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经济增长与物价低徊大反差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222645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经济增长与物价低徊大反差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注经济增长与物价低徊大反差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注经济增长与物价低徊大反差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注经济增长与物价低徊大反差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注经济增长与物价低徊大反差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经济增长与物价低徊大反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经济增长与物价低徊大反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经济增长与物价低徊大反差 近年来,在经济运行中,有一个现象令人困惑,这就是经济持续增长与物价低位徘徊之间的巨大反差。从今年的情况看,1 至 3 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 7.9%,其中一季度增长 7.6%,二季度增长 8.0%,三季度增长 8.1%,初步扭转了去年经济增长率前高后低、逐季下滑的走势。然而,与之形成明显反差的是,今年前 10 个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 0.8%,降幅比去年同期增加 1.8 个百分点;零售物价比去年同期下降 1.4%,降幅比去年同期增加 0.8 个百分点。这种巨大的反差是怎样形成的?如何看待这一反差? 扭转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弄

2、清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加深对经济走势的认识我国物价从高增长转变为长期低位运行,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产出和消费等矛盾运动的结果,是我国居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在数量上逐渐满足、在质量上日益提高的反映,是新技术、新生产方式逐渐代替旧技术、旧生产方式的结构调整中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和政策效应都会在价格态势上体现出来。反过来,政府对物价的调控,也必须综合各方面因素通盘考虑,把物价调控具体化为经济态势调控。因此,我们在判断物价走势的基础上确定宏观政策思路时,应本着科学、冷静的原则通盘考虑问题,而所做出的选择,既要有阶段性效应,又要有长期性效应。其实,物价下降有

3、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物价下降表明货币实际购买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产品价格的下降也使企业管理、技术不断进步。对整个社会来说,竞争导致过剩产品和企业得到淘汰,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物价长时间低迷说明居民消费预期不好,会影响未来经济发展,这种心理预期的作用要是进一步蔓延和发展,就有可能使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要想办法采取措施,使人们有更好的良性预期。一、应重新认识目前经济增长与物价低迷的反差1、成本降低和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价格水平下降是不可避免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竞争带来优胜劣汰的结果,可以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使生产结构向合理方向调整,当市场的效率较高时,新产

4、品的推出所带来的新价格将抵销老产品的价格下降,使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普遍采用,也在不断形成新的就业岗位,同时带来商品与劳务的极大丰富,以及在物价水平稳定基础上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的稳定增长。所有这些,无疑大大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普遍提高了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2、应重新确定物价增长的合理区间。经济高增长期间,我们曾把物价合理增长区间定在 3%至 5%,现在需要调整。几年来我国经济增幅虽有所下降,但仍在较高水平上平稳运行。这一阶段消费物价增长在-1%到 1%之间波动是否合理需要考虑,但至少物价低增长状态基本上是合理的。3、物价下跌并不可怕。从原因和后果来分析,物价下跌是新的投资领域的

5、不断开发和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造成了供给的大规模增加,从而导致物价普遍下跌。这种生产过剩以及由此带来的物价下跌主要归因于高新科技的突飞猛进,归因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归因于新的就业岗位不断涌现,归因于平均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归因于社会物质财富的绝对增长。4、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总体上会促成物价向下走稳。工业化推进本身就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产出规模扩大的过程,而市场经济本身是鼓励竞争、刺激成本降低的经济,这两个方面因素结合起来构成了物价下跌和物价稳定的坚实基础。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史看,物价过快上涨一般是发生在战争和经济过热以及能源危机

6、时期,其余年份物价大多是稳定或下跌的。事实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价格竞争,发达国家主要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居高不下也就是因为有价格优势。这说明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物价下跌是经济质量提高的表现、是市场竞争合理化的标志。5、物价下跌也会促进消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稳定在 7%,消费的正常增长可以说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在收入增幅下降的同时,消费没有大幅下降,价格下调起到了相当大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消费数量随价格下降不断增加反推销售额上升上。总之,绝大部分消费品零售数量都在上升,中国的消费明显表现出销售数量与价格逆向变动规律,这实际上说明中国内需相当雄厚,只要价格适度,消费扩

7、张空间相当大。这和发达国家的情况截然不同。二、把稳定物价列为宏观政策的长期性基点基于上述分析和判断,我们认为,应对我国价格的下降给予充分的关注,逐步保持在每年上涨 1%至 2%的适度区间。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控物价走势的宏观政策思路似乎应把稳定物价列为宏观政策的长期性基点。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有其长期性基点。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在制订经济政策时,都要把稳定物价列为宏观政策的基本内容,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政策工具的运用,都要体现出稳定物价的政策取向。比如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以及与此相连的货币政策目标的唯一性-稳定币值。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物价上涨引致的广大消费者利益损失会远大于物价上涨能够带来的经

8、济规模扩张效应引发的利益增长。而另外的原因是,很多国家都有过物价上涨到一定程度,反而会形成高物价、低增长的格局进而引发社会动乱的痛苦经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与资源矛盾尖锐、大部分人收入和消费水平低下的经济转轨国家,物价有着巨大、潜在的上涨压力。因此我们不能因为阶段性的物价小幅下跌而忽略了这个基本国情。必须看到,一旦出现物价上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就要面对因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和农产品比价弱势所带来的收入下滑,而具有吸纳就业优势、占企业总数大多数、本身又没有融资优势和技术优势,天然具有依附性的广大中小企业难免陷入经营萎缩、举步维艰境地进而只能通过大量裁减人员来渡过难关。与此同时,大企业也必然要走进

9、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从而裁减人员以降低成本的道路,所有这些现象在我国过去的通胀高峰期都曾出现过。对原本就存有因改革和结构转换而使一些职工下岗的我国来讲,这是一种无法承受的社会压力。所以,我们宁可承受物价下跌引发的临时性投资减退,也要把稳定物价列入宏观政策的基长期性基点,要看到,物价稳定小幅下跌,对投资和消费者都是长期利好,只要物价稳定或下跌,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低收入者众多,国土辽阔的国家里,消费肯定会扩张,而这点反过来必然要连带投资扩张。1、通过改进与老百姓有直接关系的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给老百姓一个较好的和稳定的预期。要继续研究和改进积极财政政策的运作方式,如加大财政资金用于贴息和参股投

10、资等的比重,尽快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对企业适度减税等。2、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对物价低增长。改变目前物价增长状况,从城市讲,需要淘汰旧产品、旧技术,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需要发展第三产业。从农村讲,需要在全国工业化过程中转移农村劳动力,需要农业的产业化和调整农产品结构。在经济结构调整期间,无论城市和农村的劳动者都会在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生产所创造的劳动岗位上增加收入,并逐渐集聚购买力。这样在较高的层次上达到供求均衡,从而改变物价低增长状态。然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前提,只有体制改革才能形成创新机制,实现技术、产品、市场和生产方式的创新。3、消除各种不利于结构调整的体制和

11、政策障碍。加快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是克服物价长期下降趋势,保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之策。物价低位徘徊有六大原因近年来,物价低位运行现象显著(见 表 1),而今年以来,这种现象仍然持续。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今年 1 至 10 月,除春节期间的 2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去年同期持平外,其他 9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均呈下降之势。从动态上看,自去年 11 月以来,物价总水平已经连续 12 个月下降。如果上溯至 4 年前,情况更不乐观。据统计,从 1998年至今年 10 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升幅有 52 个月低于1%,31 个月增幅在零以下。与此相对应的是,至今年 10 月,工业品出厂价

12、格同比指数已连续 18 个月下降,企业能源原材料购入价格同比指数已连续 15 个月下降。那么,造成经济增长与物价持续走低的巨大反差的原因在哪儿呢?1、国际市场价格的负面影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国内市场商品价格的影响日益增加。尤其是入世一年来,国际市场价格对我国国内价格的影响突然增大,并且影响方向是下降的。这主要是通过关税下调和减少或取消对部分进口商品的进口配额限制,以及国内商品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心理预期等渠道实现的。2002 年我国下调了 5300 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降幅面达73%,关税总水平由 15.3%降至 12%。同时取消了一部分商品的进口

13、配额。低价进口产品的涌入,使国内市场价格下降。2、技术进步、打破垄断及市场竞争等因素也影响物价。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生物医学、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经济,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商品价格随之下降。这一效应在 IT 和家电产业显得尤其突出。此外,政府通过对企业的整合改组、整顿市场秩序,打破了电信、电力、石油等行业,以及一些公共服务行业的垄断经营,原来长期靠垄断性涨价获得超额利润的一些领域,今年以来涨价的幅度受到了明显的抑制。竞争使得生产者不得不大幅降价,压缩其获利空间。3、生产率提高、降低了成本,为物价下降奠定了基础。从近几年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看,随着新技

14、术的应用,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不断地提高。从统计数据看,1998 年我国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 3.1 万元/人年,2001 年为 4.6 万元/人年,年均增长 13.9%。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为价格的下降奠定了基础。4、阶段性过剩导致物价低位运行。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生产能力有了长足发展,大约到 1990 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告别短缺。与此同时,我国生产能力也出现了阶段性的过剩,现在,产出已严重大于需求(见表 2)。从农业看,虽然连续 3 年粮食减产、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使粮食供过于求状况有所缓解,但 2002 年年初的粮食库存不仅没有减少,而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加之低价进

15、口粮食的冲击,粮食价格出现下滑。短期看,粮食供过于求的形势很难改变,将抑制食品价格水平。从工业看,多年来低水平重复建设产生的大量过剩产能在短期内难以有效压缩。产能的过剩和产品结构的趋同,使得市场供过于求状况更加严重。在买方市场格局下,因供过于求和市场竞争引起的价格下降,是优胜劣汰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由于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企业为了争取生存空间,经常引发价格大战,竞争不断拉动价格下降。5、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需求增长。我国农民收入在较长时期内过多依靠农产品价格的提高。这样的增长是有限度的。我国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1995 年比 1978 年上升 4.3倍,而农村工业产品零售价格指数仅上升

16、 1.7 倍。而目前国内粮食价格已高于国际价格,在开放程度很强的今天,靠提高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已难以为继,2002 年农副产品价格比 1995 年下降 22.5%。1986 年至 2001 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 87%,而且这一时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 160%。由此引起曾经缩小的城乡收入比例又大大扩大。6、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也影响了物价的回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金融资产缩水,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不利影响。第一,城镇就业压力增大,使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收入增长带动的边际消费效应在减弱。高收入者在满足一般消费后,如果社会不能提供新的消费产品,收入只能转化为储蓄。而低收入者由于收入低微,缺乏消费能力。第二,农民消费增长比较缓慢,1 至 10 月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仅增长 6.8%,低于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9.9%)3.1 个百分点。 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重是影响农民消费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第三,今年以来,证券市场低迷、股票价格指数连续走低,股票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