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课程实习计划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209507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地理学》课程实习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土壤地理学》课程实习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土壤地理学》课程实习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土壤地理学》课程实习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壤地理学》课程实习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地理学》课程实习计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资源环境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专业 2007 年级 1 班20092010 第 2 学期 土壤地理学 课程实习计划一、实习目的本实验是随土壤地理学课程而开设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土壤地理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10 年 6 月学 时:1 周实习地点:缙云山三、带队教师及实习人数带队老师:慈恩实习人数:36四、实习内容及方法序号 实 验 名 称 内 容 提

2、要1 土壤剖面的观察与样品采集挖掘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层次的划分与观察,剖面拍照,剖面样品的采集,完成实验报告。2 缙云山成土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主要成土因素的调查,并进行分析汇总,完成实验报告。3 缙云山土壤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对缙云山不同类型土壤的分布、利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完成实验报告。五、实习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标准1、基本要求:根据土壤地理学的性质、任务、要求及学习的对象,同时结合学生本学期其他专业课程实验安排情况,本课程实验以野外实习为主。通过本次实验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土壤剖面构成的认识。 能根据野外调查的结果,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分析土壤属

3、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课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方法。2、成绩评定标准采用平时考核,综合各个实验情况评定学生成绩。实验成绩:实际操作 60%,总结报告 40%。综合成绩:平时成绩 20%,实验成绩 80%。- 2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年级:07 级作者:王丽 唐鑫黄登海 成映旭 鄢文远 徐丹指导老师:慈恩2010 年 6 月 22 日一、实习目的本实验是随土壤地理学课程而开设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土壤地理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

4、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基本要求:根据土壤地理学的性质、任务、要求及学习的对象,同时结合学生本学期其他专业课程实验安排情况,本课程实验以野外实习为主。通过本次实验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土壤剖面构成的认识。 能根据野外调查的结果,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分析土壤属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课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方法。三、实习内容:(一) 缙云山成土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缙云山的成土过程中主要受到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和时间五大因素的影响。下面从母质、地形、气

5、候和生物四方面对缙云山的土壤形成及其土壤类型进行简单阐述和分析。1、母质缙云山的土壤以三叠纪须家河组厚层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和泥质砂岩为母质风化而成的酸性黄壤及水稻土。山麓地区为侏罗纪由紫色砂页岩夹层上发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黄壤化紫色土。缙云山土壤分为黄壤和水稻土两大类,并有少量零星分布的紫色土。黄壤大类又分为黄壤和黄泥土两亚类,二者各有一属,即冷砂黄壤土属和冷砂黄泥土属,其中冷砂黄壤土属有 6 个土种,冷砂黄泥土属有 4 个土种。水稻土大类只有 1 个亚类,1 个土属,3 个土种。缙云山的矿藏以煤为主,并有少量铁矿等。其煤层主要分布在缙云山西北面的蔡家沟、杨泗沟、双河口、黄焰沟及东南面的么店子

6、、水马门、麻林坝一带。据统计,19261933 年宝源煤矿公司在缙云山采煤,最高年产量达125085 吨。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面的火烧山、舵鼓石及公路沿线一带,1958年曾以此山铁矿炼铁。2、地形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 3 -北向东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东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

7、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 200952.2 米,相对高差752.2 米。 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全山西翼较缓,坡度 20左右,东翼较陡,坡度 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3、气候缙云山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 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 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 3.1,极端最高温 36.2,极端最低温-4.6,10年积温为 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 87%,水汽压年平均14.9

8、毫巴;年平均降水量 1611.8 毫米,最高年降水量 1783.8 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 368.0 毫米,占全年的 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 1243.8 毫米,占全年的 77.2%;年平均蒸发量 777.1 毫米,月平均蒸发量 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 255.4 毫米,占全年的 32.8%;雾日数年平均 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 1293 小时。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 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 25.8,最低月平均气温 3.3,月均温年较差 22.5,比林内年较差高 1.7,最热月均

9、温林外比林内高 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4、生物缙云山在地史上受第四纪冰川影响微弱,长期以来又由于北部秦岭、大巴山对北来寒冷气流的阻挡,接受温湿的东南季风孕育,所以气候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生物气候类型。由于海拔较低,全山无论水平地理位置还是垂直高度都属于亚热带生物气候带,植被类型的分布没有垂直带谱的特点,其现状植被分布的差异主要是人为影响。植被类型包括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竹林、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和水生植被等。在植被演替过程中,存在灌草丛马尾松林马尾松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的演替方向。同时也存在一些非线性演替过程,如灌草丛杉木常绿阔叶混交林,灌草丛马尾松常绿阔叶混交

10、林。另外还有人工栽培的竹林,形成了缙云山面积较大的多元顶极群落。山腰上可以看到针叶和阔叶混交带,在山上边看到的是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的的叶片是常绿、阔叶、光滑、革质类型,并与光线垂直。垂直结构分为四层,乔木层是一些高大的乔木,包括大头茶、木荷等,灌木层有杜鹃属、栀子属,草本层以蕨类为主,鳞毛蕨属和复叶耳蕨属,还有地被层。车往下行,我们来到常绿针叶林带,这个类型是缙云山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基本类型最多的一种次生性植被类型。针叶树主要是常绿的马尾松和杉木,由于马尾松是一种向阳性的先锋森林群落,在它的发育过程中,容易改变林下马尾松所需的阳性环境,所以整个缙云山可以清楚地看见由马尾松演替到常绿阔叶林

11、的一系列阶段。因此存在大量的只有马尾松大树无更新幼树的常绿阔叶林树生长在一起的混交林。在缙云山植物的次生演替中,群落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趋势,草本层下降最为明显;群落及乔、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在演替中后期阶段均呈下- 4 -降趋势, 而演替前期的马尾松和林龄较短的混交林却有上升趋势;群落各层多样性最小面积按马尾松林、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顺序增大,两个混交林按年龄从小到大顺序增大;它与种丰富度呈正相关,而与均匀度呈负相关; 草本层最小取样面积动态主要受丰富度的影响,而乔、灌木层的最小取样面积变化则与均匀度紧密相关. 对于两个顶极群落,由于所处的生境差异,各自具有生态特征差异显著的优势种。由于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四大成土因素对缙云山土壤形成的影响,因而在缙云山形成具有其特有的土壤类型。山脚土壤堆积比较厚实,一般在 23米深,而且土壤剖面机构完整,形成了较成熟的水稻土;山腰由于土壤堆积较少,土层较薄,一般在 0.81 米深,土壤剖面结构不完整,表层主要覆盖着一些早本植物,海拔较低处一般为紫色土紫色石骨子土,当海拔在 450 米以上后就形成黄壤(以冷砂黄泥为主) ;山顶的土壤由于雨水的冲刷没有形成较为厚实的土壤,一般只有 0.20.3 米深没有形成剖面结构,土壤腐殖质层相对较厚,植被较茂盛。(二)缙云山土壤资源的调查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