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12934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的1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本插图和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2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本插图或挂图,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和 “在实践中运用语”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准备:1 投影片2 搜集有关中陵、莫高窟、圆明园、故宫、漓江、黄等名胜古迹的资料。3 前出好一期黑板报。4 准备一次演讲(限定 2 分钟)参考话题(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

2、重要性;(2)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3)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前参观校(或乡镇)的有线电视台,采访节目制作的有关情况。教学时间两时第一时一导入新出示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一幅绘画作品(如黄雪霁图 、 秋兴八景图等) ,说说看了图的感受。讲述:这是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的画,怎样才能画好画呢?他说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板书) 。其实不光是学画,这种方法对我们学习语也很有益处。那么,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是什么意思呢?学习语为什么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应该怎样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途径学习语知识呢?学习了这一我们就明白了。二指导看图,学习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1 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

3、导观察第一页的三幅图。(1) 观察第一幅图。(2) 讲述;图上画的天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的是我国古代的天仪器,我国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创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器浑天仪,并取得了辉煌的天学成就。看到这些古代天仪器,会想到什么?指名说。小结:同学们说得对,我们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的。(3) 观察第二幅图过渡:在参观了古天仪器后,老师又带领同学们去了天展览馆,他们看到了什么呢?说说展览馆墙上的照片上有些什么内容。指名说小结:同学们要从小爱科学,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4) 观察第四幅图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说小结:老师带领学生欣赏碑刻,碑刻就是刻在石碑

4、上的字或者图画,这些字或图画大多出自著名画家之手,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化的组成部分。图上的同学们看到这块碑刻,会怎样想,怎么说?指名说同学们在书法或外出旅游时,欣赏过哪些碑刻?在欣赏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讨论交流2 指导观察第 23 页通版插图。(1) 逐幅图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观察第 2 页最上面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们游览了漓江和黄之后会有什么感受?分组讨论。指名说。观察第 3 页最上面的图。分别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同学们参观了植物园会有什么收获?与丹顶鹤一起嬉戏会有什么样的乐趣?指名说。(2) 观察大海图。a 说说图上海面是什

5、么样的景象。b 小结: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很长,站在海边,眺望大海,能让人领略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美景象(投影映示,教师简要释义,学生朗读)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包括生活积累) ,结合自己所读的关于大海的学作品,谈谈自己见到辽阔大海后的感受。指名说。观察右边的两幅图a 说说图上同学在干什么,中陵和莫高窟在什么地方,同学们游览这些名胜后会说什么。指名说b 让学生结合造假前收集的关于中陵和莫高窟的资料,介绍一下这两处名胜。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听了介绍,你有什么感受,获得了什么知识?指名说(3)观察第三行插图观察左边

6、一幅图a 说说图上是哪儿,在什么地方。b 说说圆明园美在哪里,它又是怎样被破坏的。请同学介绍听了同学介绍有什么感想?指名说观察右边一幅图a 说好所图上是哪儿,在什么地方?b 故宫规模宏大,建筑技术高超,同学们前已经查阅了资料,知道得一定比老师多,谁愿意老介绍?指名说评点听了同学们介绍你懂得了什么?指名说评点(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见 ”。同学们有机会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一定会学到很多知识。() 你们的家长曾到过哪些地方,游览过什么名胜、什么景点,有什么感受?指名说三、总结1 通过观察插图,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吗?2 谈谈准备怎

7、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讨论交流3 小结:语知识和语能力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从本上获得,还可以走出堂,走出本,走向社会,大自然中获取。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观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在学好各门功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读社会和自然这样的大书,这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图中的这些同学,他们走出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语知识,收获很大。当然, “行万里路 ”并不一定要有“万里”之遥,同学们可以从身边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读好社会和自然这本大书。同时还可以结合日记,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这对于提高自己的语水平很有帮助。四

8、作业1 阅读徐霞客的故事,学习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的精神,加深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的体会。2 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第二时一、导入新1、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 中“多种渠道学习语”和上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的学习,你知道了应该怎样学好语吗?2、教师谈话:学习语的渠道多种多样,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纸上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说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我们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语这个工具,不仅在实践中学习语,更要在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语水平。 (板书题)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1、观察第 4、页第一行的两幅图。(1)教师边指图边讲述:图上是

9、一所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左边是控制室,里面的几位同学通过屏幕,既可以知道全校的情况,也可以把信号传到预定的地方,右边是学校电视台的播音室,通过摄像机和专门的路线可以把声音传导控制室,由控制室根据需要加以处理。(2)图上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指名说。教师给予提示和补充。(3)前同学们参观访问了校(或乡镇)有线视台,谁说说他们是怎样制作节目的?指名说。(4)小结。2、观察第二行插图。(1)左边一幅图。1 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表情怎样?同桌讨论、交流。2、小结。3、请班上毛笔字写得好的一两名同学作书法表演(字不宜多),并表扬认真写

10、字的同学。(2)右边一幅图。1、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指名说。2、我们在第十一册已经学习过演讲,老师也请大家前作了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演讲?请两位同学作演讲表演,同学予以简短评价。3、观察第三行插图。(1)左边一幅图。1、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指名说。2、讨论:古诗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集体或单独朗诵、配乐朗诵、背诵、抽签朗诵或背某一诗,突出某一主题的朗诵,比如背有关写月亮的诗句,指定某一作品的朗诵、背诵,比如背李白的诗句等。3、抽签背诵古诗。教师评价。(2)右边一幅图。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他们办的黑板报质量怎样。指名说。2、

11、我们班这期的黑板报出得也非常好,栏目丰富,插图精美,书写完整。我们请本期的作者和编辑分别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选择内容、写好稿、确定栏目、设计插图的。指名介绍。同学评价。3、同学们对出好黑板报还有什么建议?指名说。教师评价。4、观察第 4 页左上角的图。(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么样。指名说。(2)展览各组前出的小报,说说质量怎样,然后请几位编者或作者谈谈是怎样编这期报纸的。指名说。、观察第页 6 右下脚的插图。(1)讲述: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正在表演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郊和他的母亲。(2)图上同学表演得怎样?指名说。(3)同学们学过不少,也演过本剧,请参加过演出活

12、动的同学谈谈演出的要求和体会。(4)小结。三、总结1、交流同学们在前搜集的在实践中应用语的例子。2、小结。四、作业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2、练习排演本剧。3、多参加语外活动。五、联系前面学过的有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十一) ,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收获。长江之歌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2、学会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二、教材说明: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

13、写长江的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本的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三、教学时间:两时四、教学设计:第一时一、导入新,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欣赏。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

14、字词。(1)自由读,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2、检查处学效果。(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荡涤:洗涤。尘埃:尘土。磅礴:气势盛大。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3、各自轻声试读。4、分节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四人小组自由读,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乳汁哺挽涤埃灌溉2、指导写字:乳:左右基本等

15、宽。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第二时一、听写生字词。二、指名朗读。三、精读训练。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2、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泉;我们依恋长江,你人母亲的情怀。引读。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泉?(2) “情怀”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精读第 1 节:(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泉?(2)交流。出示:你从雪走,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

16、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雪” 在祖国的最西部, “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 ,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 )(3)默读第 1 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大海。(“哺育各族儿女 ”: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大海” :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