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必修二)学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359797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必修二)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一语文上(必修二)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一语文上(必修二)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一语文上(必修二)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一语文上(必修二)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必修二)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必修二)学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与地坛学习目标1理解并体味史铁生对生命和个人苦难的感悟,懂得珍爱生命和理性地对待个人的不幸。2学会筛选信息,理清本文的线索和思路,能够总体把握文章,举纲张目。3学会品味文章细腻的描写、绵密的语言、浓烈的情感和深沉的基调。课时安排 2 教时预习反馈1. 正音正字剥蚀 柏树 恍惚 隽永 猝然 坍圮 恪守 隽秀 熨帖 意蕴 宿命 颓墙 捋 亘古不变 玉砌雕栏 窸窸窣窣2. 质疑研习文本1史铁生由残疾颓废到感悟觉醒,经过了怎样的人生轨迹?请你具体解说。2地坛的景观让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地坛和残疾的作者形成了怎样的默契?3史铁生在园子里思考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结果?4母亲如何对待遭遇不幸的儿子的,史铁生

2、感受到了母亲的哪些心理?25“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以及园子里见到的各种生命,这些对史铁生关于生命和生存产生了怎样的感悟?6.谈谈自己对生命的意义和正确地对待命运的思考反馈练习1. 阅读以下语言片段,品味细节描写里透露出什么情感?(1)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2)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

3、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乌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3)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只留给我痛侮,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

4、,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答题: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 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 归的雁 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 墙壁。母 亲就悄悄地躲 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 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 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母 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5、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的睡不了觉。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 喇喇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 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是杨

6、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 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对,她 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竞 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 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 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 本文作

7、者截取了秋天的那些景物?各自表达他怎样的感情?(2) 本文刻画人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突出表现什么?(3)文章中说:“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作者懂得了什么? 作业1.母爱总是毫不张扬的,母爱的方式总是平凡的,母亲的心总是深沉的。你感受的母爱是怎样的?试与同学讲讲你母亲的事。2.文中曾写到“母亲”多次到园中找“我” ,你能体会她当时的心情吗?假如你是她,你会表现出怎样的神情和动作呢?用文字描述出来。资料链接史铁生,1951 年生于北京。196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1969 年知青插队去陕西延安。21 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进医院,从此再也没站起来。双腿残疾后,一度时间非常消

8、极,后来终于感悟生命的意义,并转向写作实现生命的价值。1983 年发表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并加入中国作协。我与地坛曾入选“九十年代十大经典作品”。他的散文细腻、深沉,透现生命的底色。 地坛的正式名称叫做“方泽坛”,坐落在北京老城的东北角安定门外路东,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清朝乾隆时又加以扩建,是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呈方形,象征大地,主建筑是“皇祇室”和拜台。“皇祇室”中设地神牌位,拜台为二层方台,四周开沟贮水。此外还有神库、神厨、斋宫、宰牲亭、祭器库等建筑。每年夏至,皇帝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后祭祀活动废止。1925 年辟为“京兆公园”

9、,1928 年改称“平民公园”,但是在战乱年代,此处曾被驻军占用,园4内建筑屡遭毁坏。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修葺开放,称“地坛公园”,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因遭毁弃及疏于管理等原因,园址荒芜。现在皇祇室、拜台、斋宫等主要建筑保存尚好,恰如作者所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近些年来,这座古园又获得新生,经过整饬,成为现代化城市里的一座闹中取静的公园,是人们晨昏锻炼身体和休闲的好去处,每年春节还在园中举行大型的“庙会”活动。学习心得最后的常春藤叶学习目标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2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3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

10、,成全他人”的精神。课时安排 2 课时预习反馈1.正音正字忧郁 愚蠢 蔑视 面面相觑 疲惫 撩起 摞 瘦伶伶 2解释下列词语行侠仗义: 纹丝不动: 精神抖擞:3.跳读课文,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填下列表格:时间 主要人物 情节一天早晨 这天夜里 第二天早晨 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 第四天 4.浏览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5.质疑5研习文本1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球琼珊的生命?2.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3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

11、?(提示: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4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反馈练习1. 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 数落(sh) 挪动(nu) 蔓菁(jng) 气喘吁吁(x)B. 砖砌(q) 咆哮(xio) 怒号(ho) 散落(sn)C. 昵称(n) 窗槛(kn) 颤抖(zhn) 瞥见(pi)D. 瞅见(chu) 唠叨(lo) 殡仪馆(bn) 闲逛(gung)2. 下列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A. 淘气 出殡 神秘 漫漫长夜B. 篷松 奈烦 昂首阔步 一愁莫

12、展C. 砖砌 苔藓 静侯 蛮不在乎D. 寂寞 扯蛋 头昏眼花 莫名其妙3. 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男人?”苏艾像吹小口琴似的哼了声说,“难道男人值得别说啦,不,大夫,根本没有那种事。”B. “十二,”她说,过了一会又说“十一”,接着是“十”、“九”,再接着是几乎连在起的“八”和“七”。C. “我要呆在这儿,和你在一起。”苏艾说:“而且我不喜欢你老盯着那些藤叶。”6D. 大夫今天早晨告诉我,你很快康复的机会是让我想想,他是怎么说的他说你好的希望是十比一!4. 选出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苏艾正在画插图,忽然听到一个虚弱的声音重复了好几遍。B.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火黯

13、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C. “她会把死和藤叶联系在一起?笑话。”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D. 她非常担心,惟恐那个虚弱得像是枯叶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系,真会撒手去世中。5. 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下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难以琢磨。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B. 3 年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如今却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我国第一大学 府,真是不堪设想。C. 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享其成,就让我们勤勉奋斗。D. 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的是有什么难

14、言之隐的苦衷。 6.本文的中文译名有三个最后一片叶子最后一片藤叶最后的常春藤叶请结合自身理解谈一谈哪一个更好,简要说出你的理由。作业想象贝尔曼在雨夜画叶的场景,想象要合乎情理。资料链接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悉尼波特尔。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

15、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享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学习心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之情、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和坚强不屈的精神。7课时安排 1 课时预习反馈1正音正字勉强 丧事 创伤 粗糙 祈祷 虔诚 强调 丧失 创作 翌日 绚丽 倔强 2列出作者三天主要活动,填表:时间 白天 夜晚 为什么这样安排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