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覆盖优化经验交流--广东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317786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区覆盖优化经验交流--广东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区覆盖优化经验交流--广东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区覆盖优化经验交流--广东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区覆盖优化经验交流--广东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区覆盖优化经验交流--广东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区覆盖优化经验交流--广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区覆盖优化经验交流--广东(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区网络覆盖优化经验交流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网络部我省河源地处山区,山区地形复杂,盲区多,覆盖难度大,给网络覆盖和优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两年来该公司在完成道路覆盖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克服种种困难,做了大量的优化工作,至 2002 年底我市移动网络总体上继续保持了与竞争对手在网络覆盖、网络质量方面的优势。第一部分 河源网络概况一、 河源地理环境概况河源市位于东经 114.85-115.04、北纬 24.38和 24.46之间,属于粤东地区,与惠州、韶关、梅州、汕尾等市相邻,全市总面积 1.5 万平方公里,辖源城区、和平县、紫金县、连平县、东源县、龙川县等 5 县 1 区,人口约312 万

2、。河源域内主要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除市区和县城的小面积区域以外,其余均为起伏的丘陵和崎岖的山地;行政区内有 105 国道、205 国道、广梅汕铁路、京九铁路以及多条省道经过,各个主干道都蜿蜒在丘陵和高山之间,两条主要铁路穿越的区域地形更为复杂,覆盖难度很大;同时,大部分乡镇人口分布零散,居住区域有丘陵、山地阻隔,起伏不平。这一切都给我们的网络覆盖和优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二、 河源网络概况经过几年的建设,河源移动网络已初具规模,河源公司目前的 GSM 网络包括 HLR、MSC、2 个 BSC 在内共四个网元,全市 209 个基站、406 个小区星罗棋布地分布在五县一区 1.58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上;网络虽然不大,但是由于河源地处山区,除了市区、各县县城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都是起伏的丘陵和崎岖的山地,地形复杂,覆盖盲区较多,给网络建设和优化都带来很大的困难。第二部分 覆盖优化覆盖优化一直是移动网络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强对覆盖优化工作的管理和实施是加快网络建设、完善网络覆盖的重要内容。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也是加快网络建设的必要手段。1、加强网络优化的管理和实施工作,确保如期完成网络覆盖任务。2、根据省公司的目标要求,合理制定了本年度的覆盖优化计划及年度网优投资计划。制定全年覆盖网优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全年工作量并把建设任务分解到月,这样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尽早启动站点建设工程。在 AM7 P

4、HASE A 阶段工程建设规模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提前制定 AM7 PHASE B 阶段的覆盖计划并加大了覆盖补点建设规模,主要以新建常规基站和搬迁原有基站的方式解决干道的覆盖,辅之以直放站来进行覆盖补点及室内覆盖。根据覆盖要求,2002 年新建铁路覆盖常规站点 13 个,并在主干道上继续增加和搬迁了一些常规基站以及室外直放站,有效地改善了交通干道的覆盖,完成了本年度的覆盖优化计划;室内覆盖方面,全年共完成 20 多个覆盖站点,大大改善了室内信号覆盖,完成了本年度的网优投资计划。3、为了保证工程实施进度和工程质量,根据相关指导原则,继续完善直放站的工程管理制度和建设流程。整个直放站工程仍采用“交

5、钥匙工程”方式,与厂家签定工程建设合同;在工程组织上,由工程部门专人专项管理,加强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验收方面的管理,很好地保证了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网优部门参与工程选址、勘察设计工作,并参与工程设计会审,从技术、工程具体实施等方面严格地审核设备厂家的工程设计方案,确保了设计的合理性。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引入多个厂家对同一直放站工程进行设计,择优选择设备厂家,以达到预期覆盖效果。从去年大规模的直放站专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来看,整个建设工程流程清晰,实施顺利,质量可靠,投入使用的设备没有对网络指标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4、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计划、分步骤的完善干线覆盖的方法。在 2001 年基本完成两

6、条国道 G105(70 公里) 、G205(155 公里) 、五条市到县的主干道的覆盖优化的基础上,2002 年将重点转移到加强对京九、广梅汕铁路覆盖及省道的覆盖。在这些干道的覆盖优化中取得了较好的网络覆盖效果,特别是广梅汕铁路的覆盖,2001 年底覆盖率约 64%,2002 年底上升为约 93%,提高了29 个百分点;京九铁路覆盖也由 2001 年的 54%上升为 74%左右,提高了 20 个百分点。 2000 年覆盖率(%)2001 年覆盖率(%)2002 年覆盖率(%)国 道 70 97.6 99.33市-县干道 74 98.0 99.05市-市干道 95.84 97.69铁路 59.0

7、7 84.26总计平均 87.63 95.085、为了加快网络覆盖工程建设进度,减少建设基站机房的时间,考虑到铁路站点的地理位置、道路交通等实际情况,均采用了简易机房建设,大大地缩减了基站机房建设工期,加快覆盖站点建设速度,而且节约了一定的投资成本。附 1:河源 G105 国道覆盖图(红色轨迹为不达标路段,下同) 附 2:河源 G205 国道覆盖图 附 3:河源市区至各县城的主干道覆盖图附 4:广梅汕铁路河源段覆盖图附 5:京九铁路河源段覆盖图第三部分 乡镇覆盖优化经过六期的网络扩容,我们的网络规模不断地扩大,网络覆盖由市县覆盖转向乡镇覆盖,室外覆盖转向室内覆盖,点状覆盖逐步转向线状覆盖以至网

8、状覆盖,网络建设也从小规模的基站建设转向大规模的网络覆盖补点工程建设。因此,如何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优化我们的无线网络,完善网络覆盖,将是我们进行网络覆盖优化工作的重点。无线网络的整治主要是对现有基站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网络覆盖和提高网络质量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站点资源和站点优势,对原有基站进行必要的调整。主要有三种形式:1)基站搬迁。主要是前期建设的站点位置不合理的乡镇覆盖站、道路覆盖站及一些不能满足覆盖要求的站点位置高度较矮的基站;2)站型改造。对一些竞争对手覆盖比我们强的乡镇全向站、地势平坦弯曲度不大的主干道覆盖站可以进行站型改造,改为定向站,以实现最远距离的覆盖,充分利用了原有站点优势

9、。站型改造包括全向改功分、全向改小区、全向改小区+功分等形式。3)高增益天线的应用。在对干道覆盖站进行小区分裂时可同时使用高增益天线,或更换现有道路覆盖的低增益天线为高增益天线,以增强道路的覆盖。一、 县城整治情况河源市辖内较大的县城主要是紫金县城、龙川县城、连平县城和和平县城,这些县城地形均是四周环山,县城内有孤立小丘,地势起伏不平;由于县城面积不大,人口集中,大多数县城楼层较高且房屋密度大,室内信号覆盖不足是几个县城覆盖中存在的共同问题。1、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室内弱信号的问题,我们主要采用天线系统整治的方式来解决,对地势较高的主力基站,采用高增益天线并加大下倾角,一方面增强信号的穿透能力,一

10、方面有效地控制基站覆盖范围,避免越区覆盖造成频率干扰。以龙川县城为例,龙川县城区的室外覆盖情况尚可,但由于其无线环境较为复杂,地形高低不平,建筑物密集分布,这样对基站信号的有效辐射带来相当大的影响。龙川基站是五期的一个 RBS200 基站,位于县城中心区域,附近的龙川附城基站则建于较高的山丘上,近端覆盖效果不好,图中所示弱信号区域都依靠龙川 200 站和龙川二站覆盖;图 3-1-1、龙川县城存在问题点弱 信 号 区 域 弱 信 号 区 域 弱 信 号 区 域 弱 信 号 区 域 在龙川基站三个小区的主瓣方向的覆盖区域内都普遍存在室内覆盖不良的情况,这与龙川的住宅分布较为密集有关。经过实地的基站

11、功率调整试验,加大功率可以改善其覆盖情况,但改善程度不大;同时切换过慢也对室内通话状态下的信号强度的变化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时将会出现掉话的情况。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整治时我们把龙川基站的三个小区的天线更换成 60 度高增益天线,并将三个小区的天线下倾角有原来的 0 度分别加大到 6 度、3 度和 6 度;龙川二第一小区的主瓣覆盖方向有龙川 1 小区覆盖,其覆盖区域有所重叠,同时在其主瓣的右边存在室内覆盖不良的问题,所以可以把其方位角从 0 度增加到 60 度,用于加强其右侧的室内覆盖,同时加高抱杆高度,并将下倾角从原来的 0 度调整为 3 度。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其它区域的覆盖的情况下加强故障区域

12、的室内覆盖,同时也有利分配其话务分担。 在无线参数方面我们也作了配合的调整,首先龙川站的发射功率增加至 47dBm;为了解决切换过慢问题,也反复调整了 KHYST 参数;打开上行链路的切换排队,防止出现上行链路的信号强度不足而出现掉话的情况;关闭上行动态功率控制功能,下行动态功率控制功能关闭或者打开后其功率控制范围设置为 15dB,防止信号快整衰落造成质差或掉话。由于龙川县城话务分布非常集中,几个基站配置都相当高;受到地形和基站位置、高度的影响,小区信号重叠覆盖的情况难以避免,这给频率规划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建在山丘上的龙川附城基站,由于地势高在补盲区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较

13、严重的重叠覆盖和一定的干扰。由于通过天线调整难以控制覆盖范围,我们也引入了爱立信系统 Overlaid/Underlaid 子小区结构来达到提高频率利用率,降低频率干扰的目的。图 3-1-2 OL/UL 子小区结构原理图我们在 UL 上配置干扰相对较少的频点,并通过 SCLD 等参数的调整尽量利用 UL 小区来吸收话务,优先分配 UL 小区信道,当 UL 话务较忙时才启动 UL 子小区向 OL 子小区的话务切换,尽量避免使用干扰大的频率,同时也要注意合理配置 UL 和 OL 上的无线资源,参数调整时反复试验,避免 UL 或 OL 上出现拥塞。2、整治效果测试次数 覆盖率 话音质量 接通率 掉话

14、率第一次(2002/10/17) 99.44% 9924% 100% 0.00%第二次(2002/11/12) 100% 99.59% 95.65 0.00%第三次(2003/01/09) 100% 99.80% 100% 0.00% 图 3-1-3 整治前龙川县场强图 图 3-1-4 整治前龙川县误码图图 3-1-5 整治后龙川县场强图 图 3-1-6 整治后龙川县误码图调 整 后 调 整 前 图 3-1-7 整治后龙川 200 站第一小区室内信号情况通过硬件调整和参数配合,龙川县城无线整治完成后室外信号改善明显,部分楼房密集的街道路测结果明显改善,覆盖率、语音质量都得到较大的提高。通过对几

15、个室内弱信号区域用户投诉的室内点进行 CQT 测试的结果也表明,室内信号覆盖基本得到解决。二、 乡镇整治情况 1、河源地区乡镇覆盖现状概述1) 乡镇基站话务量不高,规划时由于考虑到设备利用率,大量乡镇基站采用全向天线;由于地形复杂,地势起伏不平,信号受到山地、树木的阻挡衰耗很大;2) 乡镇周边的管理区用户分散,随着市场的发展,这些离站较远,居住分散的用户对信号覆盖的要求上升;为了扩大基站的覆盖范围,我们搬迁了大量的基站,从镇上地势较低的楼房搬迁到镇外地势较高的山丘上,搬迁后的全向基站普遍存在近端覆盖效果较差等所谓“塔下黑”的情况。3) 许多乡镇镇内房屋密集,街道狭窄,全向基站由于受到基站地势的

16、影响,信号传透能力不强,基站搬迁后虽然改善了周边地区的覆盖,却导致镇内覆盖效果下降,室内信号偏弱,引起较多的用户投诉。乡镇基站整治主要就是针对以上问题,改进和完善乡镇、道路的覆盖,并加强室内信号强度,提高话务量。2002 年我们结合当地地理地物环境和覆盖现状,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来改善覆盖,共对 29 个乡镇基站进行了调整。2、乡镇基站整治的具体实施:1)小区分裂或搬迁并分裂多数基站采用小区分裂来解决信号覆盖问题,部分基站由于建于镇内老电信机房内,所处位置和高度都不够好,我们重新选点,对其进行搬迁并分裂;采用这种常规方法进行分裂的小区,整治后效果明显,部分地区由于覆盖的改善话务量有非常明显的提高。以龙川上坪基站为例,上坪基站是一个二功分小区,方位角为 100度和 330 度,覆盖区域地形起伏不平,是典型的丘陵山地地形;从多个基站的实际经验和覆盖效果来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