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150238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摘要:在鲁迅的二十五篇现实小说中,以反映女性悲苦生活和妇女解放斗争为主题或重要内容的达三分之一多。鲁迅对这些妇女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表现了对妇女问题的深切关心和对中国社会问题的独特见解。在鲁迅的明天 祝福 离婚和伤逝等一系列小说中,他成功的塑造了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爱姑等众多生动、深刻而富有典型意义的的旧中国妇女形象。鲁迅这些描写旧中国社会妇女悲苦生活的作品,将中国文学史上描写妇女悲剧命运的主题,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本文将从鲁迅作品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入手,着重分析单四嫂子、祥

2、林嫂、爱姑、子君等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女性,从中探讨她们悲剧命运的必然成因和作者对解决女性解放问题的思路。关键词: 鲁迅小说 女性形象 悲剧命运 反抗 解放道路Lu xuns novel of the image of the tragic womenAbstract: Lu xun is a Chinas great realism writer, for the old days of women to give a lot of attention. In his 25 article in the novel reality, and a third on the womens life

3、 and bitterness women reflects womens liberation struggle for the theme or important content. Lu xun caused these women to the tragic fate of ideology root social origins and made extensive and in-depth explor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our deepest concern and women of Chinese social problems unique i

4、nsight. In lu xuns tomorrow blessing divorce and death and so on a series of novel, the success of his shape single four sister-in-law, XiangLinSao, zijun, love the gu and many other vivid, deep and rich typ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hinese womens image. Lu xun these description of the works of many

5、women image of China, the Chinese history of literature describing the tragic fate women theme, push it to a whole new level, in the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and even the world literature has ushered in a new era.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a few lu xuns representative female tragedy and their im

6、age struggle, to get everybody to thinking about the problems of the old society, womens liberationKeywords: Lu Xuns novels female image tragedy oppression resistance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专制,提倡民主”成为这个时期最响亮的口号。女性解放运动随之兴起,反封建礼教,追求女性解放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鲁迅对于女性解放问题也给予很大关注。他的小说创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妇女形象,也让我们感

7、受到了鲁迅对于妇女,特别是旧中国劳动妇女命运的深切关第 2 页注。她们中的典型人物是:明天中的单四嫂子, 祝福中的祥林嫂, 离婚中的爱姑,伤逝中的子君。鲁迅的小说引起了无数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他们对鲁迅描写女性的小说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有的是探讨其艺术性,有的是阐述其思想内涵,有的则是从中分析社会根源。本文将从分析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女性形象入手,从中探讨她们悲剧命运的种种原因以及作者对解决女性解放问题的思路。一、悲剧命运的成因(一) 、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迷信思想作祟鲁迅作品中造成女性悲惨命运的成因有很多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她们处在一个封建礼教思想无处不在的社会,几千

8、年封建礼教思想深深地扎根在社会大众的心中。封建礼教思想奴役着当时的所有人,他们不仅成为了封建礼教奴役的牺牲品,同时他们也充当着执行封建礼教的帮凶,是忠诚的执行者。封建礼教是他们衡量所有活动的标准。被封建礼教和其帮凶们屠杀的两位典型的劳动妇女:单四嫂子,祥林嫂。单四嫂子,是鲁迅小说明天中的女主人公,是鲁迅在小说上创作的第一个妇女形象。没有社会地位的旧中国劳动妇女,虽然身上兼具着勤劳、善良、淳朴、宽厚的优良品质,然而由于政权、族权、夫权三座大山的压迫、束缚和毒害,她们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成为封建制度下任人宰割的羔羊。单四嫂子就是旧社会典型的劳动妇女,是中国旧社会农村“受苦受难兼愚昧无知的妇女形象”

9、 1。作为一个丧夫的女人,单四嫂子是勤劳的,她有着一门维持她们母子生计的手艺,封建礼教“从一而终” 、 “从子 ”的观念在她的思想中深深地植下了根, “据时下道德家的意见,来界定说,大约节是丈夫死了,绝不再嫁,也不死奔,丈夫死得愈早,家里愈穷,他便节的愈好, ”2据此标准衡量,单四嫂无疑是一个很合规范的 “节妇” ,她每天从深夜起便开始张罗明天的生活,生活依然困苦。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成了一个巨大的牢笼,不幸的她认为遵从礼教的畸形的反人性的制度是天经地义的。作为一个可怜的母亲,单四嫂子的心中只有儿子宝儿,宝儿是她全部的希望和寄托,她辛苦劳作和生命的意义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她的“明天”就是三岁的宝儿,

10、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然而她的宝儿突然生了病,单四嫂子慌神了,然而她只能想到去求神签、去许愿、吃单方,当宝儿的病情愈发严重时,她开始弃神明而去求医,然而遇到的却是个玩忽生命的庸医。这个可怜的女人竭尽所能来拯救自己的孩子,然而命运总是爱捉弄穷苦人,宝儿死了。这个粗笨的女人的信念和希望就是让儿子健康地活着,但儿子死了,唯一的精神擎天柱摧折了。她看不到自己悲剧的未来。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毒害的单四嫂子,早已经麻木了,她能想出什么呢?已然什么也想不出来的单四嫂子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不切实际的梦里了,只能把与宝儿再见面的想法寄托在梦里;她只能呆呆地等候明天,然而她的明天却早已注定好的,不是节妇第 3 页便是

11、烈妇。单四嫂子面临的一连串的不幸和打击,她竟然没有任何的不满和反抗,她只是一味的用迷信,用对命运的顺从、屈服和幻想改变或减少自己的灾难和痛苦。宋建元鲁迅小说探微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深沉探索中所说“正如她的宝儿是被残酷、落后、冷酷的封建制度吞噬了,也是被她自己的愚昧、落后、迷信杀害了!她的灵魂正承担着对她来说还并不觉察,但却异常沉重、浓烈的痛苦!” 3在封建思想的桎梏、封建礼教的枷锁、封建政权的压迫下,可以想象,明天,等候着单四嫂子的“只能是更沉重更无穷尽的痛苦和悲哀,是更漫长更黑暗的无情岁月” 4。是封建迷信思想造成了单四嫂子的悲剧,也是她自身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害死了她的宝儿。可以说单四嫂子是一个在

12、封建势力、迷信思想荼毒下失去任何反抗能力的悲剧女性。祝福中的祥林嫂同样也是一个淳朴、善良、本分的劳动妇女,与单四嫂子相比,她再寡失子,命运更为悲苦。任何历史人物的生活都离不开社会环境这个大背景。祥林嫂所处鲁镇是一个极为保守的地方,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人们严格的遵守着封建的等级关系, “三纲” “五场”的理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强烈的迷信思想、伦理制度压制着人们,祥林嫂性格的复杂性皆源于此。祥林嫂最初的婚姻就是不幸的,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使她嫁给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首次丧夫不愿再嫁嫁,便逃到鲁镇打工。当帮佣的生活并没有使这个可怜的女人有任何不满, “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地劳作却使得她

13、 “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对于奴隶般的生活她反而很满意。旧社会的妇女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力和机会,丧夫祥林嫂根本无法获得自由身,她的命运始终被别人牢牢掌控着。婆婆的再次出现,加深了她更为悲苦的命运。被卖改嫁,反抗的过程相当激烈,然而终究无法逃脱被迫改嫁的命运。和单四嫂子相比,祥林嫂在这点上可说是一个抗争命运的勇敢者。但是她的决绝的行动却充分体现了她深受传统的“从一而终” 、 “好女不嫁二夫 ”的封建观念的荼毒,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4,人们早已把寡妇同贞烈联系在一起,再嫁就是不贞的表现。再嫁的祥林嫂过了一段比较舒心的生活,命运不济,随着丧夫丧子一系列的沉重打击,她再次回到鲁镇

14、,做回帮佣的身份。她的再嫁本就是人们极为唾弃的,根本不为大家承认,她的二次婚姻只是人们口中的笑柄,她依然是“祥林嫂”的身份。 祝福中具有代表性的“善女人柳妈”向祥林嫂灌输的再嫁女人到阴间锯身分与两个丈夫的言论带给了祥林嫂巨大的恫吓,她按照柳妈的指点,用她辛苦劳作积存的工钱再三央求庙祝,终于捐成了门槛,这时候的她大概以为完成了赎罪的大业,这时候的祥林嫂“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鲁四老爷与鲁四太太对她的道德歧视不是捐门槛这个行为就可以改变的,她仍然没有摆放祭器的资格。四婶的阻挡很大程度上扼杀了祥林嫂所有的希望。在封建伦理制度的畸形制度下,祥林嫂任何企图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都是枉费工夫,这既说

15、明了封建伦理观念的无比残酷,也说明了第 4 页宗教迷信所承诺的慈悲不过是一场欺骗而已。她的悲剧命运是封建礼教统治下的必然结果,迷信思想的荼毒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推手。(二) 、封建权威的压制和蒙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统治者依然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缺乏抗争意识的下层劳动人民,对于封建权威既恐惧、又极为迷信,因而极易受到封建权威的蒙蔽和压制,丧失主宰自己命运的独立性。旧社会女性抗争的失败,也源于收到封建专制权威的压制和蒙蔽。离婚中的爱姑在鲁迅小说中是一个颇为独特的女性形象。她的生活没有单四嫂子、祥林嫂那样贫困,她也没有孩子,她敢于同不公平的命运抗争,性格直爽,大胆泼辣 。在鲁迅笔下的农村

16、妇女中,她恐怕是最“骁勇善战”的一位了。她嫁到夫家去后,即使自己做到最好, “一礼不缺” ,仍讨不到丈夫和公婆的欢心,更多的是挑剔和虐待。她哭着回到娘家,虽然也不想回夫家,但是也不想就此罢休。她强悍刚勇,以父亲和六个弟兄为后盾,狠狠与夫家斗了三年。甚至冲到夫家,将他们的灶头也给拆平了。爱姑勇敢的向夫权发起挑战,而且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旧中国,封建道德视一夫多妻为天经地义,男子休妻再娶是合理合法的。但爱姑却斩钉截铁的地说:“要撇掉我,是不行的, ”她非要闹得他们“家败人亡”不可。但是这位敢做敢为的女将失败了,七大人一个喷嚏就将骁勇善战的爱姑震慑住了。泼辣的爱姑在象征着权威的封建伦理的维护者“七大人”简单的几句恐吓下,就乖乖的放弃了一直坚定不移的主张,顺从的与丈夫离了婚。离婚中的七大人无疑是封建权威的典型代表,是一个“背后有县衙门的知县大老爷”撑腰的权威人物,他的言行被人们当做处理是非的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