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1198814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文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文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文昌市东阁中心小学 符永康美国教育家施瓦布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探究方式的更新,他们会被不断地修正。教学时,不能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的真理教给学生,而应呈现学科特有的探究活动,在根据自己的探究提出科学的解释。因此,学生应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他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机会,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一、注重培养学生提问意识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 ,

2、更应要学问 。 ”但由于小学生对提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缺乏适当的问题情境,或没有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动脑筋主动提问,只想当“观众”或“听众” 。对此,教师平时要深入学生,具体了解他们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从而激起学生乐问的兴趣。我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优差生搭配,以好带差,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充分调动了他们质疑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每周评出最佳质疑能手,并给予表扬。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然而存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场面,老师让学生提问,有些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都说没问题可谈。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

3、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问题,就要给予表扬。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先复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 ,通过演示将圆切割并且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以后,再启发学生想象,并让他们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提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是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一样呢?”最后师生互相讨论后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二、鼓励学生自己勇于尝试,体验感悟2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4、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课堂的一些知识大胆地进行猜想,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过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行程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汽车从甲到乙地要行驶 3 小时,大卡车从乙地到甲地要行驶 5 小时,两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在距中点 50 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这样的题一般解法是求两车的相遇时间来解,因此就比较麻烦,所以我启发学生能否考虑运用假设法进行解答。学生进行认真的独立思考和强烈的讨论后,有的学生提出,因为小汽车从甲地到乙地

5、要行驶 3 个小时,大卡车从乙地到甲地要行驶 5 个小时,3 和 5 的最小公倍数是 15,因此,可假设小汽车和大卡车同时从甲地和乙地相对开出共同行驶 15 个小时,则小汽车行了 5 个全程,大卡车行了 3 个全程,两车共行了 8 个全程,(35 个) ,小汽车比大卡车多行了 2 个全程,(53 个),而每一个全程两车的路程差都是 502100(千米) ,所以 8 个全程相差:1008800(千米),因此一个全程为:8002400(千米) 。即甲、乙两地距离为 400 千米。学生这种做法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是一种创新的解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其实在同一个问题上,有时候学生会想出老师意

6、想不到的解法。因此,我认为老师有时候应谦虚向学生学习,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勇于探索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并进行交流、讨论、合作,既培养学生良好的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时,不是要求学生死死记住公式,而是通过实验操作,自主探索、集体合作推倒出计算公式。教学时先用 4 个和 8 个棱长是 1 厘米的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让学生说出其体积。接着出示一个长 4 厘米,宽 3 厘米,高2 厘米可以切开的长方体模型,让学生通过切

7、开的方法,把长方体切成若干个棱长是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来求体积。然后拿一个不能切开的物体启发学生想想,能不能不切开物体,找出一个计算体积的方法。这样使学生产生质疑,激发了3学习兴趣。这时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进行操作实验,教师启发学生想,根据所给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要摆几排,摆几层,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再引导学生想,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最后,让学生说出发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V=abh)整个教学,采取的是实验操作、观察、发现、自由探究、合作等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有思考的余地,绐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探究出科学知识。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培养和发展了学生主动探究能力,既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得问题的解决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