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国军事思想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4KB
约14页
文档ID:31290847
外国军事思想_第1页
1/14

第 1 页 共 14 页 1外国军事思想(AL—7)概论、、 外国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一) 古代社会——前 2000 年到 476 年(二) 中世纪社会——476 年到 1640 年(三) 近代社会——1640 年到 1917 年(四) 现当代社会——1917 年至今(五) 主要内容1、 原始社会——对战争认识处于蒙昧状态2、 生产力的发展,对战争认识开始深化,特别进入古代社会之后,古希腊罗马地区首先获得了发展——它的发展奠定了西方军事思想的基础3、 古希腊时代的历史书——《历史》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 《远征记》 、 《高卢战记》 、 《内战记》(1) 要取得战争胜利,必须政治外交军事打击并用,用兵之际计谋胜于刀枪(2) 统帅的艺术根据情况采取行动(3) 战争艺术的基本原则是避免分散兵力,作战指挥的要旨在于选择时机,迅速行动,击敌要害(4) 要做好战争准备,加强军队建设4、 中世纪欧洲是在缓慢的进程中向前发展(1) 战略、战术学作为科学的概念被提出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2) 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付诸实践(3) 军队建设有较大发展(4) 军事领域出现许多重大改革5、 文艺复兴推动欧洲进入近代,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资产阶级的军事理论作为一种理论体系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代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宣告诞生(1)17、18 世纪大量火器出现并运用(2)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大解放,拿破仑战争的出现6、 1917 年,俄罗斯爆发十月革命,外国进入了现当代社会、、 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一) 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和新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为前提(二) 军事思想的发展依赖于军事实践特别是战争实践1、 实践推动理论,理论总结实践2、 实践向理论提出挑战——牵引力3、 军事实践检验军事理论(三) 军事思想在激烈尖锐的对抗竞争中发展——军事理论与战争的特殊性第 2 页 共 14 页 2(四) 军事思想在继承和借鉴当中发展(五) 军事思想在与哲学思想的相互促进中发展1、 哲学思想为军事思想发展提供正确理论武器与方法论基础2、 军事思想可推动哲学思想不断发展、、 军事思想的地位作用古代奴隶制社会军事思想一、古代希腊军事思想(一)社会的基本情况1、前 8 世纪,原始公社逐渐解体,城邦国家逐渐形成2、政体以雅典为首的民主政体,斯巴达为首的贵族政体3、奴隶与奴隶主、政体矛盾尖锐4、前 492—前 449 年,希波战争5、伯罗奔尼撒战争6、底比斯崛起,击败斯巴达7、马其顿王国的兴起(1)菲力实行中央集权(2)建立常备军(3)菲力死后,亚历山大即位,统一希腊,大举东征(二)主要战争与军事人物1、希波战争(1)前 492 年正式爆发,前 449 年结束(2)原因A、前 6 世纪,波斯帝国壮大,向东向西扩张B、前 531 年,波斯占领土耳其海峡与色雷斯地区C、前 494 年,波斯镇压小亚细亚诸城邦起义,由于期间希腊增援,波斯遂于前 492 年进军希腊(3)进程A、前 492 到前 479 年,第一阶段,波斯进攻,希腊防守(A)前 492 年,大流士派兵水陆并进,进军雅典,海军遭到大风袭击,陆军遭到阻击(B)前 490 年,波军 2 万多人横渡爱琴海,在马拉松平原登陆,9 月 12 日,希腊波斯军队展开决战,波斯军失败,即马拉松之战。

C)前 480 年,波斯军队 10 万余人、战舰 1000 余艘水陆并进,第三次进攻希腊,迅速占领北希腊,进逼温泉关,击毙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长驱南下,占领雅典;9 月下旬,在萨拉米斯海战中希腊大败波斯,成为希波战争的转折点;前 479 年 8 月中旬,希波陆军在姆拉底进行大决战,波斯失败被迫撤退B、前 478 到前 449 年,第二阶段,希腊进攻,波斯防守(A)前 478 年底,雅典海军占领达达尼尔海峡(B)前 476 年,希腊占领色雷斯、拜占庭等地(C)前 469 年,希腊再次重创波斯海军(D)前 449 年,希腊和波斯签定《卡利亚斯和约》波斯放弃色雷斯、达达尼尔、小亚细亚等地2、伯罗奔尼撒战争第 3 页 共 14 页 3(1)前 431 到前 404 年(2)雅典把持提洛同盟,斯巴达控制波罗奔尼撒同盟(3)前 432 年,波罗奔尼撒同盟要求雅典交出提洛同盟控制权,雅典拒绝,次年战争爆发(4)前 431 到前 421 年,阿基丹姆战争即 10 年战争A、雅典海军强大,驻比雷埃夫斯,斯巴达陆军强大B、斯巴达发挥陆军优势,离间提洛同盟,形成雅典的包围,雅典取陆守海攻战略C、雅典发生瘟疫,前 427 年又发生奴隶起义D、前 422 年,阿姆菲波利斯之战双方势均力敌(5)前 415 到前 413 年,西西里战争A、前 415 年 5 月,雅典出兵西西里,不久,斯巴达决定出兵西西里B、前 413 年 9 月,雅典西西里远征军几乎全军覆没,波罗奔尼撒战争的转折点(6)前 413 到前 404 年,德凯利亚战争——前 405 年,雅典海军遭到重创,次年 4 月,雅典决定投降,战争结束3、大流士一世(前 550—前 486)(1)波斯帝国国王,前 525 年,任万人不死军指挥,随刚比西斯东征埃及。

前 522 年,波斯发生内乱,刚比西斯回国镇压途中病亡,大流士继续回师,镇压叛乱,自己即位(2)即位以后,前 518 年派兵进军印度,前 492 年派兵进军希腊(3)建立行政省,统一货币、计量单位,实行税收制(4)全国设置军区,建立强大陆军,其中有骑兵,建立海军,全国建立公路网,设置驿站,开凿了一些运河4、泰米斯托克利(前 528—前 462)(1)雅典政治家、统帅,前 493 年当选雅典执政官(2)下令兴建比雷埃夫斯军港;扩建雅典海军;修建长墙;进行雅典民主改革;以战争需要加强军队建设,建造三层浆战船;动员雅典居民撤退,指挥萨拉米斯海战;后以叛国罪流放小亚细亚5、色诺芬——希腊历史学家,军事著作家,生于雅典贵族家庭,反对其政体;前 401 年,参加波斯王子小居鲁士的雇佣军;小居鲁士死后,它率军在波斯军围追堵截下回到希腊;写了《远征记》6、埃帕米农达(前 418—前 362)——著名统帅与军事家,出生底比斯贵族家庭,前 370—360年,在其领导下底比斯逐渐强大,创建了斜楔战术(集中主要兵力对敌形成优势攻敌一翼与一点) 7、亚历山大——古代时代著名统帅,被成为第一伟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的创建者,前 336 年即位(三)古希腊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1、关于战争(1)战争根源——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认识A、早期认为战争是神的旨意,是超自然的力量B、战争是一种自然现象——柏拉图C、波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战争是敌对双方利害冲突的产物,具有不可调和性(2)战争同政治、经济等非政治因素的关系A、战争的胜利同政治、经济、精神等因素紧密相关B、波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长期的战争更依赖于经济来源C、伯利克里——战争中人是最宝贵的D、阿基丹姆——战争之前分析己方形势,认识己与彼的长短E、色诺芬——强调战争中的精神因素F、亚历山大——战争是实现远大政治目标的最好手段2、关于军队建设(1)军队的编成上第 4 页 共 14 页 4A、早期为公民兵,主要由贵族子弟和自由民(A)主要为步兵,分轻步兵和重步兵(B)出现骑兵B、步兵中分化出工兵与后勤保障部队C、出现了海军(2)军队组织体制上,波斯为完全A、陆军为万人、千人、百人团与十人队B、设立军区、驿站等(3)教育训练上A、注重培养公民的尚武精神B、宣扬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勇气与视死如归的精神C、强调将帅的培养与选拔——勇、正义感、信、慷慨大方3、关于作战指导(1)注重建立联盟,共同对敌(2)提出并实行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的思想(3)注重知己知彼,扬长击短,以优势取胜——伯利克里战略:针对斯巴达以农立国以及对农业依附大的特点,采取坚壁清野,坚守城垣同其打消耗战,并派兵不间断骚扰其后方破坏其生产(4)注重作战行动的主动性(军队行动的自由权)计划性灵活性和机动性A、亚历山大特别强调进攻,即使在兵力处于劣势上也不应例外B、亚历山大重视战争计划性,其手下有各种军事专家C、善于多角度的思考,反常用兵——灵活性D、善于使用骑兵,对传统的希腊方针进行改革——机动性二、古代罗马的军事思想(一)社会基本情况1、王政时期——前 700 年到前 500 年2、共和时期——前 500 年到前 30 年3、帝国时期(元首制)——前 30 年到 476 年4、前 275 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同时,亚历山大帝国崩溃。

二)主要军事人物1、费边(?—前 203) ,军事家、政治家,面对汉尼拔的出奇战术,采取持久耗敌的方法打败汉尼拔2、汉尼拔(前 247—前 183)(1)迦太基统帅,西方四大名将之一(2)9 岁随其父出征,研究希腊战史(3)前 218 年,以 6 万军队远征意大利,在扎马和坎纳战役中重创罗马军队3、小西庇阿(前 235—前 183)(1)古罗马统帅,24 岁担任罗马军队指挥官(2)前 210 年,攻占新迦太基城4、恺撒(1)前 62 年,出任古罗马大法官,后任执政官,后来任西班牙总督(2)西方四大名将之一(3)与克拉苏、庞培结成前三头同盟(4)前 58—前 51 年,高卢远征(5)前 48 年,出任罗马最高统帅(6)著有《高卢战记》 、 《内战记》第 5 页 共 14 页 55、屋大维(1)罗马帝国的皇帝(2)前 43 年恺撒死后继任其权力(3)前 27 年,建立元首制(三)古罗马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1、对战争的认识——奴役他人,夺取财产2、对战争性质(由战争的政治目的而表现的政治属性) 、胜负条件的认识(1)出现了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提法(2)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实力首先是军队的力量,强大的经济力量作支撑,同时还包括政治因素与精神因素3、关于军队建设(1)相信有军则有权,因此想方设法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2)军队不属于国家,而属于各个政治家(3)以利收买(4)注重军队的训练——勇敢是由训练换来的A、按军队的步伐行进——5 小时 20 英里;5 小时 24 英里B、全副武装进行奔跑、跳跃C、使用各种武器(5)注重对军队的管理A、加强军队的纪律B、鼓动军队的士气(6)重视对将帅的选拔与培养——要求更多的是要有谋略;勇敢4、进攻的战略战术原则被广泛使用(1)诱敌、歼敌(2)出敌不意——快速机动打敌措手不及中世纪封建社会军事思想、、 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概况1、分期A、5 到 11 世纪,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B、11 到 15 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C、15 到 17 世纪,封建社会的衰亡时期2、宗教在社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A、整个社会的思想支柱B、同时也是大封建主3、经济状况A、后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商品与市场不断扩大B、中国四大发明逐渐西传,引起欧洲社会的一系列变革4、军事状况A、14 世纪,欧洲开始出现最早的火器,进入冷热兵器并用的时代——13 世纪黑火药应用于军事;14 世纪上半叶出现火炮,之后出现了火枪;14 世纪末,欧洲所有国家都出现了炮兵与明火枪,但此时对战略战术的影响不尚明显B、后期海战的地位越来越重要a、舰船配备罗盘b、帆船的出现第 6 页 共 14 页 6c、火炮应用于舰船C、从军队编制与体制上看,前期主要为步兵,10 世纪末骑兵开始成为主要兵种,1618年到 1648 年三十年战争中骑兵成为主力,正式配属炮兵(瑞典)、、 主要军事人物1、贝利萨留(505—565)A、著名的拜占庭将军B、出生于色雷斯,早为扎士丁尼的侍卫C、527 年到 532 年,同波斯作战中护驾有功,开始飞黄腾达D、529 年,成为东罗马帝国东部各省军事长官,530 年成为东罗马帝国统帅E、作战勇敢,注重智取2、查理大帝A、法兰克国王,768 年即位B、典型的征服者,一生 53 次远征C、善于机动部队,各个歼灭敌人3、古斯塔夫二世A、瑞典国王,1611 年即位,军事改革家B、1632 年吕岑会战,古斯塔夫二世阵亡C、进行一系列军事改革与实践D、被称为北方神狮,白雪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