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159941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第五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和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教材编排分为两段:一是认识平均分和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二是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本单元的教材有以下特点:一、选取充满童趣的素材。童话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以发生在森林里的小动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森林聚会” 、 “动物联欢”、 “水中救援”、 “猴子救月”等

2、一系列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二、合理编排知识结构。本单元改变了过去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编排知识结构的做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安排知识结构的重要根据。生活中分东西的现象可以概括为:不平均分 分东西平均分三、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操作与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积累了有关“分” 的经验。本单元的学习正是要有效地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直观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

3、义,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2、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过程与方法:1、能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正确读、写除法算式。2、理解除法与乘法的联系。3、在理解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4、提高除法的计算能力。教学难点 1、能根据

4、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2、感受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建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有关“分” 的经验,但对于怎么 “分”才是公平的,学生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对于“平均分” 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平均分” ,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进而理解除法的意义。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本单元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森林里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素材。可以以“讲故事” 的形式导入,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

5、情境中学习本单元的知识。2、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知除法。除法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 的基础上的。教学时,要抓住 “平均分”这一关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 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 时安排本单元用 4 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时 1 时教学内容时森林聚会平均分的认识 1动物联欢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1水中救援除法的初步认识 1猴子捞月0 的除法 1合计 41 森林聚会平均分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 6062 页,平均分的认识。 教学提示本节是除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以分东西作为认识初始的。教材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以一幅情境图“有趣的聚会” 童话故事引

6、入,然后自始至终都围绕着这幅情境图进行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景过程,通过帮助小熊猫分竹笋、认识什么是平均分;帮助小猴子分桃子,知道如何进行平均分,帮助小兔分萝卜,体会平均分的不同分法。本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感知什么是平均分,如何平均分,创设适合学生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帮助小动物分东西,理解“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在进行“平均分”的时候,借助学具,利用帮助小猴子分桃子,感知“平均分可以把东西 1 个 1 个地分,也可以 2 个 2 个地分,还可以 3 个 3 个地分”一直分完为止;利用帮助小兔分萝卜,感知“ 平均分”还可以按照“每几个 1 份分 ”这样既能

7、解决本节的重点内容,也可以突破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情境图理解平均分。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平均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教学难点:经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磁性圆片,彩色粉笔学生准备:学具盒,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导入:1、讲故事: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森林里有两只笨狗熊,一天它们在寻找食物,发现了 6 个野果。熊哥哥抢到了 4 个,熊弟弟只抢到了

8、 2 个。熊弟弟当然不愿意,坐在地上哭起。这时狐狸大婶走过,小狗熊急忙去找她帮忙,狐狸大婶笑着说:“那好办! ”它走到熊哥哥旁边拿起两个野果一口气就吞了下去。这时熊弟弟高兴的拍着手说:“哈哈,现在我们可一样多了!”(现在它们每人有几个?)狐狸大婶走后,熊哥哥突然说:“ 哎呀,上当了,上当了,其实不用狐狸帮忙我们也能一样多!“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怎样做才能一样多? 2、导入情境图通过这根故事,今后碰到问题要互相谦让,肯动脑筋,做一个聪明的孩子。接下老师领着大家去参加一场动物聚会,看看那里又发生了哪些分东西的故事?(教师及时板书森林聚会) 设计意图:通过“两只笨狗熊” 的故事,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

9、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和不平均分。(二)探究新知:(活动一分竹笋)1、找信息: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了桌子上有 12 个桃子、6 根竹笋、16 根萝卜、1 个松果。 师:竹笋是为谁准备的? 生:竹笋是给熊猫吃的。 师:快看这两只熊猫,它们正直瞪瞪的看着这些竹笋,你知道小动物们在想什么吗? 生:我们多想吃这些竹笋呀! 生 2:该怎么分这些竹笋呢? 2、帮熊猫分竹笋:咱们帮帮熊猫吧!(同学们表示一致赞同。 ) (学生自己动手分竹笋)引导学生知道需要 6 个圆片,要分成 2份 3、汇报交流:谁说说你怎么分的竹笋?(学生上黑板展示,边说边做) 生:把 6 分成 1

10、 和; 生:把 6 分成 2 和 4; 生:把 6 分成 3 和 3; (学生分别将分法在展台上展示出,教师随机板书出学生总结的几种分法。 ) 4、引出平均分:和第一个同学一样的举手,和第二个同学一样的举手,和第三个同学一样的举手,澳,原喜欢第三种分法的同学最多,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生 1:这样分一般多,两只熊猫都高兴 生 2:这样分分的一样多。 生 3:这样分分的同样多。 学生说明自己的理由。 师总结:也就是说这样分每只熊猫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只熊猫看作一份,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怎样叫平均分?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11、?生:每个人都一样,就是平均分。生:不多不少,要一样,是平均分。6、师:那分成 1 和,2 和 4,叫什么呢?生:不平均分生:不一样分总结: 不平均分 分东西平均分设计意图: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分果子情境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发现数学,充分体现了新程所倡导的在活动中学数学的教学理念。通过让学生分一分、比一比,不仅认识了什么是平均分,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7、刚才同学们不仅帮熊猫分了竹笋,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那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自主练习 1,学生判断,并说明判断地理由。

12、教师给予正确地评价与指导。 ) (活动二分桃子)1、找信息,提问题:咱们再帮小猴分桃子吧!它们都快等不及了。出示信息:把 12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小猴, ? 学生提出问题,把信息补充完整。 “把 12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2、思考:要想保证平均分,我们应该怎么做?生:1 个 1 个地,轮流给生:2 个 2 个地,轮流给生:3 个 3 个地,轮流给3、动手操作:同学们说的,太好,那还等什么?拿出学具开始吧(学生动手分,总结各种分法,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学生上黑板边展示边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生 1:1 个 1 个地分。分了 4 次,保证了平均分,每只猴

13、子得到了4 个桃子。 生 2:2 个 2 个地分,分了 2 次,保证了平均分,每只猴子得到了4 个桃子。生 3:3 个 3 个地分,分了 1 次,又 1 个 1 个地分,分了 1 次,保证了平均分,每只猴子得到了 4 个桃子。生 4:4 个 4 个地分,分了 1 次,保证了平均分,每只猴子得到了4 个桃子。得到的结论都是每只小猴都分到 4 根桃子。 师小结:不管是 1 根 1 根地分,2 根 2 根地分,还是 4 根 4 根地分,每只小猴都分到 4 根桃子,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并且继续利用学具分一分,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

14、的能力,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活动三分萝卜)1、师:咱们再看小兔在想什么呢?(出示信息窗,出现小兔的信息:“16 个萝卜,每只小兔分 4 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子?” ) 2、学生到黑板上分一分,边分边说是怎么分的,得到的结论是可以分给 4 只小兔。 ) 生:我直接是 4 个 4 个地拿给小兔子,结果分成了 4 份,说明可以分给 4 只小兔子。3、追问:为什么不再是 1 个 1 个给了?生:因为说的是每只小兔子分 4 个萝卜,生:这一次和上面不一样,就是需要 4 个 4 个地给。4、总结:好,同学们,看明白了,我也明白了原这两种情况都是平均分:(1)把 12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猴子

15、,每只猴子得到了 4 个桃子。(2)16 个萝卜,每只小兔子吃 4 个萝卜,可以分给 4 只小兔子。设计意图:通过分竹笋知道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分桃子,知道平均分可以怎样分通过分萝卜,知道平均分的另外一种分法,就这样层次递进,进一步巩固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巩固新知: (1)每串有 4 个珠子, ( )串一共有( )个珠子。(2)有( )个珠子,每( )个珠子一串,可以串成( )串。(3)有( )个珠子,平均分成( )串,每串( )个珠子。先画一画,再填一填生:每串有 4 个珠子,3 串一共有 12 个珠子。生:有

16、12 个珠子,每 4 个珠子一串,可以串成 3 串。生:有 12 个珠子,平均分成了 3 串,每串 4 个珠子。设计意图:借助这个题目,通过画一画,答一答,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区别。(四)达标反馈1、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是的打“”,不是的打“”。 ( ) ( )2、先圈一圈,再填空。 12 个 ,每 6 个一份,分成了( )份。12 个 ,每 3 个一份,分成了( )份。12 个 ,每 2 个一份,分成了( )份。12 个 ,每 4 个一份,分成了( )份。3、先用 10 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1)平均分成 2 份,每份( )根。(2)平均分成份,每份( )根。(3)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 )根。4、填一填:每份分的( ) ,叫做平均分。答案:1、,。2、圈一圈略:2,4,6,3。3、,2,1。4、同样多。(五)堂小结这节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