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书报告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1209163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书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书报告理论假定与批评方法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以下简称理论)是伊格尔顿(以下简称伊氏)的一部重要著作,以他的再版次数以及稳定的存在于各大高校的文艺学专业必读书目之中,可见其影响力的持久,当今的著作早已摆脱了如荷马的伊利亚特一样,完全将自身感情从文本中取出的情形,或多或少会将自身的情感,思想,理念融入他的作品中,故而,虽言理论表面上似乎是历史一般的介绍,但实际上却可说是伊氏对于自己思想的一种阐释,当然,从一本书中读取伊氏所有的理念无非痴人说梦,亦多少不可言尽,然借助其他一些业已成文的分析作品,亦有助于我对于此书的理解。不过,从书中则不难得出,伊氏一直在表明的核心问题意识形

2、态。关于伊氏意识形态的论证,正是从他的导言:文学是什么?所引出的。当然,可以明白的是,伊氏并不是在追问什么是文学。文学,他可以是“虚构意义上的想象性写作一种并非在字面意义上追求真实的写作” (p1)也可以是“一种写作方式,这种写作方式,用俄国批评家罗曼 雅各布逊的话来说,代表一种对普通言语所施加的有组织的暴力 。 ”(p2)也可以是“一种自我指涉的语言,即一种谈论自身的语言。 ”(p7) ,或者是一种“被赋予了高度价值的写作。 ”(p10)自然,文学可以是一切,也可以什么也不是。伊氏追求的文学是什么,总之都归结到了自己这里, “完全价值中立的陈述时根本不可能的。 ”“认为知识应该不含价值判断这

3、种主张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判断。 ”(p13)伊氏对于文学的探寻实质上就是为了引出自己对此问题的诠释,他说:“给我们的事实陈述提供原则和基础的那个在很大程度上是隐藏着的价值观念结构是所谓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我用意识形态大致指我们所说的和所信的东西与我们居于其中的那个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相联系的种种方式。 ”(p14)的确,伊氏的导言已经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之后的五个章节则从具体的角度来为伊氏的观点服务,导言末,伊氏明确指出:“如果这一论断似乎极为牵强,或好像是一种个人偏见的话,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描述文学在英国的兴起来检验这一论断。 ”(p15) ,由此开启了更进一步的论证。在“英国文学的兴起”

4、中,伊氏开篇即表明“在 18 世纪的英国,文学这一概念并不像今天有些时候那样,仅限于创造性或者想象性作品。它意味着社会中被赋予价值的全部作品:诗,以及哲学,历史,随笔和书信。使这一作品成为文学的不是其虚构性18 世纪对骤然兴起的小说是否真是文学抱着及其怀疑的态度而是其是否符合优雅文章的某些标准。换言之,衡量什么是文学的标准玩去取决于意识形态:体现某一社会阶级的种种价值和趣味的作品具有文学资格,而里巷谣曲,流行传奇故事,甚至也许连戏剧都在内,则没有这种资格。因而,在这一历史时期,文学这一概念之渗透价值判断基本上是不言而喻的。 ”(p16) ,社会的进步铸造了文学的发展,按照伊氏的观点,文学是同“

5、浪漫主义时代”一同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这种兴起实质上就是一种反抗,因为英国经济的“起飞” ,使其迅速成为工业大国,这样,必然产生了这种庸俗的功利主义意识形态,从而,文学成为了“另一个可供选择的意识形态,而想象力本身呢,随着布莱克和雪莱等人,则变成了一种政治力量。它的任务就是以艺术所体现的那些能量和价值的名义改在社会。大部分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本身都是政治活跃分子,他们在自己的文学信念和社会信念之间所感到的不是冲突而是连续。 ”(p19) 。伊氏从一开始就已经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而后更是直接言明“大可不必把文学和意识形态作为两个可以被互相联系起来的独立现象来谈论。文学,就我们所继承的这一词的

6、含义来说,就是一种意识形态。 ”(p21)19 世纪后期,宗教开始衰落,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统治阶级来说,这是十分令人担忧的,因为宗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意识形态控制方式。他是“一种安抚力量,它培养驯顺,自我牺牲和沉思的内心生活。 ”(p22) ,所以,当宗教开始衰落,统治阶级的一切担心都是不足为怪的,然而,很快,他们就寻求到了替代品“英国文学” ,因为“英国文学现在具有三种作用:当然,我认为它仍然要愉悦和教导我们,但是首先应该拯救我们的灵魂和治疗这个国家。 ”(p22) ,由此可见,“英国文学被构成为一个学科,以从维多利亚时代起继续承担这一意识形态任务。 ”(p23) 。当然,之后的事实证明了一切

7、,而伊氏也言及了这一策略的真正优点在于它将会具有的控制和同化工人阶级的效果, “如果不让工人阶级子女分享任何非物质性的财富,他们不久就会长成那些会威胁地要求物质财富的共产主义大人。 如果你不抛给群众几本小说,他们也许就会相应地给你扔上几枚炸弹!”(p24)其实,之后全书都是通过这个角度向大家展示了伊氏全部的理念,这里就不多言及了,这其中就包含了包括海德格尔(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文学解释并不基于人的活动:它首先并不是某种我们所做的事,而是某种我们必须使之发生的事。我们必须向作品被动的开放自己,使自己屈从于文本那神秘的不可穷尽的存在,让自己接受它的质问。换言之,我们在艺术面前的姿态必须具有某种奴性,

8、就是海德格尔提倡的德国人民在元首面前应有的那种奴性。看来,资产阶级工业社会的专横理性的唯一代替品就是奴颜婢膝的自我克制了。 ) (p63) ,赫希(对于赫希来说,作者的意义是作者自己的,因而不应受到读者的偷窃或侵入。文本的意义不应该被社会化,不应被变为其形形色色的读者的公有财产;它完全属于作者自己,就是作者死后也应该有支配这一财产的唯一权利。赫希对作者意义的捍卫类似于人们对土地所有权的捍卫,这种捍卫始于追溯若干世纪以来的法律继承过程而终于承认,如果充分追溯这一过程的话,那么这些所有权都是与别人争夺而得来的。 ) (p67) ,伊塞尔(对于伊塞尔来说,最有效的文学作品是迫使读者对于自己习以为常的

9、种种代码和种种期待产生一种崭新的批判意识的作品。作品询问和改变我们带到它那里去的种种未经明言的信念,否定我们那些墨守成规的认识习惯,从而迫使我们第一次承认它的本来面目。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不仅不加强我们的种种既成认识,反而违反或越出这些标准的认识方式,从而教给我们种种新的理解代码。 ) (p77) ,以及菲什(菲什是在谨慎的提防着他的理论似乎要导致的诠释上的无主状态。为了避免把作品消融成为成千上万互相竞争的解读,他诉诸读者所共享的某些“解释策略” ,它们将控制他们的个人反应。不过这里并不是说任何旧的阅读反应都行,这里提到的读者是学术机构培养出来的有专业知识的或内行的读者,所以他们的种种反应不至于会

10、过分互相歧异,以致从根本上就破坏了一切合理的辩论。 )(p83) 。除了以上这些人,伊格尔顿还提到了巴赫金(巴赫金的语言理论就为一个有关意识形态本身的唯物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人类意识乃是主体与他者在行为上,物质上和语义上的交往,而不是脱离了这些关系的某种封闭的内在领域,意识,也想语言一样,同时既“内在”于又“外在”于主体。语言既不应被视为“表现”和“反应” ,也不应被视为抽象系统,而应被视为一种物质生产手段,藉此,符号的物质实体通过社会冲突和对话的过程而被转变成意义。 ) (p115) ,J.F 奥斯丁(文学可以显得是在描写这个世界,并且有时也的确如此,但它的真正作用乃是行事性的:它在某些成规

11、范围内运用语言,以期在读者身上造成某些结果。它在说话之中实现某种事情:它是一种作为物质实践本身的语言,是作为社会行动的话语。在考察种种“定事性”命题即有关事实之真伪的种种陈述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无视它们作为有其自身权利的行动所具有的实在性和有效性;文学则以最强烈的方式使我们恢复对语言的行事作用的意识,因为文学肯定认为存在的东西是否实际上存在在这里是无关紧要的。 ) (p116) ,以及巴尔特(阅读对于后来的巴尔特来说不是认识活动而是色情游戏。现在被感到可以接受的那些政治活动只是那种局部性的,弥散性的和策略性的政治活动:与囚犯和其他那些被边缘化的社会集团共同工作,以及一些特殊的文化和教育计划。敌视

12、各种经典形式的左翼组织的妇女运动发展了自由主义的, “非中心化的”代替物,并且在其某些部分中把系统的理论作为男性的东西加以拒绝。 ) (p140) ,和弗洛依德(“哪里有了本我,哪里就会有自我。 ”哪里人们处在他们不能理解的种种力量的让人动弹不得的掌握之中,哪里理性和自制就应该统治。他对人的种种能力的估计总的来说是保守的和悲观的:我们是被那个追求满足的欲望以及对于任何可能阻碍它的东西的厌憎统治着的。 ) (p159) 。从以上这些例子,伊氏全面论证了他的核心思想,故而,伊氏言明了虽然考虑了许多关于文学理论的问题,但所有问题之中最重要的那个问题却悬而未解,所以伊氏由此抛出自己的结论“国际政治与文

13、学理论有什么相干?为什么一定要反常的坚持将政治拉近这一辩论中来呢?实际上,不必把政治拉近文学理论:就像在南非的体育运动一样,政治从一开始就在那里。我用政治的这个词所指的仅仅是我们把自己的社会生活组织在一起的方式,及其所涉及的种种权力关系;在本书中,我从头到尾都在试图表明的就是,现代文学理论的历史乃是我们时代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历史的一部分。 ”(p196) ,按照伊氏所言,文学理论的历史就是我们时代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历史的一部分,也就是种种政治信念和意识形态价值标准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历史上的确有很多人在试图定出一种“纯”文学理论,但无论这种尝试的结果如何,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种假定的失败,这些人

14、试图“让文学远离政治,而终究却有意或无意帮助维持加强了它的种种假定。 ”(p197) ,因为,他们或许并不认同自己在支持核武器,亦或是什么制度,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他们并不认为文学理论与这些事情有关,然而,也正是在他们计划远离这种所谓的意识形态的情况下,他们恰恰成为了这些意识形态的同谋,他们往往站在那些“美学性”和“非政治性的”语言之中,但正是这些语言却流露出了他们的精英主义,性别歧视和个人主义。正所谓是根本无法预计的结果,所以,伊氏对于政治,是极为认同的。而后伊氏又言我们是以论证文学的不存在开始本书的,文学不存在,文学理论又如何存在呢?所以伊氏其实想要表明文学是不具有稳定性的,对象的同一性也像

15、方法性一样虚无缥缈。也就是说,无论从方法还是对象而言,都不必急于去寻求一个固定的结果。通过无法统一多元的例子,伊氏最后向我们证明了“意识形态力量对于他们的支配在任何时候都不如在他们衷心相信自己的阅读的清白之时表现的那么明显” (p200) ,以及“文学理论的问题在于,它既不能战胜又不能加入后期工业资本主义的种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p201) ,也就是说,虽然表面上自由人本主义构成“官方”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但“在外交部或标准石油公司董事会议里,有谁关系个人之为独一无二,关系人类状况的种种不朽真理,或关心亲身体验的感性质地呢?除非能把艺术作为一笔稳妥的投资挂在墙上时,资本主义对于艺术的敬意显然

16、是虚伪的。 ”(p201) ,伊氏指出了这种虚假性。而后,更通过高等教育来表明。“高等教育机构的各个文学系乃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机器的组成部分。 ”“正在被教授的,考核的和认可的乃是这些东西,而不是你个人所思考和相信的东西,不过可想的东西是当然会为语言本身所制约的。你随便想什么或信什么都可以,只要你能说这种特定的语言就行。谁都不会特别在乎你说什么,采取着怎样极端的,中庸的,激进的或保守的立场,只要它们能与特定形式的话语相容,并且能在其中得到明确的表达就行。 ”(p203) ,伊氏表明,这些人们不过是话语的监督人,他们的任务在于保存这些话语,在必要之时扩展以及完善它,用以保护它不受其他各种话语的侵犯,从而可以引导初学者进入它,并确定他们是否已经成功地掌握了它。所以,他言及,有些作品可以成为经典,不仅仅只是因为其优秀之处,而在于这些作品可以经受得起这一话语检验,更能顺从这一话语者,所以,这其中必然会导致一些问题,也就是某些同样具有很高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