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细读文本,细读自我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135517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反思:细读文本,细读自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反思:细读文本,细读自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反思:细读文本,细读自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反思:细读文本,细读自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反思:细读文本,细读自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反思:细读文本,细读自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反思:细读文本,细读自我语教学反思:细读本,细读自我听过几堂名师的,除了被他们的语才情、教学智慧深深折服外,越越深切地感受到本细读的销魂魅力。朱光潜先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美学名言:“慢慢走,欣赏啊!” 一个“慢”字,便将一个学者的儒雅从容、气定神闲的艺术态度表现的淋漓尽致。我向也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可是自己太缺乏这种从容不迫的艺术涵养。回想自己的堂,为了完成既定的面面俱到的教学目标,生怕有遗漏,我“赶鸭子上架” 般对我的学生施行囫囵吞枣式的教学。我的堂似乎只是追求我教了多少内容,而非教了多少方法;似乎只是追求学生必须要掌握哪些知识,而非得到多少能力的培养。这种粗线条地教条式的教学方式直接

2、导致了我的学生只会被动地跟着我的步骤去学习,而非主动去学习,只会遇到难题就躲避,而非运用方法迎刃而解,只会走马观花式浏览各种,却不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赏析。现在想想,我不该抱怨他们怎么听不进老师教给的方法,我应该痛批自己没有很好地把他们带进字里,没有让他们也在字词间“出生入死 ”地几番挣扎过,没有让他们像王帆先生说的那样“沉入词语”中,与每一个充满魔力的词语个亲密的接触。本细读太重要了!领略了偶像名师王君的老王 ,像个学生一样在她引导的一个又一个词语中走进了语教学的新境界。哦,原语是这样教。我在分析老王时,只是粗线条的让学生找出表现老王“苦” 的语句进行品读,读也是读到一个浅表的程度。但是王君的一

3、个“只” 、一个“活命”,一页页只出示中语句的幻灯片都让我发现原字里还有乾坤在。观赏肖培东老师的春酒 ,在他反复地对标题的引导朗读中一步一步沉浸在了一片浓香深情。哦,原情是这样品出的。他将全浓缩在一句:“是母亲的代表, 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他带着学生不厌其烦地读“鼓鼓的”、 “蜜蜂似的”,便将“我” 的天真可爱表露无遗,这一句话读出了很多很多内容,其他语句瞬间只能了陪衬。厉害啊!一句话一堂!这真的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修炼而成的教育境界,但是却真真切切地给我指明了今后堂教学的方向,那就是从本细读中解救语,解救学生的思维。一句话,反复读,反复品,学

4、生锻炼了朗读能力,获得了赏析能力,以点带面,对全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真是一举多得啊。细读,一个是要“细 ”,一个就是“读”啊。 “细”就是培养自己对语言字的敏感度,哪些字是可以拿反复咀嚼出甘醇的,哪些字是思维的“陷阱”的,都需要教师有一双 “火眼金睛”和一颗 “蕙质兰心”。本细读,就要这样细致入微、见微知著地去读、去嚼才行的。 “读” 就是需要教师肯花时间肯下巧招让学生一遍一遍去读,每次读都是一次对本的重新审视,都是最自己情感的重新梳理,这实在太重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人真是不欺我们哉!然而,我相信大多数的年轻教师和我一样,都还做不到慷慨从容地让学生去读,也不能做到让学生有层次地去读。因

5、为我们更在乎进度,更在乎既定的设计。所以学生没有读的机会,就算反复读也是被逼无奈,心理总会抱怨“怎么又读” 。从此,语的痛苦就这样开始了。 。 。 。 。想,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反观自己,自己正是本细读的“营养不良者” 。是自己的语素养、学底蕴浅薄,才造成了堂的仓促和肤浅吧。我非常喜欢王崧舟先生说的:“细读本的终极意义就是细读自己。 ” “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你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本,而是你自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你对本细读就有多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远,你对本细读就有多远;你的精神倒影有多美,你对本细读就有多美。 ” 因此,不是本,而是你的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旨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决定着你的细读。从这个意义说,细读不是从本开始,而是从“自己” 开始!细读也不是到本为止,而是到“自己”为止!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佛不度人人自度!说的多在理啊!我也应该多对自己进行一番深刻的解读了。巴金老人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我相信,对字的情有独钟会让学散发出更迷人的光环,而学的光环会让阳光照进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心灵之光会让整个教育界焕发新的生机。细读本吧,让自己爱上与每一个字的深情邂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