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荆轲刺秦王教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113521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 荆轲刺秦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0 荆轲刺秦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0 荆轲刺秦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0 荆轲刺秦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0 荆轲刺秦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 荆轲刺秦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 荆轲刺秦王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 荆轲刺秦王教案10 荆轲刺秦王教案【目的要求】一、理解思想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二、结合学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言标点和翻译的能力。三、体会的写作特色,提高鉴别欣赏能力。【要点难点】一、要了解战国末期燕国与秦国的斗争形势,从整体出发,再观察燕太子丹遣荆轲刺奏王的意义。二、要历史地看待古人,看待英雄人物,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三、要理解学习本历史的真实性和表达的艺术性。四、要理解掌握古汉语的特点。【教学建议】一、大体读懂全后,由学生根据中的情节,归纳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并加以简述。二、因历对荆轲刺秦王之举评说不一,教师可

2、在介绍有关观点后,引导、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观点的不同组成两个队或三个队,有准备地进行辩论。【教学步骤】一、板书题,导入新关于战国策的知识: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初中语第六册的基本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高中语第一册(必修)自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 。 战国策又称国策 ,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学价值。原书没有标题,题目都是后

3、加的。【背景介绍】公元前 228 年(秦王政 19 年) ,秦王政派其大将王翦攻赵,杀掉赵葱,遂克邯郸,虏赵王迁。王翦随即奉命率兵驻扎中(今河北省定州) ,准备向燕国进攻。燕国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事实是:“燕弱小,数困于兵,今举国不足以当秦。 ”(战国策?燕策三 ) 。燕太子丹这时好象热锅上的蚂蚁,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采取派人行刺这种恐怖政策。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强敌压境,燕国危在旦夕,燕太子丹访得荆轲,即尊为上卿,然后派他到秦国行刺,其目的是要荆轲“劫秦王,使悉返诸侯侵地” ,如不成,使“因而刺杀之 ”。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

4、其危险的事,还是毅然前往,当事败后,荆轲身被八创却“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壮烈而死。本记的就是这史事。通过“私见樊於期 ”, “易水送别”,秦廷行刺等情节,塑造了荆轲这位敢于扶危济困、助弱御强、有勇有谋、视死如归的古代侠士形象。荆轲刺秦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千百年,被受压迫的人们敬仰的原因,在于他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去反对秦国对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本揭示了弱小燕国和强大秦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战国末期燕秦两国的斗争形势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 227 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 2

5、30 年灭韩,又在公元前 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秦“遇之不善” ,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 年逃回燕国。公元前 228 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为了抵抗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被凌辱之仇,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想要挟秦王归还秦侵占的各国土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国内部的混乱。但事与愿违,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大举进攻燕,公元前 222 年灭燕。二、整体感知评点荆轲刺秦王战国策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写秦军势如破竹,说明故事的背景。太子丹

6、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地图事此处仅一语带过,便不再提,而奥秘尽在其中,至“ 图穷而匕首见”,真象乃白。如此法,妙!而“ 得樊将军首 ”,难啊!更何况太子又不忍伤长者。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诉说秦之惨无人道,激发了樊给期复仇的怒火。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

7、,邑万家,将奈何?”照应上“ 诚能得樊将军首,秦王必说见臣”。可见非此不足以见秦王。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再晓之以义,驱使樊给期下定以死报仇的决心。一举两得,但代价惨重。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樊於期见义勇为,杀身图报,坚毅果断,不愧为将军,不愧为义士。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

8、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先扬一笔。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而为留待。已有武阳,还“有所待”,荆轲实感人手不敷,没有得力的助手,就没有成功的把握,预示了失败的可能。伏下一笔。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荆轲发怒辞决,赌气欠沉着。

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知其“不复还” 也。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易上送别,击筑而歌,触景生情,千古绝唱,垂泪渧泣,何等英雄气,何等悲壮风!预示此行凶多吉少,生离死别,凄楚悲怆。从容赴难,义无反颈,易水一别,扬名千古!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非 “宠臣”不能代言,除“厚遗”焉能进殿。荆轲深谋远虑,早见及此。打通关节,为“刺 ”铺平道路。一缓。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

10、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果如荆轲所料!秦王贪婪之心得到了满足,轻狂之极,可惜高兴得太早。再缓。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波澜突起,为什么“荆轲有所待” ,担心即此。一个“怪” 字,可见败露。荆轲一“顾 ”一笑,沉勇机智,相机应变,化险

11、为夷。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把“ 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的用心所在。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果如所言, “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大功即可告成。然一波三折,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绝袖”,出乎荆轲意料之外,但却免了秦王一死。真是巧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岂止群臣“尽失其度” ,秦王又是何等

12、地狼狈不堪。荆轲逐秦王,武阳安在?“卒惶急无以击轲 ”者,秦王也。何人 “乃以手共搏之”?不知也!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这也是“急中生智” 。秦王论功赐黄金百镒。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什么真龙天子,吓昏了头脑, “惶急不知所为” ,也和常人一样,甚至还不及常人。左右乃日:“王负剑!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孤注一掷。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笃” ,真是蔑视强暴的豪壮的英雄本色。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3、。秦王惊魂未定,反衬出荆轲超人的智勇的英雄形象。三、段落大意荆轲刺秦王各自然段的大意1 本段记叙了荆轲入秦前的危急形势:燕国的紧邻赵国已被秦国吞灭,战火已燃至燕国南部边境。2 本段开始写了太子丹在万分紧急的形势下渴望荆轲即刻赴秦的焦急心情,接着写了荆轲虽理解此事紧迫,但也提出“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的关键性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献上秦国正在出极高赏格缉拿的樊於期的头颅,以此作为信物到秦国。而太子丹对此种办法不能苟同,不忍心伤害投奔自己的长者。3 本段的中心内容是写樊将军自刎献出头颅的壮举。但作者采用的是层层逼近的方式写出这一结果的。荆轲得知“太了不忍” 后,便私下会见樊将军,作了

14、一番恳切的谈话。他首先交代了秦王对其父母宗族的残暴处置,而后又说明了对他自身的悬赏追购,新仇旧恨,致使樊将军燃起了更猛烈的仇恨之焰,而只恨报仇无计。在这样的火候下,荆轲提出“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 的计策,并详细描绘了实现计策的未情景,即以樊将军头颅为信物见秦王而报仇,樊将军因而自刎。这些,为荆轲赴秦作了重要准备。4 本段记叙了太子丹听到樊将军献出头颅的消息之后的悲痛状况,但为了完成赴秦刺杀秦王的大事,也只得承认现实。本段叙述了太子为荆轲赴秦所做的准备工作:这是从“物” 方面,即备匕首一事做的十分细致的准备。6 本段继续叙述太子丹为荆轲赴秦所做的准备工作,是从“人力” 方面,即从派助手

15、一事写如何做准备。7 本段叙述荆轲实际感到秦舞阳一个小孩子,人力不敷,约请远方朋友而又未到,只得留待。8 本段叙述了荆轲因“待客与俱” 迟迟未能成行与太子丹急于事功间的矛盾,太子“疑其有改悔 ”,故说出“先遣秦武阳”的打算,荆轲说出迟行的道理后,愤然辞行赴秦。9 本段点出为荆轲送行。10 在上段叙述荆轲匆匆告别的基础上,又十分真切而生动地描绘了易水送别,慷慨悲歌的壮烈场面。11 这一段写荆轲入秦以后,为完成刺秦王之大事而采取的有效办法:首先“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以打通关节。12 本段写蒙嘉在秦王面前为荆轲见秦王铺平了道路,他先讲明燕王对秦国十分畏惧恭顺,再进一步讲明燕王如何诚心诚意侍奉秦

16、国。这样,就满足了秦王的骄傲心理,同时,由于是宠臣所言,也增加了对荆轲的信任感。13 本段记叙了秦王被诱决定以九宾大礼迎接燕使者荆轲。14 自本段起,故事进入高潮。作者叙述了因秦武阳“色变振恐” 而引起“群臣怪之 ”,在这一发千钧的时刻,荆轲应付自如,巧加掩饰,致使秦王未识破破绽,事情得以进行。1 本段记叙了壮士荆轲初与秦王交锋,因“图穷匕首见” ,荆轲必须抓住时机勇刺秦王,但初遇挫折。16 本段记叙了荆轲虽遇挫折,但仍勇敢地追逐秦王使其狼狈地“还柱而走”,并使秦国群臣及侍卫全处于惊惶、被动的地位。17 以上两个自然段记叙了由于秦王侍医在关键时刻以“药囊提轲” ,使秦王得以拔剑砍伤荆轲,荆轲在英勇奋战后,身受重伤,但仍表现了他威武不屈的精神,他“箕踞以骂” ,并说明事败的原因是为了生擒秦王。18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结局:荆轲壮烈牺牲。最后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