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_结题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311282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_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_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_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_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_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_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_结题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经济竞争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愈显重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积极的思维常常取决于问题的刺激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释疑的强烈愿望,并且善于在特定的情境中,用自己的头脑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既情绪激昂,

2、又头脑冷静,最终获取新知识。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良好的社区环境和教高的家长期望,要求学校以高质量的教育来回报。因此确立此课题符合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要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目标(一)概念界定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教师通过设立一系列有难度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营造一种强烈的课堂求知气氛。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把握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运用综合、联系、分析、比较的方法,捕捉每个机会,提出发人深思

3、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想象、探讨,发展学生积极思考。它与问题不同,问题指的是个人不能理解的事物与确定的客观世界的矛盾。问题与情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有联系。问题情境的产生必须依赖于问题。没有了问题,学生也就不会产生心理困境。因此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三要素:第一,新的、未知的事物(目的) ,这是产生问题情境的核心要素。第二,思维动机(如何达到) ,即对未知事物的需要。第三,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察觉到问题) ,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二)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的实施,能使学习内容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2、 、通过课

4、题的实施,能充分发挥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通过课题的实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以国内外“创设问题情境”的成功实践为借鉴,明确“创设问题情境”在我校科学课堂教学中研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2、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关于“创设问题情境”的原理方法为依据,力求使“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科学性。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科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

5、,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采用猜谜、讲故事、竞赛等形式,创设一个个富有儿童情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二)创设的问题情境,体现层次性,满足每位学生。实践表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设置难易适度、科学的、有梯度的、有层次的问题链,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

6、(三)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探究性,发展学生思维。 体验科学的应用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创设有助于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的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这样的问题既构建着当前教学应当解决的问题,又蕴含着与当前问题有关但要让学生自己回味、思考的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这样的问题情境营造出了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境界,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学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循着教师讲课的线索自己去思考问题、进行猜想、验证,甚至进行自主、独立、系统地自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四

7、)创设的问题情境,实现创造性,体验“再发现” 。中科院心理所的张梅玲教授曾说过:“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 。张教授的话非常有哲理,学生只有亲手“做科学” ,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首先要利于学生独立探究,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最后还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大吴小

8、学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1、课例分析法教师精心设计备课、实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2、观察法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3、访谈法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4、文献法搜集成功、失败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案例,在对比中学习其成功的经验,查阅关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不同课型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书籍,为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案例支撑。六、课题研究的评价及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评价:1、评价的原则要遵循民主性、开放性、激励性、启发性、总结性等原则。2、评价的内容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考察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3、评价的方式要从题

9、型、时间、空间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对学生的科学素质进行全面的、发展的评价。(二)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工作指导意见2008 年 9 月10 月给教师的 100 条建议 2008 年 11 月 2009 年 3 月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2008 年 11 月2009 年 4 月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研究2008 年 11 月2009 年 4 月新课堂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解说小学卷2009 年 4 月7 月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 年 9 月10 月)1、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10、每周不少于 800 字的读书笔记,完成不少于 5000 字的读书笔记。及时上传读书小结。2、完成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调查3、设计研究方案,反复论证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确立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 年 11 月2009 年 6 月)1、阅读给教师的 100 条建议 、 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 、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研究 、 新课堂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解说小学卷每周不少于 800字的读书笔记,完成不少于 25000 字的读书笔记。并及时上传读书小结。2、对小学科学教学原始现状及不同课型教师问题情境创设的课例进行调查分析,找到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收集小学科学教学不同课型教师问题情境创

11、设的课例,整理出典型课例集;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09 年 7 月至 2009 年 12 月)1、将读书笔记进行整理,写好读书小结,并上传读书总结。2、将每月教学成功及失败的课例和分析搜集整理,装订成册,形成课例集,作为结题材料展现出来。3、将课题研究中的资料汇总,请专家予以指导,申请结题。七、课题研究成果与结论科学课程标准(36 年级)提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因此,科学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2、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教师在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从而更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呢?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走访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心理,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听课请教,真实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读书、查阅资料,认真学习,提高理论基础并以此来指导实践;在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又不断总结思考。经过一年的研究工作,现将研究过程和成果总结如下:一、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科学源于生活,利用学生熟悉的实例,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或者他们所

13、关心的话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到科学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因此也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更能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比如,我在教学热量的传递一课时提问:生活中多穿衣服会暖活些,而夏天,为什么冰糕则需要盖上棉被才能不化?这些问题的提出,往往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问题情境,产生极强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多穿衣服可以防止热量散失。冰糕盖上棉被可以使外面的热量不容易传到里面等,将学生的思维紧紧地抓住。在学生产生的浓厚兴趣

14、的基础上,再对热量的传递原理进行剖析,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去发现一些课堂上没有提到的热量传递的实际应用,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创设了一个“乐于探讨”的问题情景。平时教学中如果能经常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除了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养成平时要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二、设计实验,创设问题情景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均起着重要作用。各种科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充满着趣味

15、性、思维性、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都可创设问题情景。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沉与浮这单元时,我告诉学生我有一支听话的滴管,然后演示实验:将滴管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中(滴管口朝下),盖紧瓶盖,我说沉,就用力挤压瓶子,滴管就会往下沉;我再说浮,就松开手,滴管又会上浮。我通过演示实验的直观性演示,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它为学生提供了最真实的感受,它对学生思维形成的冲击是巨大的,因此,充分地利用好实验来设置问题情景,能给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三、通过设疑、猜想创设问题情景 设疑、猜想能使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矛

16、盾,激起思维的欲望。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如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上课伊始,我首先请学生观察几个小实验:将弄鼓的空牙膏皮放入水里,它上浮至水面;而把此牙膏皮捏扁放入水中则会下沉;鸡蛋在水中下沉,而放入盐水中却悬浮。目睹此景,学生会产生疑问提出猜想:同一物体为什么受到的浮力不等?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进入问题情景。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景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特别对于微观的、抽象的、不可见的或变化过程极短的科学现象,以及学生缺乏经验生活现象,利用该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观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蚕的生命周期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作用,图文并貌、形象直观的演示了蚕宝宝的一生,并且在教学中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