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负的思考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312076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减负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减负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减负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减负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减负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减负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减负的思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减负的思考关于减负的思考 减负思考之一-负担是如何形成的?先应当说说什么是负担?负担就是承担的责任。我们培养的人就是要能承担他们的责任,所以我们所说的减负全称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首先研究清楚这样几个问题:需要减的负担是那些?这些负担如何形成的?各种相关人群在加重这些负担重的作用是什么?形成这些负担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背景是什么?如何彻底的解决这些负担?一个人为了提高自己的某项能力,而有意识的加大负重,通过不断地肌体适应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这是合理的负担,也可叫合理的训练。但是,一旦这种训练的量超出本人的承担能力就会给这个人造成身体的伤害;一旦这种训练超出心理的承受能力,造成心理逆反

2、,就会造成对此的赠恨,即心理伤害;一旦训练方式单调、训练效率低下或者出现各种问题,就会错误归因为投入还是不够,时间不停扩张,占用了人的全部精力,是这个人失去了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机会,造成了终身遗憾.这就产生量不必要的负担,就需要减负。一个人因为对某一件事感兴趣,从而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观察、思考、查找文献、试验尝试、求教别人,以至于废寝忘食、夜不能寐、殚尽竭虑,这些也不能看成是过重负担,这叫做有追求和个性发展。又如国家和社会需要有特殊才能的人做出超常规的努力或超负荷工作,如八年抗战的坚守、两弹元勋的公而忘私,这叫做民族大义,而不叫增加负担。学校本是孩子学习本领、增长才干和学习如何为人的地方,努力和付

3、出永远是学生的主旋律。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十年寒窗苦。头悬梁、锥刺股。在我们这个崇尚奋斗的国家为什么学校成了需要减负的地方,这只能说明问题有多么严重。学校是如何变成这样的?当我们享受祖先的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创造时,我们实际上也在承受着他带来的内伤,就如空洞派的七伤拳,伤敌多重就自伤多重。高考的恢复是社会的进步,在承担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功能之时,他又承担着社会公平的重担,自然就成为改变人生命运的个人和家庭的头等大事。所以,八十年代重视高考的主要是家庭,学校和老师还是非常冷静的看待它的利与弊,特别是市内名校更是以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即关注高考,更关注高考成绩的取得方式,更关注学生的

4、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个时期的北京教育被全国称为“大气” 。大学更体现在:城里学生有灵气、农村学生更刻苦的自然状态。九十年中小学代开始尝试结构工资,就是说学校可以收取赞助费、借读费,并且可以用这种费用补贴一下教师工资偏低的问题,以解决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逐渐的,学校开始补一点课、收一点钱,这一时期主要是学生获益。开始,老师上一节课也就是一、两块钱。逐渐的,学校的成绩差异造成的教师的待遇差异在加大,好学校(特别是重点学校)成绩好、收入高,大家开始意识到自救,全力提高中高考成绩,学生获益、家长满意、政府乐意、学校有收益,从此, “大气”的北京教育在新千年到来之际不再有市场,取而代之的是随着高考成绩的乱

5、舞。此时大量的外地搞成绩的专家教师大量进入北京的学校管理层,他们带来的抓高考的“先进经验”起到了催波助澜的作用,从此,在中学教育界再无宁日。他们的口号是:“考什么,学什么!考多难,学多难!” “书上(教材)没影的可以不管,书上有影的一定要挖透!”这就是好学校教学内容“偏难怪繁”的由来。差的学校,只剩下差的教师、差的学生、差的校舍,他们也需在中高考的战斗中自强、奋斗。中高考的科目承担着全校人翻身的重任,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们需要更多地时间来讲课、测验、训练学生,好多外地学校的高中生一个月只能休息半天,当所有的周末、晚上都被占了之后,很多学校就把眼光看上了非中高考科目,学生既不爱学、老师也不爱教的科

6、目,逐渐的被取消了,这方面学校、老师、家长是一致的,家长有句话:“不上体育我孩子死不了,考不上大学我孩子活不了。 ”这些科目老师,要么主动改行,要么无奈地适应。当把外围的一切障碍都扫清了之后,老师吃不消了,那么多的课有什么可讲的?节节课都讲新内容,没有啊!老师也是肉长的,他也得受得了啊!技术的进步、产业的发展解决了这一问题。买参考书,最讨厌的口号是:“学生就应该有几套参考书,这样才能覆盖全面。 ”还有的人书也不挑,先用再说,不成再买一套,这实际就有小问题了。还有就是速印,卷子满天飞,在这样忙乱之中,大家都在奋斗着。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学生再累再苦,他有毕业的时候,老师却要这样永远的运转下去

7、,老师大量的出现了身体不适,学生精神极度压抑、学校领导也是天天思考如何提高成绩对社会交代。为了能让这个事业进行下去,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如,不尊重孩子的差异,提出极端的口号:“只要功夫深,人人都可考上大学” 、乱打三年成拳师” 。当然,忙于出卷子的、判卷子、讲卷子的老师和学生顾不上思考这些话是否正确,真是人在忙乱中,有一头瞎驴骑也不错。事实上,很快大家就发现了问题,高校招生多少人,是在考前就确定的,学习都好也招这么多,成绩多么差也招这么多!为了更有说服力,又提出:“关键不是你的分多少,而是你在全市的考生中的排名。 ”为了比别人强,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很,这个思路符合我国国情,成为了各个学校、教委

8、、教师、家长的共识,从此,成绩排名代表了你是否进步,逐步造成了没有成绩,老师就不知道如何教育学生,没有排队年级就不知如何开家长会,没有成绩学生就茫然无措。当自我挖潜黔驴技穷的时候,生源大战成了在一个战场!你高一招生有优势,我就搞六年直升,他更有办法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招生,美其名曰: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看来,在公立学校依然有左右政策的特权阶层。平民校长就走“占坑班“之路,或者干脆借社会培训机构代培未来的学生,名利两分、合作共赢。至此,减负所提的各种表现形式已经全部到位,或者说发展日臻完善。减负思考之二-相关人等的责任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利益相关者都应负什么责任呢?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没有负起教育投入的

9、应有之责,好学生宁死也不当老师就是证明,在 90 年代,如果老师要跟高三学生说:“我看你有当老师的素质,报师范吧!”嘴上不说,但心里认为老师在羞辱他(她),就连北师大这样的“京师大学堂” ,也不得不靠扩大非师范类专业的招生来解决生源问题。高考逐渐成了一种社会对“公平”的信仰,成了社会的稳定器。地方政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升学率作政绩,上级和群众都满意,教育管理部门成绩管理也更加游刃有余。教研部门和专家学者,永远都是受益者。他们是我最想成为的人。学校是成绩好了,一好遮百丑,好学校名利双收,差学校艰难度日。中高考教师获得荣誉和社会地位,但长期的严重的损坏了身心健康,过早的结束了专业生命,非中高考老

10、师无心教学、耽误发展!家长是望子成龙,一方面批判应试教育,另一方面严督孩子的成绩,有一个笑话,一个素质教育专家刚做完关于给孩子减负的报告,回到家里就督促自己孩子做各种训练。学生最苦吗?我看是听话的孩子最受苦,其他人或者能力强,或者放弃努力,或者成为问题学生。但是,孩子永远是强者,因为学校不学习不代表他到社会上还不学习、一生不学习。最终,损失最大的还是我们这个社会,GDP 都世界第二了,学校依然缺好老师,更可怕的是现在的很多老师都是做题做出来的,他们的教育理念和经历都完全是应试的遗传!当然,其中的最大的受害者是“奥数” ,它比窦娥还冤。本来数学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的基础,对没有科学传统的

11、中国就更显得重要了。改革开放时,我们的数学水平非常低,如立体几何在文革前是大学的课程,近世代数、泛函、拓扑等,更是没有几个懂的。能发展到现在,所有的数学分支的世界前沿都有中国人的身影,可见我国数学这三十年的巨大成就,其中就有数学竞赛的功劳,当年华罗庚先生极力倡导的数学竞赛,没想到今天被搞得如同过街老鼠一般,真不知道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是好事还是坏事!减负思考之三-负担形成的文化背景分析 为什么这些问题会主要在我们东亚国家出现?我想必有它的现实基础和文化基因。首先,儒家文化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是一种内修的文化,这也是为什么佛教在印度没了,但在中国却再生了。这些就决定了它让外而争内,高考

12、的分数单一决定一切的特点,符合这种文化,所以,有人把科举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其次,一百年的屈辱,使中国人最知道快速发展的意义,他们为了国家而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但是其副作用是-当为了小集体的利益时,也是奋不顾身、不识大体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本位主义,一个个的内部小气候促成和保护了这种现象。再次,国人的说的和做的不一样的习惯也是一种文化遗传,每次开会都大谈素质教育,但是下面抓的都是应试教育。另外,中国古代既有专管大道的儒家、还有管秩序的法家,其实大家更崇拜善于实现目标的兵家和政治家,即为了实现目的,不太关注手段和方法。现实基础是就业的学历准入政策、学校资金缺口、教师的专业水平、家长的强烈需求都

13、左右着学校的发展。如果,我们来回顾教育发展的三十余年,可以这样划分:77 年恢复高考 87 年,是教育的春天,是中国人渴望知识、渴望发展的十年,是教育界探求学科知识、教育规律、创新教育形式的十年。87 年至 99 年是应试教育正式成型的时期,当然,也是有识之士开始呐喊素质教育的时期。人们开始形成固定的教学(有教案的样本) 、成型的教辅材料(直到现在的结构基本没变) 、完善的试卷结构、固定的新课、复习木模式(三年功课两年完,高三系统、专题、综合三轮复习框架) 、晚自习和周末补课的基本形态。99 年至XX 年是相持和抗争的时期,一方面人们都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危害,但是,人们不能找到一条在不增加学生负

14、担而能提高成绩的道路,一方面是应试走向极端,另一方面是很多学校都在探索提高成绩的办法,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东庐中学的“学案导学” ,栟茶中学的“精致教学” ,他们的特点是把教师主导的教学极端精致化。后来的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三三六” ,天卉学校的“导学案合作学习” ,新绛中学“半天上课、半天学习”都是开始以学生的学习的为中心的探索,是解决减负问题的方向。教育管理则由扩招、市场化向教育的公益性回归,国家的教育投入逐渐增长,教育均衡化、招生阳光化、办学规范化,有力的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可以说觉悟的力量逐步增多,教育现状正在好转,但问题依然严峻。XX 年至今,是必须改的的时候,谁早改谁

15、主动。以这次市教委发的文件为标志, “减负”已成为必须执行的了,下面的事是谁能解决再减负之中确保教学成绩的提升,谁的方向就是对的,谁的素质教育就是真的。减负思考之四-如何具体解决负担问题 现在有一个怪现象奖牌学校(没有几面墙的奖牌就不是好学校) 、横幅会议(没有横幅的会议就不算开会) 、证书教师(没有证书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 。这样不但为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浪费(多少耗材) ,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力浪费(一次评比的多少人辛劳) ,特别是给基层单位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周易上讲:“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肾人之业;易简

16、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我想这实际上是管理和为政之大道,也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首先,教育管理和教研管理部门要减政,多做政策制定和解读、多做教学服务,具体的业务活动学校有一定的选择权,不能再产生新的负担。其次,学校要以现代学校的办学理念,着力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整体推进学校发展,发扬民主,尊重老师的教育权利,形成追求素质教育的校风。然后,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权利还给学生,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思考、讨论、交流、成长,留有足够的时间解决个人的学习和兴趣问题。最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持久的学习动力,只能来自学科自身的魅力、学生群体的影响和符合学生需要的活动,所以,一切的自治活动都是应该坚持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