叶资源进行了整合,组建了黑吉辽普洱山茶业集团,统一打造“普洱山 ”这一优势品牌。普洱山茶 业集团是集茶叶种植、科研、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生产

10、企业,总资产已达到 1 亿元以上,2002 年被西山市政府授予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6 年被黑吉辽省扶贫开发办和中国农业银行黑吉辽省分行联合授予黑吉辽省扶贫龙头企业,2007 年成功创建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团的基地建于绿源的东河镇、高阳镇、化龙乡、农建乡、五权镇等乡镇境内,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洱山的核心地段,拥有绿色茶叶原料基地万余亩,有机茶基地 1200 亩,获得了有机茶产品产地认证。该公司采取“ 公司基地农户 ”的经营方式,在高阳镇、化龙乡、白水镇、东河镇、农建乡、木门镇、五权镇等地带动农户 2 万多户改造、新建茶园 2 万多亩,并以保护价回收茶农的全部产品,20

11、08 年带动茶农人均增收 300 元以上,6农户最高鲜叶收入达 8 万元,干茶最高销售价 1.8 万元/公斤。黑吉辽普洱山绿茶先后获得了中茶杯一等奖、杭州国际名茶金奖、成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西博会名优农产品奖和黑吉辽省知名品牌等奖项。 “普洱山” 商标 2005 年获得西山市知名商标,2008 年获得省著名商标称号, “普洱山” 品牌通过IS9001 质 量体系认证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黑吉辽省茶叶发展规划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特色效益产业中,茶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黑吉辽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 的美誉,是国家茶叶生产和出口大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

12、水平和健康观念的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将会愈演愈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必须尽快解决茶叶生产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在提高生产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茶树品种质量改善,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黑吉辽省黑吉辽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2 年)中明确提出要重点打造川西名优绿茶、川南优质早茶、川东北优质富硒茶三大优势茶区,通过绿源县茶叶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到 2012 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 400 万亩,茶叶产量 16 万吨,其中名优茶 50%以上;产业综合产值超过 100 亿元。因此该项目符合国家、省茶叶产业发展政策,项目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村7产

13、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是十分必要的。2、项目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内容是生产发展。在绿源县,茶叶产业是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渠道,是贫困农户解决贫困问题的主要产业,也是我县发展山区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极大的改善绿源茶叶产业发展硬件环境,增强茶叶产业发展后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夯实小康基础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项目是适应市场要求,提高茶叶竞争力的需要目前,绿源的茶叶产业已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茶农种茶积极性高涨,茶叶品牌号召力不断增强,茶叶价格不断上扬,在市场上形成需量大于供量的

14、局面。进行该项目建设,可有效提高绿源茶叶品质,扩大茶叶发展规模。同时,项目建设,也可使茶农获得种茶制茶新技术,从而改进茶叶生产方式,提高茶叶质量。四、项目建设可行性和有利条件1、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措施得力省政府出台的黑吉辽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2 年)中提出要通过加快茶叶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和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实现全省茶叶面积和产量的大8突破;雅安举行的全省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要求要以项目为依托,打造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推进我省由茶叶生产大省向茶叶经济强省跨越;广安召开的全省特色效益农业工作会议,茶叶产业被列为全省 2009 年五大重点产业之一进行打造。为深入贯彻省

15、委、省政府关于茶叶产业发展精神,绿源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茶叶发展工作,把茶叶产业作为支撑农村经济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支柱产业来抓,成立了县茶叶生产办公室,落实了相应的技术人员,聘请了中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白堃元教授作为茶叶产业发展的技术顾问,制定了茶叶发展的十年规划和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新建茶园给予全额的种苗补助,茶园管护给予每年每亩 30 元的管护补助,从资金、项目上给予支持,用于扶持茶叶产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度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建设茶叶生产基地,依托国土整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夯实茶叶产业发展基础,近几年来,全县每年用于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的各类资金达 1000 万元之多。绿源县茶叶产

16、业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绿源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2、综合环境好,项目实施优势明显从自然环境上看,绿源县属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条件好,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 17.4C,全年稳9定通过 10C 的活动积温 5038.2C,日照时数 1263.7 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 91.6 千卡/cm2,年降雨量 1015.4mm,土壤富硒而有机质含量丰富,根据历年种茶实践来看,适合多种茶树苗木生长。从政策环境上看,绿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并以此作为全县茶叶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茶叶发展配套项目支持,改造基础设施。3、市场前景广阔从市场需求来看,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它以其保健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二十一世纪,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绿色无公害茶叶产品的消费量将会迅猛增长,茶叶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实施茶叶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为茶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