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平衡火罐的十种手法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1201821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 平衡火罐的十种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转 平衡火罐的十种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转 平衡火罐的十种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转 平衡火罐的十种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转 平衡火罐的十种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 平衡火罐的十种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 平衡火罐的十种手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 平衡火罐的十种手法第一章概论一、定义平衡火罐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阴阳学说,脏腑学说,五行,经络学说等);以现代医学的神经反射为治疗途径,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为治疗核心;以不同的火罐手法为治疗手段的非药物的自然疗法。最佳治疗原则:疗效好,痛苦小,无副作用,见效快,成本低二平衡火罐的来源和发展在火罐疗法的基础上,19841985起用于临床,手法由三种发展到十余种,治疗的病种也日渐增多,已成为脱离了针法,灸法的一种独立疗法。火罐五十二病伤角法治疮疾是最早的记录;由肘后方(葛洪)角罐(发展到)-铜罐-玻璃罐-竹罐-电温罐-磁罐-负压罐等由古代的单一到现在的多种形式的罐疗技术了。第二

2、章平衡火罐疗法的作用原理和机理1.临床作用1)西医认为:火罐具有活血化淤(外伤)扩张血管,调整末梢神经,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机能,消炎抑菌,退热止痛等。2)中医认为:火罐有温经散寒,舒经活血,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等不同功效。2.作用机理1)局部作用(穴位或神经)两种刺激共同对局部作用:温热及机械作用a)机械刺激通过罐口对局部神经,背腧等进行牵拉,熨刮,挤压,弹拨刺激毛细血管扩张、组织间隙自溶、组织胺类物质释放、增加机体反应、自我调节(器官组织)自我修复。b)温热刺激的形成和作用来源:手的温度;火罐体内部的热量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末梢神经的调节2)全身作用机械和温热双重

3、作用于局部的毛细血管,末梢神经,主要是脊神经根,周围肌组织等?脊髓或大脑皮层?CNS兴奋?转变为良性信息?传递到需治疗的各器官组织3平衡火罐的治疗特点1)操作简便,易于普及2)无损伤,患者易接受3)疗效显著4)无副作用5)既治病又防病(此点最重要)4.取位原则:(绝大部分治疗在背部)1)取中为主:躯体为主,四肢为辅2)胸,腹,盆腔的器官的治疗,以背,腰,骶为主;前病以取后背为主(脊神经后根-华佗夹脊穴,膀胱经)3)据疾病的发病阶段取位:急性病或慢性病急发,取健侧;反之,慢性病或急性病的恢复期,取患侧。5.补泻原则:1)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如摩罐时的方向2)顺经络为补,逆经络或垂直为泻3)清

4、还为补,重疾为泻第三章手法操作一、行罐疗法1.要求1)持久(保证一定时间);2)有力(达到一定力度);3)手法要均匀(力度和速度不可忽大忽小),柔和;4)节律,节奏;5)逐渐加压,决定疗效,注意力的分配;开始-轻;中间-重;结束-轻闪罐-摩罐-抖罐-推罐-振罐2.注意事项:1)据患者不同体位,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火罐2)一定注意勿烫伤,烧伤患者,留罐不宜太长,避免水泡产生3)禁忌症同神经弹拨局部皮肤有过敏,水肿,溃疡等不能做平衡火罐治疗;大血管分布丰富的地方(颈部:不超过胸锁乳突肌,勿刺激颈静脉窦,靠外侧;腹股沟等)高热患者(成人39,儿童39.5以上)3.手法操作(10个,每个手法分三步:

5、操作-注意事项-应用)1)留罐(最简单,要求最高)a)操作:5种大小不同大小的罐(常用3#,4#和5#罐)用闪火法将火罐留于局部并保持一定时间。预热火罐,调整负压大小b)注意事项不同的年龄,性别,部位负压不同颈部,留罐5分钟部位大椎双侧肩关节,膻中留罐10分钟其他部位15分钟留罐排列:密排法:罐体间距小于4厘米疏排法:罐体间距大于7厘米c)临床应用:主要对风,寒,湿等所致的背,腰,骶,四肢及关节疼痛的患者;温经散寒,舒筋去湿。d)留罐的皮肤颜色诊断:黑紫:寒症绛红:热,内热较多水泡;湿浊桔皮样:浊重片状紫点:外伤皱,灰白:气血虚补白点:淤症2)闪罐a)操作:在留罐的基础上进行,为留-拔-留的循

6、环手法;沿着神经或膀胱经,从患者背部由左上-左下-中上-中下-右上-右下的顺序进行,拔罐时要快,突然,有爆发力,发出大声响。b)注意事项:负压大(取决于闪火速度)要连续,(连贯)c)临床应用开始手法,还用于体弱,年老,发病长,恢复期等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3)摇罐(使用率高)a)操作:在留罐的基础上和缓摇动,负压中偏大,多方向摇动b)注意事项:负压中等,用力和缓,均匀c)临床应用:以补法形式出现,对体弱多病,重病恢复期的患者常用,舒筋活血,行经通络的作用,同时还具备调和营卫,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4)摩罐a)操作:涂润滑剂,以平衡穴位或腧穴为中心,做环旋运动,称为摩罐b)注意事项:负压不宜过大润滑

7、剂要涂匀有力要均匀,动作要节律c)临床应用:腹部疾患,以消化道为主,对胃脘痛,食积胀满等有良好治疗效果,具有和中理气,活血化淤,扩张血管,调节末梢神经功效。多用于腹部,以神阙为例,在负压的情况下,做顺逆时针摩动,上下;背部以背腧为主。5)抖罐a)操作:垂直神经或经络方向快速抖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b)注意事项:频率要求120/分,空心握罐,手腕灵活;泻法,快;负压,中度偏小。c)临床应用:此法为典型的泻法,常用于实热型疾病,具有清热泻火,活血化淤等功效。部位:腰,背,骶,上肢正中神经,下肢坐骨神经。6)擦罐:a)操作手法:沿神经或经络走行直线双向擦罐。b)注意事项:对肌肉发达,体胖者双向擦罐

8、,刺激用补法,温热柔和c)临床应用: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常治疗内脏虚损,气血失常等病,用于弱老,大病恢复。7)推罐:a)操作:沿神经或经络走行直线单向擦动b)注意事项:c)临床应用:有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加快血液循环,推动新陈代谢,对偏瘫后遗症,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等问题。8)弹罐(难,但最重要)a)操作:站在患者同侧,在负压的基础上提起一侧罐口,用另一侧垂直神经或经络,来回拨动。一定要有向下的力以弹动皮肤下的神经及经络。作用于神经点、穴位及膀胱经的力相对容易掌握,而对夹脊穴的用力相对要难;用近脊柱侧的罐壁来回弹动,通过脊旁韧带将力传导到脊神经根(用力呈U字形),内侧施力较大。用心体会,用

9、力重-轻-重。b)注意事项:注意把握用力的大小,防止击伤韧带,脊突,造成损伤。c)临床应用:弹罐对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有很强的调节作用,还可提高肌肉的兴奋性,调节脏腑机能,消除劳损,对疲劳综合症等有明显的疗效。9)振罐:由向上的提罐(泻法)和向下的按罐(补法)两种手法组成(总计为十个手法)。a)操作:向下或向上作用于指定的部位,不移位用力并发生振颤。持续2到3分钟。主要用于腹部治疗。b)临床应用:用于消化系、泌尿系及生殖系的疾病;调节内分泌。c)注意事项:频率为每分钟大于200次;负压为中上偏大,但小于闪罐;操作要循序渐进,前三次摸索调节最适力度,制定最佳方案;避免负压过重病人初次接受振罐治疗,

10、相对敏感,吸收量较大,有一适应过程。上述均为行罐手法,在临床上据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平衡火罐十问1、什么是平衡火罐疗法?答:平衡火罐主要联合运用闪罐、走罐、旋罐、抖罐、振罐、滚罐、坐罐等罐法,选择相对修复病变起平衡作用的特定部位,实施熨烫、牵拉、挤压、弹拔等手法,连续不间断地向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反馈信息,使机体相应修复到平衡状态,并通过以上良性刺激及火罐的温热效应,调理全身脏腑,疏通经络,从而达到调理脏腑、平衡阴阳、治病疗伤、强身健体的功效。2、平衡火罐与普通火罐有区别吗?答:平衡火罐是一种由闪罐、走罐、旋罐、抖罐、振罐、滚罐、坐罐等罐法相结合的综合复合型火罐法,并借鉴了推拿按摩手法,

11、根据辨证选择特定经络穴位,运用罐体实施熨烫、按揉、分推等手法。而普通火罐通常只实施坐罐、走罐,罐法单一,治疗范围狭窄。3、平衡火罐主要治疗什么疾病?答:对于对颈肩腰腿痛、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状态、痛经、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广泛性肌筋膜炎、强直性脊椎炎等有良好效果。4、平衡火罐有什么禁忌症?答:妇女经期、局部皮肤破损溃疡、精神异常、恶性肿瘤、急性亚急性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期均不宜进行平衡火罐治疗。5、一般留罐多长时间?答:一般留罐10分钟左右,有时可根据患者皮肤情况缩短或延长时间。6、平衡火罐有毒副作用吗?答: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毒副作用。少数患者拔罐后可能局部皮肤出现水泡,大多是因为

12、患者体内湿气太胜,通过火罐而排到皮肤表面,有些是因为患者皮肤比较娇嫩所致,不用太过担忧,只要保持清洁干爽,很快就会吸收恢复正常了。7、平衡火罐治疗后出现酸胀痛等情况是正常的吗?答:这是火罐治疗后出现的一种良性刺激反应,一般持续1-3天后消失。7、埋线后有什么注意事项吗?答:当天埋线6小时后方可洗澡;2-3天内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如:登山、游泳、跑步、跳舞等;饮食上应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腌制食物及海鲜。8、埋线隔多少天做一次,多少次为一疗程?答:一般间隔7-10天做一次,个别良性刺激反应时间较长者,以反应消失后3天为度,3次治疗为一疗程。9、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在埋线过程中需停其它药物或治疗吗?答:一般不用,在我们目前临床工作中,并未发现埋线治疗与其它药物及治疗相拮抗。平衡火罐三步法闪罐:可看做持续时间极短的留罐,把火罐口放到背部随即迅速拔开,再次燃烧罐内空气,重复以上动作,有祛邪气的作用。走罐:往背部涂上甘油做润滑油,留罐后来回拉罐。走罐能起到刮痧的效果,邪气重的人也可以用走罐把痧刮出。留罐:一种常见的拔火罐手法。在家中进行留罐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否则皮肤起水泡后护理不当,容易引起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