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 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1309618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 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 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 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 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 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 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 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中学美术格尔尼卡教学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美术3、课时:1 课时4、 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格尔尼卡” 、 “9、11事件”等。2、 教学课题这幅作品是20世纪美术的经典作品。选用这件作品作为初中美术教材的开篇,是为了突出理解美术作品的社会作用,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能够揭露黑暗、反对战争,从而唤起更多的人热爱和平、热爱生活,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是怎样表现人的情感的。作品内容抽象、复杂,画面给人惨烈的印象,不同于一般画面意境优美的作品,它是立体派风格的代表作品,选材具有典型性;使学生能从广泛的文化背景中理解

2、美术作品,大量事实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概括特征,既提高了欣赏能力,又掌握了欣赏评价作品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 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教材是人美版初中美术第一册的内容。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在 1937 年创作的一幅著名的艺术作品。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以不安、冲撞的动势和强烈的视觉形象,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它是中学阶段美术教材中的“鉴赏示范系列”之一。“鉴赏示范系列”于每册第一展开页置放一件大幅作品及对作品整体介绍与评价,23 页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细节分

3、析以及创作过程与草图,使学生能从广泛的文化背景中理解美术作品,它为学生提供了如何“欣赏 评述”美术作品的示范。本课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帮助学生对毕加索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解,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2教学思路:本课教材意在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为学生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从这一点出发,在版面安排上做了很大的改革:它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从背景到艺术家构思的过程,让学生重点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语言,经过充分的自学,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这些局部经过精心选择,试图通过几种典型的象征性的艺

4、术手法,加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悟。所以,本课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讨论、探究、体验。教师要少讲,只是在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起到点拨的作用。3教学重点: 作品通过怎样的艺术语言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表现手法。4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学生初步领略立体主义绘画的特点。 使学生明白格尔尼卡是一幅以战争为主题的政治画作品。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尝试着把对抽象的立体主义绘画作品的欣赏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在欣赏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情感目标:在欣赏

5、格尔尼卡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战争暴行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意识到和平的可贵,学习画家用艺术捍卫和平的精神。5 学生现状分析: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好胜心强,在接收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兴趣的感性知识。而这幅作品内容显得抽象、复杂,画面给人惨烈的印象,不同于一般画面意境优美的作品,所以如果对这幅画直接讲述,或让学生自己看书评价,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欣赏难度大。学生平时对立体主义作品接触较少,可能在没有学会欣赏之前就对它失去了兴趣。所以教学时做到首先吸引他们,然后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效果比较好。4、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分

6、组讨论法、体验教学法2. 学习方法:(1)依据教学目标而设的问题,精读教材,把握重点。(2)充分利用媒体,讨论、发言和表演,互相促进,加深理解和记忆。(3)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生活体验,联系已有的知识促进学生思维。5、 教学过程总的教学理念:依据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构思教学程序的整体指导思想。体现问题性、探究性和个性化等特点。(1)创设情境,认识作者A.【教师活动】 1、组织教学。宣布各小组以合作的形式参与本课中的比赛环节。2、展示课件中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 ,并配以枪炮声和呐喊声烘托战争的气氛。3、请同学们思考后抢答:(1)油画狼牙山五壮士是以什

7、么为主题的作品?(2)书中以战争为主题的作品还有哪一件?作者是谁?【百度图片】 http:/ 格尔尼卡格尔尼卡小镇简介:格尔尼卡小镇坐落在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地区。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格尔尼卡被国际旅游界纳入地球上自然环境保护最好、人文景观最有特色的十大“人间天堂”之列,被称为“绿色王国” 。这里迄今为止还有欧洲人至今也没能破解的巴斯克人自己的语言文学和文字,是个神秘的小镇。这个小镇也因为毕加索的这幅名画而闻名于世。【设计意图】1、创设抢答和小组竞赛等环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一开始就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上。2、通过画面和音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战争主题的理解,激发学生

8、学习兴趣。3、使学生在竞争中迅速而自发地揭示课题。这样引课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明确了格尔尼卡的战争主题,而且犹如照片一样写实风格的狼牙山五壮士与格尔尼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作品的特点更容易显露出来。B.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毕加索不同时期的六幅自画像提问:他对自己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一样?请你用最直观的语言来形容,你看了这几幅自画像后有什么样的感觉?【百度图片】http:/ 学生谈初始毕加索自画像的感受。出示课件,介绍生活中的毕加索(请同学朗读) 。【百度图片】http:/ 出示自读题目:自读 P1P3,针对以下问题抢答。格尔尼卡这幅画是依据什么命名的? 请你算一算,画家毕加索是在多少岁时完

9、成这幅作品的?格尔尼卡是一幅以什么为主题的作品? 你对这幅画的初步感觉怎样?(请选择)A. 规整、清爽 B. 混乱、繁杂 C. 跟生活中的照片比较接近 D. 非常抽象,跟照片相距甚远【设计意图】 本部分的自读题目大部分都可以从书上直接找到答案,学生很容易尝到甜头,让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积极性。利用竞争机制促使学生积极自学,把握重点内容。B. 欣赏格尔尼卡 ,请同学回答:这幅画里毕加索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可用书中一句话)【讲授新知】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百度百科】 http:/ 龙就是一种象征,它

10、代表着什么?思考:毕加索这幅作品中的形象都象征了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来了解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容。 (出示课件,学生朗读)教师讲述毕加索与格尔尼卡的小故事,以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时,毕加索画完格尔尼卡在巴黎展出时,德国的将军和士兵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有一天,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格尔尼卡复制品。一名德军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毕加索严肃地回答。 )C. 小组讨论,画面中都有哪些形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你认为画面最感人最重要的地方。思考:形象是完整的,还是破碎的?毕加索为什么要画这几个形象在画面里呢?这些形象表达什么了意思?你能说说形象可能象征的意义?你有何见地、有何体验?简单描述: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