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126747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专题 气象物候看云识天气学习目标: 快速阅读,概括内容要点。 理清的思路。 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片断等,解决中的生字词。观看每日的天气预报,积累与天气预报相关的词句与词汇,将它们整理到家庭作业本上。导入新: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

2、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科学小品看云识天气 。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目标。 听读,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 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云简表云 名云的形态变化高 度厚 度天气征兆卷 云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最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积云像鳞波 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无雨雪积 云像棉花团 上午出现

3、傍晚消散两千米左右较薄阳光温和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 排列匀称两千米左右较薄天晴云 名变化过程形 状位 置天气征兆卷层云卷云聚集 向前推进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高层云卷云越变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厚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更低雨雪连绵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云的光彩简表光 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 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高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产生在高层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品读感悟

4、本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 试从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 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 (1)运用贴切的比喻: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 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作比喻。 (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

5、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 。 b齐读第 1 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小结:本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拓展延伸1、交流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词语等。2、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

6、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把结果写下。后练习一、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雪,无花只有寒” 现象。 【答】时逢盛夏,可是“天” 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 “天”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二、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 。 ”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舶趠风。 ”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 “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

7、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说,梅雨“入梅期” 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三、揣摩诗作中描述出的有关物候现象。 (塞下曲六首(其一) 凉州词 塞下曲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明确:(1) 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雪,无花只有寒说明:农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而天仍是冰雪一片,原因在于高度差异。(2)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有人认为“黄河” 应为黄沙)说明: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从物候学的角度看, “黄沙直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 “黄河远上白云间 ”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有可能是“河” 与“沙”传写错误。但是从学角度看, “黄沙直上白云间 ”没有“黄河远上白

8、云间”那样显得有美感,学是可以发挥想像的。(3)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说明: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华罗庚认为“月黑天高时,怎见得雁飞 ”,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4)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春江水暖鸭先知” 、“正是河豚欲上时”说明:因为画面本身有水有鸭,更从其它景物上想到江水的温度和鸭子的感知;再即景生情,由蒌蒿、芦芽想到了河豚(河豚产卵季节要溯江而上) 。四、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积累: 诗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 接天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 八

9、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词 1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2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谚语 1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 东虹轰隆西虹雨。 4 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 成语 春暖花开 秋高气爽 秋风扫落叶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故乡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习目的 :

10、1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2把握运用对比和议论突出主题的写法。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 学习重点: 1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突出主题。 2理解议论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学习难点: 1把握小说的主题。 2分析闰土、杨二嫂、 “我” 三个形象的内涵。 3理解篇末议论的内涵及其作用。 教学时:三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学习重点 梳理脉络,把握内容。前预习: 1、复习小说的三要素是哪三要素?2、知识链接: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这场革命并不彻底,广大的中国农村,受苦受难的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翻身、解放;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经济发展,反而日趋衰落。怎

11、样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幸福?中国农村的贫困,农民的不幸,是由什么造成的?鲁迅先生以他思想家的敏锐感觉,进行认真深入地分析。在他许多的以农民、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进行了形象地剖析、透视。 故乡一,从闰土、杨二嫂十年的变化的角度,揭示了当时中国农村衰败、萧索、日趋破产的社会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统治。3、介绍作者:故乡选自 (作家)的小说集 。他原名是 ,字 。是我国伟大的 家、 家、 家。作品集有 、 、 、 等。4、给加点的字注音阴晦( ) 萧索( ) 愕( )然 鄙( )夷嗤( )笑 瑟索( ) 折( )本 惘( )然 恣睢( ) 梳理结构1、本以 为线索安排情节,请大家按照“

12、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思路把分成三个部分回故乡( ): 在故乡( ): 离故乡( ): 2简要分析“我” 回故乡的心情和感受。3、 “我”为什么回故乡?回故乡的心情怎样?请将具体的句子找出。4、这些段落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刻画了哪些主要人物形象第二时学习重点 1在对比中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的变化。 2通过分析对比手法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前预习:图一:闰土的变化 人物项目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穿戴脸色手身材眼睛语言动作与“我”的关系性格特点图二:杨二嫂的变化 人物以前的杨二嫂现在的杨二嫂外貌语言动作性格特点人物分析1、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进行对比,分析闰土变化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

13、2、闰土父亲、闰土、水生三代人的对比,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试分析本中有哪几组对比?4、作者为什么要写水生和宏儿这一对小伙伴的友谊?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三时 学习重点 1在对比中分析故乡的变化(记忆中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憧憬中的故乡) 。 2分析篇末议论,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 前预习:找出中描绘故乡的片段。A、记忆中的故乡 B 、现实中的故乡 、憧憬中的故乡 堂讨论:1、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有什么用意?2、小说最后三个自然段是以议论为主的议论段。议论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3、分析词语:三个“辛苦” 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分别代表了哪三种人的生活?4、理解“希望是无所谓有,无

14、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句话的含义。堂练习一、给画线字注音。隐晦( ) 惘然 ( ) 颧骨 ( ) 嗤笑( ) 鄙夷 ( ) 恣脽 ( )二、填空。1、 故乡选自 ,体裁是 ,作者是 ,原名 ,以 为线索。2、本着意于一个“变”字,运用 的手法体现主题。三、出下面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 (2)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

15、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那有这事 我” 我惶恐着,站起说。 ( )四、结合上下,解释画线的词语。 1 时候既然是深冬。 既然: 2 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仿佛: 3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无端: 五、阅读段,回答问题。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 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 起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脽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芒远罢了。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1、在中、两个空白处应填上的词语是:、 、 2、选中有三个“辛苦 ”排列一处,表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负重感,它们字面上意思虽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