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发展参考信息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1310565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发展参考信息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复旦发展参考信息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复旦发展参考信息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复旦发展参考信息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复旦发展参考信息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旦发展参考信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发展参考信息(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复旦发展 参考信息(第 15 期)重庆复旦中学督导室 发展规划处 2014 年 3 月 10 日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的重大任务,标志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作为复旦人怎样面对教育转型,处理新型师生关系、干群关系,高考改革,等等,本期参考信息均有所回答。此外,我们还特别转载了中学研究员、特 级教师陶健 2013 年发表在全国教育核心刊物教育与管理上的科研论文思路解读的关键。陶健老师工作头绪多,教学教研任务重,还主持“陶健工作室” ,但 还挤 出时间写论文,可敬!【教育争鸣】李希贵:师生关系一平等,真的教育就出现了日前,解放日报刊发了记者徐蓓和央

2、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同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文章,文章 对十一学校推行“没有班级、没有班主任”的改革进行了全面解读。里面谈到非常精彩的教育观念, “让学生 拥有自己的选择权,相信他们会因选择而生发责任,进 而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栋梁之才”、“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唤醒、自我发现,从而形成独立人格、独立思想,最终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敬请 关注。这的确是一所“ 奇怪”的学校:没有班级,没有班主任,学生们每天根据兴趣在不同教室“ 走班上课” ;校园里有学生自己开 办的 “银行”、广告公司、基金会,还有学生设立的奖学金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可走进学校,你会发现这里的学生阳光、自信、快乐,

3、而且高考成 绩也名列北京市前茅。当很多人面 对教育困局束手无策时,李希贵和他的同事们选择不断“突围”:这是他的突围路径,也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招好棋。既然他们自己选择了,那么他们就会对自己负责长期以来,我们给学生提供的课程太单一,不同能力、不同 兴趣的学生都只能学同样的内容。课堂上大量的重复练习、机械 训练 ,一刀切的管理方式, 让学生在学校完全处于被管制的状态,缺少生长的空间。2我们的突破是从选择开始的。好多问题都是因为有了选择,才迎刃而解。商场里的东西,不用粮票布票,你拿着钱就可以买,就很自由;有了自助餐,吃饭喜欢吃什么就取什么,自在了很多。具有选择权,是让 学生自由呼吸的一个前提。所以,

4、我们取消了班级,也不 设班主任,每一个学生都有一 张自己选择的、独一无二的课程表,他们每天背个书包从这间教室走到另一间教室去上课,就是我们所说的“走班上课”。刚开始,对班主任、对教师冲击挺大。如果你 们 前年来,会发现很多老师非常纠结,甚至苦闷,很多人都哭过。为什么呢?他们 感觉失控了啊。以前走进教室,40 多个学生坐在那里,老师们觉得心里很踏实。 现在你去看,学生都不在。上语文课的在语文教室,上数学的在数学教室,原来一个班的学生现在分散在好多个教室里。没有班级了,老师也就没有原来那么大的权力。过去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要先想想是不是真的有道理、有依据,因为要是没有,学生就不一定听你的。每个

5、人都必须服从真理。过去老师只管自己备课,我用的参考书你们学生都没有看过,课堂上一讲都是新的,学生觉得老师讲得好,有学问。现在参考书全部公开放在教室里,都放在书架上,有些书老师还没看完呢,学生已经看完了,老师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套路来教学生是行不通的。电脑都在教室里,有时候讲着讲着学生上电脑一查,说:老师,你 刚才讲错了。这种挑 战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但就算再痛苦,也不能再倒退回去,只能往前走。那时真觉得是在深水区里呛水,不知道能不能游出去。后来,这种改革的成效一点点显露出来了。有了选择后你会发现,接下来的问题就好解决了。人生像一枚硬币,如果正面是 “选择”的话,那么背面就是“责任”。既然他们自己

6、选择了,那么他们就会对自己负责,慢慢地,他们也会对别人负责,甚至 对学校、对社会负责 。这个变化可能一下子看不见,但它确实一点点在那里慢慢发生了, 这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师生关系一平等,真的教育就出现了平等了之后,孩子们才变得真实起来。在老 师面前不再需要伪装,全部坦露出来。当然,他一不装,你就“ 麻烦”了,因为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过去你看到的很多可能都是假象,学生表面上都很乖、很听话,实际 上并非都是如此。现在他让你天天看到他真实的样子,有的学生散漫,有的学生浮躁,有的男女生之间交往过密,他 们都不回避老师 。有的 还主动和老师商量: “我们俩互相有了好感,有点影响学习,你看应该怎么 办?”

7、老师一下子不知道怎么 办,因为过去没人这么问过他。 类似的新问题很多,老师只能回去重新“备课” 。3这意味着真正的教育来到了,这时候需要智慧的教育。过去学生出了什么问题,班主任更多地是用行政权力批评学生,或者打 电话告诉家长,可是学生心里并不服。那是假教育。现在呢?我们有一位老师因为学生上课时不守纪律,就采用了比较粗暴的方法训斥学生。结果课后老师花了 1 个小时和学生谈话,也没有把学生说服。陆陆续续谈了半年时间, 终于有一个下午谈明白了,老 师和学生互相道歉。这个教育的过程虽然漫长,却有 长期的效益,你这回把学生教育好了,他就是真的好了。我们在开始设计走班制的时候,当时想得多的是,没有了班级,

8、怎么加 强德育工作,怎么加强控制力,怕乱了。但没想到,师生关系一平等,真的教育就出现了。每个老师都是班主任,人人都真正关注教育了。以前你教数学,讲好数学就好了,学生思想工作让班主任去做,现在不一样了,学生的事都是自己的事,老师们真正从学科教学走向了学科教育。我们的老师现在真的很累;但他们心里很充实、很兴奋,他们觉得自己是真的在干教育事业,他们不再有职业倦怠感,因 为每天遇到的问题都是新的。学生们不断给老师提出新挑战、新课题,重新点燃了老 师们的教育激情。第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是学生们渐渐有了独立人格、独立思想,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创新精神被激发出来。以前,老 师总是觉得,学生只要不在眼皮底下,就

9、是去做坏事了;老师看不到学生,心里就不踏实。而现在的事实证明,不在老 师的眼皮底下,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自主学 习,不仅实 践能力增强了,而且充满了创造力,像我们学校的学生“银行”、学生影院、网店、模拟国际组织等,都是学生自己创办的。第二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是学生们有了社会责任感。有一次我问学生 “ 银行”的行长:“你们 的利润打算用来干什么? ”他回答说 要拿出一半利润去从事公益事业。十一学校里有家“乐仁咖啡厅”,董事长是一名女生,她用咖啡厅的盈利设了一个“乐仁奖 学金” ,奖励从事公益活动的同学。在每年的颁奖典礼上,我颁的是“校长奖学金 ”,她颁的是“乐仁奖学金” 。这真的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孩

10、子们从为自己负责开始,逐渐建立起为家庭、 为学校、为社会 负责的态度。这种态度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学生喜欢干的事,应该给他们充分的空间。我 认为减负的概念需要重新考量。对于什么是负担,要重新认识。如果是学生成 长过程中特别有益的东西,他又喜欢去做,那不能叫负担。有一个喜欢影视技术的学生,晚上在家剪辑片子,干到凌晨 2 点钟,星期六一天没出过房间。他自己愿意啊,你能 说是负担吗?在十一学校,重复练习、机械训练,被大大削减,我觉得那些东西应该减掉;但学生喜欢干的事,应该给他们充分的空间。4很多同行也来问我,这场改革最关键的是什么。其实,我 们的一个深切感受是,改革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我们的内

11、心。如果我们首先觉得不能改,那再好的条件也不能让改变自然发生。如果我们认定必须改,一所大城市的学校和一所山沟沟里的乡村学校,同样都可以进行教育改革。当然条件不同的学校, 实施起来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但你要是好好根据学生的天性来设计改革的话,一定会比原来的效果好。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观念和内心的改变。 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育一直是“不见树木,只见森林”,我们希望把所有的孩子都变成一样的 “好学生”, 让所有的孩子都走在同一条通往所谓的成功的大道上。但实际上,这棵树与那棵树并不一样,我们没有权利通过竞争淘汰任何一个孩子。于是, 发现每棵树的生存需求和生存价值,就成为我们的新挑战。 发现那棵树,就要为

12、他搭建合适的成长平台,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唤醒、自我发现,从而形成独立人格、独立思想,最终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要改 变 中国的教育现状,只有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入手设计“突围”路径,这场教育改革才有可能成功。“无班级管理”暂时还不适合中国校情郭文婧浙江四所高中试点“ 无班级 管理模式” ,即必修课选课走班改革,顿时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有人称试 点为“高大上”,原来的班级制度则戴上了“土鳖” 的帽子,因为 在高中就开启了大学模式,也 让人找到了欧美高中给学生更多选择权的影子;很多离开校园多年的人感叹, “同桌的你”要成为过去式了吗?首先得明白一点, “无班级管理模式”并不是

13、浙江高中首创,而是从美国舶来的。教育规律是相似的, “无班 级管理模式” 在中国行不行得通,我们不妨从中美高中学校的情况比较中去判断,去思考我们的努力方向。如果不顾实际,不 顾条件,别人成功的经验都是好的,都可以搬来试一下,在 别 的领域可以,但在教育 领域则应该十分谨慎,这也正是很多家长虽然持支持态度、但又希望“ 能不能从别的孩子开始”的原因所在。美国的一些高中之所以实行“无班级管理模式” ,大概有这样四个前提:第一,美国一直实行素质教育,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都较强;第三,美国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很强,学生们的行为、教室和操 场的秩序等,都有志愿者协助老师监 督,

14、每 门课也都有志愿者担任助教,类似于我们的课代表, 负责帮助帮老师收 发作业、打印 课件等工作;第三,美国这些高中的学生会非常发达,和大学差不多,都是通过竞选产生,像 竞选总统一样,要发表演说、拉选票,和同学承诺,是实际上的学生领袖;第四,美国这些高中的学生社团文化非常发达、非常规范,每个学生几乎都参加一个或者几个社团, 总可以找到所需5要的集体归属感。而中国的学校,即使大多数大学,无论是学生的自治水平,还是校园文化繁荣的精神内核,都还达不到美国这些高中的水平,更不用说大多数中学了。 试行“无班级管理模式 ”,摆在高中学校面前的问题,首先是学生的不适应,因为他们小学、初中都是在应试教育中走过的

15、,升学也依然是读高中的主要目的,可能没有那么多学生乐意花太多时间来做志愿者;其次,中国学校的学生干部很早就染上了“官僚”传统,习惯于管理,而不习惯于服务,而这种管理的有效性也是建立在班级、班主任“ 权威”的基础之上的,一下子没有了班级,没有了班主任,也没有了小报告、 监督纪律甚至是小特权,学生干部的威信如何树立;最后就是我国高中的社团文化还比较薄弱, 还难以承担起学生精神归属的重任。而且,从目前全世界范围来看,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究竟是不是落后的“ 土鳖”,是 值得怀疑的。因为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中小学基本上都还是在实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甚至不少大学也还如此。就 连倡导 “无班级管理模式”的美

16、国,实际上大多数高中也还是实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和我国不同的,主要是班干部的产生方式与承担角色,班干部不多但学生个个是领袖,提供服务并不“ 管理”。实际上,回到教育初衷上,无论是班级固定授课,还 是选课,都是基于因材施教,是为了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如果 说选修课是给 予学生兴趣的考虑,必修 课的因材施教,是不是只有也通过选课的形式才能真正实现呢?殊不知美国这些实行“无班级 管理模式” 的高中,基本上都辅有发达的学生自主测评系统,也还都设置有负责学生指导和生涯教育的学生指导中心,并安排有全职辅导老师,学生可以根据网络测评建议和学生指导中心老师的建议去针对性地选课,或者申请免修,但我国高中类似的专业 服务基本上还是空白。学习国外的先进做法,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追求。但如果我们不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的实质,不注重先在内涵上靠拢,而 仅仅是学 习其形式, 岂不是又走上了形式主义的误区。 “无班级管理模式”在我国高中可不可以探索,这是不用讨论的,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