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计划文档 (3)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238419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计划文档 (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单元计划文档 (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单元计划文档 (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单元计划文档 (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单元计划文档 (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元计划文档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计划文档 (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口头复述故事情节,提高口头表达能力。2、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3、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4、感受人物身上所散发的独特精神魅力。5、掌握采访人物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二 单元课时安排: (12 课时)童年的朋友 (1 课时)一面 (2 课时)我的老师 (2 课时)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1 课时)赵 普 (2 课时)诵读欣赏 (1 课时) 写 作 (2 课时)口语交际 (1 课时)三、课文教学设想:童年的朋友是高尔基以孩童的眼光和内心世界去观察外祖母的形象的。在一个孩子的眼

2、睛里,外祖母变得和大猫一样的可爱,外祖母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地打在了孩子幼小、纯真的内心世界里。外祖母亲切的语调,慈善的面容,对孩子平等、尊重的眼光,在作者的眼里,平凡的外祖母因此而变得伟大,从而对幼小的“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自学的方式,老师做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感受到外祖母的形象。文中几处肖像、神态描写教师都要做深刻的分析。一面是以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年工人的角度,描写了“中国文学的脊梁”-鲁迅的平易近人的形象。在教学中,首先要点出环境的衬托作用,而环境既有自然环境,又有社会环境,学生把握不住社会环境对人物

3、的衬托作用,这一点老师应该给以适当的指导。其次,重点在于三次集中笔力对鲁迅肖像的刻画,而且写作的顺序的安排是由远到近的。最后,引导学生要学会提出疑问,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的老师也是以孩子的角度观察老师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进行教学。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糖葫芦串”式文学,因此在学习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口头讲述发生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事,或者以扮演角色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表演中体会教师的形象,把握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线索。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是属于人物传记类文学,可以把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结合起来,采取记者采访贝聿铭,贝聿铭介绍自己的成就的形式进行教学

4、,在记者与贝聿铭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贝聿铭的拳拳的爱国之心。赵普是采用人物特写式的镜头展示了赵普的两个生活片断,同样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补充人物之间的对话,异曲同工地感受赵普的忠臣形象。由于是文言文,所以在教学中首先应解决的是文言字词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讲述赵普的故事,最后拓展到课外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深入把握赵普形象,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抓住文章的线索,把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2朗读体会本单元散文优美、含蓄的语言,从语言文字中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3在名家名篇的启迪下,回忆自

5、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并能够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4学会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说话和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的方法。二、单元课时安排:(共计 15 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 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 课时月迹 1 课时三颗枸杞豆 2 课时我们家的男子汉 1 课时柳叶儿 1 课时诵读欣赏 1 课时写作 3 课时口语交际 1 课时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 课时三、教学设计: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难忘的;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无尽的宝藏,也是流淌在生命长河中不竭的源泉。让我们走进本单元所选的五篇作品中,追随作者的思绪,去了解他们多彩的童年生活,去体会他们童年的酸甜苦辣。从百草园

6、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文章叙述了作者在“百草园”和“ 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课文由“ 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写三味书屋则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的老师形象。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体会“百草园”和“ 三味书屋”的异同点,找出作者童年时代的乐趣,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进行比较。月迹是一篇充满了童心与童趣的散文。整个构思以孩童盼月、寻月、问月和关于月的联想、想象为线索来布局全文,突现出孩子们沉浸于美妙的月色之中的那种纯真与童趣,从而写出孩童对月、对美的渴望与追求。三颗枸

7、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叙述了“我” 童年时候怎样受三颗枸杞豆的启示,从而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故事。本文的语言含义深刻,应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有深刻含义的语句,体会其内涵,明确本文所要表达的“珍惜时间”的主题,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努力成才。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文章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写出了孩子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泛读和精读,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对“男子汉”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体味一下本文生动幽默又含蓄的语言特点。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 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代抢、吃柳叶儿的

8、无穷乐趣,让人回味出其中“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童年之“ 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本单元,应该重视朗读,在朗读中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从而引起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目标1阅读有关介绍古今中外名胜古迹的文学作品,了解这些有名建筑的特点,品味其文化内涵,体会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2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找出说明顺序。3学习记叙和说明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4品味课文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5

9、能细致地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征,用简单的说明文介绍你熟悉的某一建筑。6说话时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把话说得生动形象。二、单元课时安排:共 14 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 课时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 课时巍巍中山陵 2 课时凡尔赛宫 1 课时短文两篇 2 课时诵读欣赏 课时写作 3 课时口语交际 1 课时单元小结 1 课时三、单元教学思路本单元介绍了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建筑,大多是说明文,大量说明性的文字会令学生头昏脑胀,兴趣大减。学生由于经历有限,基本不可能游历这些名胜,因此,让学生了解这些名胜的意义价值所在,学生也许会感兴趣,激发游历的兴趣。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文体已被淡化。本单元虽说都是说明文,但我

10、们大可不必从说明方法、说明对象、说明顺序方面做大量烦琐的分析。而是要抓住每课语言的特点,进行学习。当然,淡化文体,并不是说我们不再需要关注说明文相关的语言知识。单元教材分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说明文按空间顺序向我们介绍了纪念碑的位置,有条不紊,层次分明;题字和碑文,突出了纪念碑的意义;碑身造型,展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民族风格;十幅浮雕,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一百多年来重大的历史事件,歌颂了先烈们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光辉业绩,进而更深刻地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的伟大意义。文章既介绍纪念碑的所在位置以及它在结构、造型等方面的特点,又介绍它兴建经过以及作者在瞻仰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和感受;既说明这座建筑物的

11、总体特征,又介绍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特征。在表达上作者以说明为主,有机插入记叙、议论、描写,语言富于变化。 巍巍中山陵这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色,表达了它巍巍的气势以及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课文紧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选取材料。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 凡尔赛宫本文说明了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突出地表现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文中插入历史轶事,颇有趣味性。语言准确而富有文学性。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法国凡尔赛宫的历史,以及它宏伟壮观的外部布局和金壁辉煌的内部陈设,那神奇别致的镜廊、优美恬静的法兰西式大花园,都让人赞叹不已,让我们领略到了这座驰名世界的宫殿的丰姿,也欣赏了外国建筑的独特风情。短文两篇黄鹤楼介绍了楼的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闻,突现了这座名楼的地位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本文篇幅短小,内涵丰富。于园着重介绍了于园磊石之奇以及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写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这篇小品清新空灵,兼雅趣与谐趣于一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