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开发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354361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开发(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名:浅谈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开发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第一部分:摘要第二部分:正文一、 中国古典建筑文化1、 围院的平面空间2、 轴线的空间艺术 3、 诚实的结构 4、 “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 二、 古典建筑开发的问题三、 古典建筑的开发1、 尊重原貌2、 综合开发利用3、 综合开发利用4、 可持续开发四、 致语第三部分:参考文献摘要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第一的观念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蔓延,大的文化背景成了影响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世界各地出现了“国际式”文化取代地域性文化的现象,地域型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的建筑文化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正在受着

2、猛烈的冲击。 如何在经济日益发展中保护好原有的古典建筑并且开发利用,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深思。中国古典建筑代表的不仅是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还是华夏子孙世世代代的骄傲,那么我们都有义务去保护它。将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开发推广,不仅能让世界为中国人民的的智慧折服,更能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关键词:中国 古典建筑 保护 开发浅谈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开发建筑的目标在创造完美,也就是创造最美的效益。 建筑设计师的激情可以从顽石中创造出奇迹。 柯布西耶一、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从中国古典建筑的发展历史来说,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典建筑样式精巧,类型多样,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1、围院的平面空间 众所周

3、知,外国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但合院建筑不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 从四合院住宅到万里长城虽然空间层次不同,但都属于一样的空间形态 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共同体现或服务于一个社会系统。国,古为城的广称,即政治机构、军事实力及绝大部分的民众

4、生息,都在一城之中。城外是自然广川,可以村居结庐,造别业,但它不是独立的。从东周起,一城一国或数城一国模式,一直到秦统一中国,仍以城池为“国” ,数“国”合为大统一的国家。国中有家,故称国家。但家的空间模式与国相同,只是范围缩小了,可以这样说家是国的单元或细胞,或者说家是国的缩微,国是家的扩大。长城原为御敌戌疆而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就好比“国”这个大空间的围墙。无论是历朝都城,宫廷、园林和寺、庙、祠、观,还是各地的民居及市肆都以这种围院空间布局为特点。 这种内向层次型的建筑空间模式,尤以传统园林为最。它不但是形式的,而且更是意境的。园林之中,四周有廊、亭、轩、厅等建筑或粉墙,院在内,以树

5、木、假山、池水、墙垣或建筑分割空间。 “庭院深深深几许” ,令人心旷神怡。 2、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 “前朝后市” 、 “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 “左阁右藏” 、 “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建于隋,改建于宋,保存至今。

6、 当然,中国传统建筑这种空间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如自然的、地理的、生态的原因等,主观上如中国长期保持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和人文形态等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3、诚实的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 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

7、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由于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统一。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支撑在柱头、屋檐间,使得建筑出檐深远,保护木结构的屋身。在这里,斗拱一方面是结构构件,另一方面也成为建筑上的装饰物,即以结构构件为装饰物,形式反映了功能,结构真实,功能合理,也是一种真善美的统一。但不论是何种建筑,结构上的基、柱、梁、檩、椽、斜撑等部分大都外露,形状上也加工成装饰构件,结构、构件间用榫卯结合,不施钉子。 外观上和其它国家的许多建筑一样,分台基

8、、屋身和屋顶三部分,但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尤其大,有时几乎和屋身同高,且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比例及标准做法。 4、 “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 崇尚自然,喜爱自然自古亘有。先民们早就注意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 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共德,与日月合共明,与四时合共序,与鬼神合共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儒家崇尚“天人合一” ,道家推崇“自然无为” 。天也,自然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 (孟子。 尽心 ) ,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 ,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

9、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祖国各地的美好景色又启发着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无限激情。 “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对自然美的鉴赏融揉成为传统美学的核心,相应地产生了绚丽的山水文化、山水画、山水园林,出现了风景名胜区 。二、古典建筑开发的问题中国古典建筑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五湖四海的旅游观光者,构成中国人文旅游景观的重要内容。然而,面对趋之若鹜的旅游者移植版之而来的滚滚财源,人们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变得异常兴奋,往往在开发这些不开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时走进误区,严重影响着这些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的生存和发展。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开

10、发、轻保护:重视经济利益,轻视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这一误区的直接危害是是古代建筑与文化遗产不堪重负,原始风貌被无情的吞噬:丽江古城因过度开发而原始风貌荡然无存,平遥古城因长期承载着旅游高峰期百分之三百的旅游客量而使部分城墙倒塌,北京故宫因常年游人如织使其砖石、木件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清西陵许多宫门开始腐朽而无人问津,敦煌石窟的许多珍贵壁画失色、脱落等。如果任凭这些现象长此以往、熟视无睹,那么这些使我们曾引以为豪的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逐渐消失。而是盲目开发。众所周知,旅游资源的评价要注重其三大价值,即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并且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经济效益、社

11、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协调,这样旅游资源开发才有意义。而目前有些旅游规划部门和开发单位忽视三大价值和三大效益的综合考虑,造成盲目开发和资源浪费。由此可知,充分挖掘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准确地把握它的美学风格,做到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已成为当今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毋庸置疑,历史文化遗产不开发就谈不上保护,只讲保护而反对任何形式开发的形而上学观点,又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的科学理念。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科学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三、古典建筑的开发1、尊重原貌只有在古典建筑的历史原貌上的开发才

12、能将它所代表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原汁原味的表现出来,因此才能具有持久的魅力和强烈的吸引力,有力争突出古建筑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反映当时真是的的社会背景。2、综合开发利用旅游业对古建筑价值的挖掘应该是充分和完整的,而不是急功近利、缺乏主见的开发其某一个或几个价值。对古建筑所承载的文化价值的挖掘,不仅要从古建筑本身来进行开发,而且要以古建筑本身为核心,进行其所代表的文化环境的开发,在旅游线路设计、旅游项目开发、景点布局、旅游设施配套、古建筑的维护等方面都要突出古文化背景下的古建筑的中心地位。3、综合开发利用旅游开发中讲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对古建筑的旅游开发,同样也要把自己所具有的真实的、独特的魅力挖掘和体现出来,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树立自己的品牌。4、可持续开发古典建筑的旅游开发并非仅仅满足于游客探古访奇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到保护和永续利用。要尊重以下几项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讲求秩序的原则崇尚节俭的原则四、致语通过系统研究古典建筑文化的底蕴与内涵,得出了要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希望此篇小论文的浅谈能给予导师新的感受。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 中国古建筑调研报告 、 中国古典建筑特点 、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旅游开发 (王玉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