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现代文阅读必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135532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文现代文阅读必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高三语文文现代文阅读必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高三语文文现代文阅读必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高三语文文现代文阅读必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高三语文文现代文阅读必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文现代文阅读必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文现代文阅读必考(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文现代文阅读必考高考语现代阅读必考论述类题型探究与训练必考论述类本阅读训练一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8 分。(2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字,完成 121 题。创新与想象 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今人把“ 你是没有骨气的人 ”中的“是” 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之师 ”;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

2、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尽管艺术采用的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科学问题。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 ,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杨振宁20 世纪 0 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 ”的论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在 20 世纪 0 年代,我们只觉得这篇很美妙:到了 60 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

3、我到 1964 年以后才清楚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 ” (杨振宁集) 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原本就是画家,1832 年 10 月他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绍一种叫“电磁铁 ”的新器时说:“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 ”正是这句话使莫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大胆设想: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电流远距离传输信息呢?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专门研究电流传输信息的问题,最终发明了电报。美国发明家郝奥发明缝纫机的针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环” 结构,都是在 “无意识”的梦中完成的。钢筋

4、混凝土的发明者既不是著名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力学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莫尼埃。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对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研究,认为“ 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964 年 8 月,毛泽东在同周培、于光远谈哲学时也认为, “这首诗含有地圆的意思” 。西方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

5、 ”,而爱因斯坦直接把科学发现称为“自由创造 ”,表达的均是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真、抽象与求美、具体的社会分工上。分工的优点是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缺欠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中外先贤、学者给了我们以忠告。达尔说,若有生,不再成为制造公司的机器,每周要读诗、赏画、学音乐。工程院院士许国志诗云:“他生倘得从吾愿,甘为诗书再献身。 ”由于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又由于生活、实践是整体的、不能分割的,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的强强联盟,消化着消极的弊病,使二者互补成为主流,于是便有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得益彰态势。科技美学的诞生标志着这一点,而美育学科的建立

6、,则意味着我国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面将大有作为。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不论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还是其他创新,都不仅需要科学的逻辑推理,而且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感性、直觉、顿悟。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艺术品味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全 100 字左右)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 作答。12根据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6 分 )A艺术追求的是美,但也离不开真。B 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科学家在追求“真 ”的同时,有时也会感受到 “美”。D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

7、理性思维的辅助。E中所说的“职业的痴呆 ”,是指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F科学与艺术是相互依存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的是 (3 分)A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B 毛泽东说, 木兰花慢含有地圆的意思。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美学诞生了。D艺术创新需要感性、直觉与顿悟。14本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 (4 分)1从事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人,要分别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分)必考论述类本阅读训练一参考答案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8 分。(200年普通

8、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字,完成 121 题。创新与想象 王生平1 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 (此前阐述二者之间的区别) (12 题 -E 项答案信息处) 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什么东西互相参透?主语承前省) 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划线部分为全总观点句,阐明二者之间的联系) (12 题-A 、项答案信息处)(首段提出总观点: 艺术与科学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此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2 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 (

9、分论点一) (亦是题项信息处)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的深沉慨叹;(例 1)今人把“你是没有骨气的人 ”中的 “是”改成“ 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之师 ”;(例 2)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 (例 3)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尽管艺术采用的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科学问题。 (分析说理)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 (结论) (此亦为题B 项的研判依据)(此段提出分论点一:“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

10、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 ”下分别举三例证明分论点,得出结论,紧扣全总观点。 )3 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 ,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分论点二) (此亦12 题-项答案处) 杨振宁 20 世纪 0 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 的论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在 20 世纪 0 年代,我们只觉得这篇很美妙:到了 60 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我到 1964 年以后才清楚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 ” (杨振宁集)(例证)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原本就是画家,18

11、32年 10 月他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绍一种叫“电磁铁 ”的新器时说: “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 ”正是这句话使莫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大胆设想: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电流远距离传输信息呢?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专门研究电流传输信息的问题,最终发明了电报。 (例证)美国发明家郝奥发明缝纫机的针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环” 结构,都是在“无意识”的梦中完成的。(例证、)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既不是著名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力学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莫

12、尼埃。 (例证) 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 (分析说理)(此段提出第二个分论点:“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然后举例加以充分论证。 )4 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总括上,回扣观点)(此亦为 12 题-D 项答案信息 ) 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对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研究,认为“ 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964 年 8 月,毛泽

13、东在同周培、于光远谈哲学时也认为, “这首诗含有地圆的意思” 。 (例 1) 西方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 ”,而爱因斯坦直接把科学发现称为“自由创造 ”,表达的均是同样的意思。 (例 2、3) /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真、抽象与求美、具体的社会分工上。分工的优点是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缺欠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12 题-E 项答案处) 中外先贤、学者给了我们以忠告。达尔说,若有生,不再成为制造公司的机器,每周要读诗、赏画、学音乐。工程院院士许国志诗云:“他生倘得从吾愿,甘为诗书再献身。 ”/ (分析论证说理) 由于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

14、,又由于生活、实践是整体的、不能分割的,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的强强联盟,消化着消极的弊病,使二者互补成为主流,于是便有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得益彰态势。科技美学的诞生标志着这一点,而美育学科的建立,则意味着我国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面将大有作为。 (论证时代发展到今天,科学与艺术得到有机融合)(此段总括上,使全形成“总分总” 的逻辑结构,段末的论述阐明了此二者有机融合的时代意义。 )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不论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还是其他创新,都不仅需要科学的逻辑推理,而且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12 题-D 项答案信息 ) 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感性、直觉、顿悟。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性

15、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艺术品味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全 100 字左右)(末段总括全,论述二者的联系给予我们的在益启示)读后反思:一、全结构(行思路、全脉络):总分总式第一部分,总:第 1 段(提出总论点:艺术与科学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此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第 2 段(分论点一: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第二部分,分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第 3 段(分论点二:第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 )第 4 段(总述上,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 、有交融,二第三部分,总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以及社会历史发展,使二者互补相得,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第段(收束全,总述艺术与科学的互渗关系给予人类的启示)二、全主旨本翔实地论证了艺术与科学二者之间思维形式互渗与互补的紧密联系,阐述了二者相得互补给予人自由发展方面的作用,以及由此给予我们的有益启示。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 作答。关于选择题:完成选择题,须在认真审读题干与选项枝的基础上,对本作定位阅读,即在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信息,通过比对研读,然后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12根据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 ) (6 分 )A艺术追求的是美,但也离不开真。 (信息在第 1 段末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