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备课研讨会经验介绍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317561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备课研讨会经验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备课研讨会经验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备课研讨会经验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备课研讨会经验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备课研讨会经验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备课研讨会经验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备课研讨会经验介绍(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备课研讨会经验介绍初中语文备课研讨会经验介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塑造个性,阅读化育气质,阅读改变人生。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阅历、智慧、才华的结晶,文质兼美,实施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能够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XX 市 XX 镇初级中学位于泰山东麓,汶水之滨,教育思想鲜明,科研氛围浓厚。自 06 年承担省教研室实验课题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以来,在省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领导同课题组一班人,精心筹划,周密部署,按照“以学为主,促进发展,有序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开发并实施了子课题文学作品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实施两年来,取得了一

2、定成效。下面,就将我们的做法向大家作简要汇报。一、筑基涵养升华,奏响个性成长发展三部曲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受家庭、地域、文化氛围等特定因素的局限,知识视野狭窄,综合能力较差,不少学生文学素养薄弱,上了中学还不曾读过“四大名著” 。如果不正视这一现实,开展文学作品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镜花水月。因此,课题组成员决定结合学生学校实际状况,实施“筑基涵养升华”三步走的个性成长发展之路,让未经雕琢的璞玉,在有序实施、整体推进的氛围中,散发出璀璨的个性光芒。、筑基,培育个性成长的厚壤沃土。写一手漂亮字,从汉字入手夯筑学生基础。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写一手漂亮字展示了一个人最基本的文化素养。

3、我校坚持把写字作为特色教育来抓。要求学生“规范书写,科学练字” ,学校印制了钢笔楷行书教程 ,每周三下午第三节书法教师(兼职)指导练字。提出了“写好字也是一种能力” “提笔即练字”的口号,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在作业、试卷上写好字,更要在每一项学习活动中把写好字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开展了“每日一字”练习活动,各班设立了作品展示墙,每天学生轮流张贴自己的练字作品。开展评比“星级书写能手”的活动,学生练字的热情很高。“三星级书写能手”徐飞同学不但书写工整清楚,而且达到了每分钟 50 多字的书写速度。一花一世界,一字一乾坤。看到“休” ,仿佛看到疲惫的旅人无力的倚靠在大树下,看到“旦” ,似乎一轮红日从遥

4、远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教学中要适时指导学生发掘汉字的文化内涵,感受汉字的魅力。如乡愁一课,抓住“愁”字进行拆字,自然间就让学生体会到:心秋为愁,潇潇的秋天落在一颗冰凉的心上,怎能不产生无限的愁绪呢?广泛阅读,夯筑文学素养之基。结合课程标准,学校制定了中学生必读推荐书目 100 部和教师必读书目 100部 ,推荐学生阅读时文选粹 、 智慧背囊 、 读者 、意林 、 青年文摘等书刊,观看百家讲坛 、 电视散文 、 焦点访谈等电视栏目,上网浏览中国对联网、唐诗宋词网、创新作文网等文化网站。为解决图书少的问题,各班建立了“图书超市” ,学生、教师每人都拿出自己的书,集中管理,互相借阅。设立了 2 个学

5、生大阅览室,每周每班开设一次二节连上阅读课。每个学生自备一本剪报本、读书笔记,每周检查摘抄情况,每篇(片段)都要写上自己喜欢的理由。定期组织读书笔记展览。为使阅读走向深入,实施了“读书阶段成长规划” 。课题组每学期推荐 1 本书学生集中阅读。如七年级上学期,推荐学生阅读了西游记 。平时,教师通过课上介绍,组织讨论,抽查笔记等形式督促指导阅读西游记 ,学生至学期末完成一份西游记阅读成果报告。许多学生精心完成了封面设计、内容概要、精段摘录、读后感、人物评析、相关图片等展示成果。6 学期引导学生精读 6 本书,留给他们的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夯筑兴趣之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

6、时代培养的兴趣会影响人的一生。一方面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在课内直接设置活动环节,如分角色诵读、表演欣赏、模拟操作、讨论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另一方面组织专门的活动课,开展课堂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此外,学校规划了“传统诗词” 、 “莲花山文化” 、 “科技博览”等八处主题教育长廊,图文并茂,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校每年组织艺术节、体育节等主题活动,有精彩的文艺节目、全员写字展示、诗文朗诵、歌咏比赛等活动。开展“六个一”常规活动:即一式,每周一的规范升旗仪式;一讲,每天一次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轮流进行;一报,班级手抄报是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园地;一栏,学校每周更换一次宣传栏;一站,建立学校广播站

7、;一社,办好新甫文学社,社长、编辑均由学生竞选参加。2、涵养,把课堂教学作为涵养个性的主阵地。文学作品是涵养学生个性的最佳食粮。我们紧紧围绕开展文学作品个性化阅读教学这一核心,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积极实施了“自读交流课、品读鉴赏课、联读扩展课”三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品读鉴赏课是三课型的主打课型。其教学模式为:“创设情境,初读感知自主学习,合作释疑点拨鉴赏,研读领悟师生互动,品读升华”1、创设情境,初读感知。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初读课文,初步感知,从宏观上通晓课文大意,弄清写作思路。2、自主学习,合作释疑。留给学生

8、独立学习的时间,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自主的、能动的、有目的的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基础,小组间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加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3、点拨鉴赏,研读领悟。精读主要语句或段落,揣摩语言,评价鉴赏,对遇到的疑难进行思考和相互讨论,教师可把这些问题写在了黑板上,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来领悟,最终在教师的点拨下突破难点重点,加深对文学文本的理解,这是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4、师生互动,品读升华。各小组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达到释疑解惑,共同进步的效果。教师要适时升华、巧妙评价,引领学生开辟新的认识。最后,学生在反复的

9、朗读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自读交流课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小组交流和教师引导为辅的课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导学。教师运用 23 分钟的时间巧妙导入。2、自读。学生根据老师或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独立阅读课文,探究问题。实际上是学生深入课文内部,感知材料、训练语感的过程,是自读交流课的核心环节。3、质疑。学生充分感知教材之后对文本生疑、质疑,提出自己独立思考的问题。4、交流。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小组的作用,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小组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排除疑难。5、评点。学生在自学、交流后,思路贫乏或进入“死胡同”的时候,教师予以点拨、评价、疏通思路,排除疑难,

10、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理解文本。联读扩展课是从某篇课文扩展开去,把具有一定相同因素的课内或课外的诗文联接起来进行阅读的一种课型。按扩读内容不同可分为几类:1、学习节选,扩读全文。如学习了美猴王 ,扩读西游记,把课本“节选”作为打开长篇的“钥匙” 。2、针对同一主题的扩读。如邓稼先是一篇突出人物典型品质的传记,我们扩读了语文经典读本上的中国的居里夫人物理学家吴健雄 、 我的病历 。3、扩读用来比较的。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可以进行岑参诗联读、咏雪诗联读、送别诗联读等。三种课型既是协调统一的整体,又可根据教学实际单独实施,既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化学的主动性,又有利于发挥教师个性化教学的主导性,既

11、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收到感悟,又通过文本涵养个性、塑造气质。在利用好课本中文学文本的同时,我们还创造地开展了课题配套教材语文经典读本的使用。以九年级上语文经典读本为例,我们重新编排,形成了“走进自然” 、“亲情如灯” 、 “生活剪影” 、 “操守永恒”等七个单元,每篇教师都精心设计阅读导引。每篇教学课文都可与语文经典读本中 12 篇形成联读扩展,如课文囚绿记与蝉声 、 大自然的启示形成联读。按照“精读一批、略读一批、自读一批”的方针指导学生使用教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能去独立自学,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指导学生采用圈、点、勾划、评、摘录等多种方法阅读教材。定期开展经典读本阅读交流会,畅谈读

12、书心得。合理的学习形式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我们充分利用了学习小组这一有效载体。按优中差组建学习小组,一般以6 至 8 人为宜,小组成员明确分工。目前,我校已全部搬走了教室的讲桌,让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四周全部设置小黑板,实行“桌对桌,面对面”的课桌摆放方式。合作小组的建立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主人,或分析、朗诵、讲解、表演、辩论,或歌唱,小组展示,不拘一格,个人展示,独具特色,勾勒、组合、演示、即兴表演应有尽有。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口号,演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行动。3、升华,助推阅读塑造个性、化育气质。“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 。广泛而长期地夯筑学生文学之基,涵养学生个性,

13、不知觉中带来的是学生气质的锐变与升华。个性化的教引领个性升华。 “欲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教师个性化地教学,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发展学生个性。可以朗读示范,披情入文:读我的老师 ,激起对老师的崇敬;读一厘米 ,涌动着对母亲的尊重;读巴东三峡 ,有一种对山河的热爱;读明月几时有 ,在乐观中透露着祝福可以评点人物,诗意总结:引导学生仿照冰心“小诗”样式,抒发对一厘米中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的赞歌。这几首是学生的创作生 1:坚强的母亲/你粗暴的维护尊严时/误会便深了;生 2:瘦弱的母亲呵/自豪些吧/只有您平凡地孕育了伟大。可以对联总结,深化认识:范进中举是传统的教学篇目,拟一副对联作

14、总结:“白首苦读无人问寒暖,叹范进痴心不改;红榜高登后世笑疯癫,讽科举荼毒无数。 ”可以是语言的精致文雅: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时,告诉他们:“学会诉说,学会倾听。诉说使我们的心灵彼此接近,倾听则让我们懂得彼此尊重。 ”写作教学助推个性升华。我们的作文教学也适应课题研究的需要,利用学生不断提升的文学素养,带动作文面貌的异采纷呈,个性飞扬。我们指导学生进行了“诗中雨” 、“诗中风” 、 “诗中春”等古诗词专项积累,进行了“卧薪尝胆” 、 “韦编三绝” 、 “梅兰竹菊”等文化素材的广泛搜集,进行了秦砖汉瓦、唐诗宋韵、屈子东坡等走进作文的片断写作,进行了诗词意境再现、文化名人访谈、文学名著新编等的文化作

15、文写作训练,进行了围绕某一名著或某一名人的专题研究学习。如初三级学生李鹏撰写的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内容涵概人物生平、重要事件、名人评论、人物作品、诗词扩写等,其资料之全,内容之丰,视野之广,语言之新,让人赞叹。综合性学习活动促进个性升华。结合实际,我们开展了多种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处在在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山脚下。莲花山素有“小泰山”之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我们抓住这一资源,开展了“莲花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四处调查走访,通过查阅新泰县志 ,查阅图书馆资料,访问山下村里的老人,了解莲花山的地理、历史、诗词传说,铭记家乡不平凡的历史,传承家乡的文

16、化。通过实地勘察,通过五官感受,欣赏到莲花山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通过采访莲花山管区领导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了解到莲花山开发现状、旅游景点等,王元捷、冯宪萍等四名同学提出的关于莲花山文化资源开发的报告已经提交给市旅游局。以此次活动的成果为基础,我校还开发了校本课程莲花山 。各种比赛实现个性升华。课前三分钟演讲,评选最佳文才奖,最佳演说家,每学期举行最佳读书笔记展览,硬笔书法比赛,评选全校书法之星。每学年举行一次美文诵读比赛。XX 年,我校四名同学参加 XX 市个性化作文大赛,分获一二等奖。XX 年,我校选送的广寒仙子神州沐华章获XX 市中华美文诵读一等奖。XX 年,学生合诵走进春天获 XX 市普通话比赛一等奖。二、协调推进,整体实施,构建保障课题开展的三项机制。领导协调机制。研究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