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强省建设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124516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强省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强省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强省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强省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强省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强省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强省建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强省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产业基础。现代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不仅是加快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科技进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然而,目前安徽省农业的发展在有些方面还相对滞后,也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如资源紧缺、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强等等,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实现安徽省农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推动由农业资源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跨越的关键。一、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

2、入持续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十五”期间,安徽省对“三农”投入大幅增加,安徽省财政投入逐年递增,从 2002 年的 110 亿元逐年提高到XX 年的 283.2 亿元,5 年累计投入 905.2 亿元。在国家、地方财政的支持下,安徽省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从生产性基础设施看,安徽省现有水库 4816 座,农业排灌动力由 2000 年的 523 万千瓦增加到 XX 年的 592 万千瓦,增加 69 万千瓦,年均增长 2.1;有效灌溉面积由 2000 年的 3197.4 千公顷增加到 XX 年的 3347.3 千公顷,增加149.7 千公顷。XX 年,安徽省共完成水利基本建设投资34.3

3、 亿元,其中治淮工程完成投资 29.3 亿元。全年新增除涝面积 15 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25 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 26 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20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30 平方公里。从生活性基础设施看,截止 XX 年末,安徽省通车行政村 20339 个,行政村通车率达 98.6%,比2000 年提高 3.5 个百分点;自来水受益村 6425 个,受益率31.1%,比 2000 年提高 29.3 个百分点;电话入村率也大幅提高,XX 年末安徽省通电话的行政村达 20613 个,行政村通话率接近 100%。2、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基本形成。近年来,安徽省注重农业

4、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种植业比重不断下降,畜牧业和渔业比重稳步提高,三者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由 1980 年的81.1:15.5:0.8 优化为 XX 年的 50.9:30.4:10.7,养殖业的比重提高 24.8 个百分点。在肉类总产量中,牛羊禽肉的比重已达到 40.1%,比 1990 年末提高了 11.4 个百分点。此外,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安徽省注重产品结构调整,着力提升农产品的优质化水平,农业新品种和适用技术推广步伐加快,XX 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 95%,粮食作物优质率达 56%,比上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安徽省还积极强化农业区域布局、实施品

5、牌整合,特色农业和“一村一品”发展势头明显加快。目前,安徽省初步形成了以麦、稻、棉、油菜、花生、蔬菜、优质牛羊肉、优质河蟹等 10 大优势农产品为主的 21 个优势农产品区域规模化产业带。XX 年,安徽省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比重 30%,比上年提高 5 个百分点。3、农业科技水平稳步上升,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增强。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农业科技支撑力进一步增强,据有关部门测算,至“十五”末,科技进步对安徽省农业的贡献率达 47%。为促进粮食优质高产、农民增收,自 XX 年起,安徽省先后启动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安徽省小麦、稻谷单产和总产水平大幅提高,粮食总产已连续四年丰

6、收,粮油棉产量稳居全国前列。安徽省农业科技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取得长足进步。XX 年,安徽省农机总动力达 4239.9 万千瓦,农机总动力位居全国第四位,各类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数量居全国第二位,联合收割机总量居全国第五位,机耕面积、机播面积、机收面积分别达到3875.2 千公顷、2518.8 千公顷和 3699.7 千公顷,占安徽省耕地面积比重分别达到 94.1、61.2和 89.9%,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此外,从 XX 年 4 月起安徽省全面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 ,至 XX 年末,安徽省累计培训技能型学员76.12 万

7、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明显增强。4、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安徽省以“121 强龙工程”为抓手,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安徽省先后吸引了蒙牛乳业、伊利乳业、雨润集团、广东新锦丰集团、上海中博投资集团公司等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进驻安徽省同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进一步推进,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化的发展。XX 年,安徽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4588 个,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 家,省级龙头企业 313 家,实现销售收入 600 亿元,利税 50 亿元,建立生产基地 4600万亩,带动农户 600 万户,户均增收 105

8、0 元。其中,年营销收入超 10 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 8 家,较上年增加 2 家5、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XX 年末,安徽省已建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近 300 家,其中产地批发市场 160 多家。安徽省农资连锁经营发展迅速,农资连锁经营已覆盖 50 多个县,连锁经营网点发展到2000 多家。在安徽省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健全的同时,安徽省农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产品安全水平也明显提高,安徽省蔬菜生产基地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 97%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 2 个百分点。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安徽省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出口能力大大增强。五年间,安徽省进入上海农产品市场的农业企业,由

9、原来的 10 多家增加到 800多家,产品由几十个增加到 100 多个。农产品出口也出现大幅增长趋势,XX 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 6.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0%。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品出口和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农产品加工品出口和民营企业分别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 65.2和 64.8二、安徽省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制约因1、农业资源短缺。安徽省是多山、多丘陵的内陆省份,二者占到安徽省总面积的 58.5%,人口多,耕地少,是安徽省的基本省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尤其是近几年更为明显。据统计,2000 年初安徽省常用耕地面积 6360 万亩,XX 年末减

10、少到 6175.4 万亩,几年来累计减少 184.6 万亩。目前,安徽省乡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 1.2 亩,户均耕地面积仅 4.6亩,只及全国的 75.9%,在中部六省中仅高于湖南和江西两省。另外,在土地承包中根据耕地的优劣、远近等因素人为切割划分严重,地块划分的过多。农作物种植种类的繁杂,经营规模的偏小,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不利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也不利于区域化优势的形成,由此影响农田基本建设与农业支撑服务体系的健全,造成安徽省农业比较效益长期偏低。XX 年,安徽省谷物单产只有 340 公斤/亩,在中部地区仅高于山西,仅及湖南的 85.4%;从事农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只

11、有 5908元,仅及从事二产人均劳动生产率的 18.6%、三产的27.8%。此外,从水资源看,不仅存在严重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缺水问题,而且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普遍偏低,农村能源短缺,农业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2、农业投入不足。XX 年,安徽省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支出仅为 33.9 亿元,在中部地区仅高于山西,与江西相当,远低于湖南、河南,仅占安徽省财政总支出的 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农业投资为 104.2 亿元,仅占2.9%,比重比河南低 0.5 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处于末位。投入不足,造成农业发展支撑体系仍然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靠天吃饭的格局

12、仍未根本改变,XX 年,安徽省因灾损失粮食 40 亿斤左右。特别是国家取消农业税后,一些粮食大县县级财政可支配资金减少,国家转移支付不足,难以有效调动地方政府保护耕地和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压力依然较大。3、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薄弱。目前安徽省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其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与广大农民对科技服务的需求相比,大部分地区尚存在较大差距。从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看,目前,安徽省农村电话、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每百户拥有量分别为 79.2 部、91.8 台和 1.2 台,与浙江和江苏等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在中部地区,计算机每百户拥有量与江西、河南相当,但与山西、

13、湖北相比,分别少 0.8 和 1.1 台。因此,对于安徽相当多的农民来说,互联网、计算机还是“用不起”或“用不了” ,电视、广播等媒体仍然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4、农业劳动者素质不高。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率低下的暂时性问题,使在广大农村地区“上学无用论”的观念重新抬头,导致农村大量小学毕业生大量流向社会,逐步转化为素质低下的农业劳动者。据 XX 年农业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安徽省农民家庭劳动力中 11.8%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农村劳动力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 35.3%,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劳动力仅占 10.7%,农民受过专业专业培训的人数仅占全部劳动力的 21.3%。农业劳动者文化知识

14、的贫乏,对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的实施以及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已不适应,农民素质的不高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再加当前青壮年和有知识劳动力过度向城市和发达地区流动,与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形成矛盾。5、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产业支撑方面,安徽省部分地区主导产业地位不够突出,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缺少规模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竞争能力不强。XX 年安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企业为 749 个,销售收入 393.8 亿元,产值 405.6 亿元,只占农业总产值的 22,与全国相比,低 19.7 个百分点。因此,安徽省农产品加工总量依然不足,原始农产品以及经过简单加工的初级产品进

15、入市场比重较大,以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程度低,存在着产品品牌价值含量低和产业链条短等问题,而且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标准化程度低,缺乏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6、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不健全。近年来,安徽省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并逐渐成为广大农民销售农产品的重要渠道,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着一定差距。XX 年末,安徽省亿元以上农产品综合市场只有 40 个,成交额 170 亿元,分别只占全国 4.9%和 3.9%,这与安徽省农业资源大省极不相符。与此同时,各种专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队伍不

16、健全,农产品流通不畅现象依然存在,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滞后,难以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在服务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思考1、着力确立新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健全符合农村实际的土地流转体系。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将农业增长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为此,要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以农田水利和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加强和完善农业机械化建设、农业生态建设、努力改善安徽省农业基础设施,巩固安徽省粮食主产区地位,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应该看到,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单户生产已不适应大物流、大发展、区域化的生产需要,而规模化、大户型生产效益凸显,我们在做好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