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练习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05731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练习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练习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练习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练习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练习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练习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练习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成才之路】2015-2016 学年高中语文 第 6 课 第 1 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一、课内双基1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 “这老东西”(1)写出本段中用得精彩的动词。_(2)这些动词刻画出了“黑的人”怎样的性格?_【答案】(1)嚷、抢、扯、裹、塞、抓、捏、哼。(2)这一段中用的动词既简洁又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那人”的神情、动作、语言,表现了他蛮横、凶残、贪婪、奸诈的性格。2蒋捷词中“流光容易把人抛

2、,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你认为哪个词是词眼?请简要分析。_【答案】“红”和“绿”是词眼,因为形容词用作动词,除了富有色彩感外,还富有动态感。3(1)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2)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两段中用了模仿摇橹的拟声词,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_【答案】作者选词造句别具匠心。前一句用拟声词形象描写出妇女轻轻的动作,悠悠的水声,这是一幅和平时期优美的生活画面。第二句较前一句水声急了,但仍是有规律地划,因为青年妇女并未发慌。写出了青年妇女的勇敢机智。

3、4有一次,苏东坡宴请好友黄庭坚时,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给他们出了一道题,要他们在“清风()细柳,淡月()梅花”的括号里各填一个动词,变成两句五言诗,黄庭坚用了“舞”和“隐” ,苏东坡用了“摇”和“映” ,最后,苏小妹摇了摇头,于是随口说出了两个动词,使苏、黄两人连声称赞,妙!妙!妙!请问是哪两个动词?_【答案】“扶”和“失” 。5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有些地方表达不简明,去掉哪一组最合适?()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我们学校今年全校有 90%的学生自己自行订阅了各种报刊和各种杂志,这是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实在是令人欣慰的事情。但是,由于目前社会上的出版物良莠不齐,不少学生缺乏鉴别力,因

4、此,学校的老师应对学生加强指导。A BC D【答案】C6下列各句,哪一项没有繁冗多余的词语()A有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就犹如拥有一笔珍贵的资产。B现代人经常能够感受到生活中许多无穷的压力。C时时反省改进,才能使我们有更美好的明天。D节俭真是现代人都必须应该培养的美德。【答案】C(A“等于” “犹如”任选其一即可。B“许多” “无穷”任选其一。D“必须”“应该”任选其一。)7下面各句中,语言最不简明的一项是()A我看,这件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必大惊小怪。B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和破坏,造成了不能快速发展的现象。C一篇文章总是由若干段落构成的,一个段落则由若干句子组成,

5、一个句子又是运用若干词语造成的。D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赢得了伟大胜利。【答案】B(“造成了” 、 “的现象”赘余,应删去。)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听了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方的声明,观众的怒火像山洪爆发一样不可遏止。本来,旧标准荒唐,挨批评,难实施,改了就是,没准还能博得闻过即改的赞誉。可是,像主办方这样怕别人批评而掩盖自己的错误,甚至说媒体造谣,问题就严重了。为了对于读者负责,也为了本报的声誉,我们今天把原始资料公之于众。相信公众自会判断。(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更正。错别字:_更正为_。(2)请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替代画横线的部分。成语:_。(3)加点

6、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_【答案】(1)“爆发”应为“暴发”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2)讳疾忌医(3)“为了对于读者负责”去掉“于”字(1)“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或事变突然发生。 “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 ;突然发作。(2)“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3)介词使用不当。)二、课外延伸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岁晚宋王安石月映林塘淡,风含笑语凉。俯窥怜绿静,小立伫幽香。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分析本诗颔联第一句“窥”字的精妙之处。_【答案】

7、写出了诗人不愿打破宁静的环境,俯身悄悄观水的情态。表现了诗人对绿水的喜爱与怜惜。10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寒夜元揭傒斯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诗人做此诗的时令是何时?首句的“冻”字可否用“映” “点” “著”等替换?试做简要分析。_【答案】时令当在凉秋。如用“映” “点” “著”等替换,前两句便带上了平叙味道,使全篇旨意由言愁转化为言幽。诗人首句着一“冻”字,意在强调自己冷峭的心情。1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是()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 ,他_

8、。幻化无方奇怪迭出意出言外鬼话连篇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A BC D【答案】A(为文,立意为先,谋篇在后,按此思路可矣。)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中,就以为满足。_,_,_,_;_。_。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于弥补这个缺憾。 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A BC D【答案】B(中“之前的不

9、对”紧承起句,紧承句分析,是教育弊端的两面,分别与相对应,也与下句的“自由的”密切相连。)13将下列语言片段组成意思连贯的话。艺术的对象就是自然就认识观点说艺术与“自然”(现实世界)是对立的就实践观点说艺术是自然在人的头脑里的“反映” ,是一种意识形态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是一种生产劳动,所以艺术有“第二自然”之称正确的顺序是(只需写句前的数字代号):_【答案】(或)(这六句话说艺术和自然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结论,先把和、和组合在一起,就化难为易了。)1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

10、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 ,也听而不闻了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A BC D【答案】A(从总体来看,中心是“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景物“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都是为了衬托出这一点。句“阳光”是窗外之景,句的“这”指“窗外”之景。)15下面这句话需要添加适当词语才连贯、明确,请予添补。前不久,国家“863”计划专家组实地验收认为,美国“虚拟人创新计划” 、韩国“可视韩国人计划” ,我国的虚拟可视人的仪器设

11、备先进程度、技术方法设计创新、铣削扫描精确定位,有突破和进步,其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答:(1)在“_”前与“_”后加上_(2)在“_”前加上_【答案】(1)在“美国”前与“可视韩国人计划”后加上“与相比” ,(2)在“有突破”前加上“都(均)” 。16按照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使之准确顺畅。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通知,自 8 月 1 日起,所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暂停播出介绍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的电视购物,待有新通知后按照新规定执行。该通知称,近来,一些医疗机构在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节目中,夸大诊疗效果,利用专家、患者名义做证明误导患者;一些电视购物公司在电视购物节目中夸大产品功能,特别是一些丰胸、减肥产品,以消费者使用产品前后形象做对比,使用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保证使用效果等。为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对广播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进行整顿。请从本段话中找出四处语病并加以修改。_,修改_,修改_,修改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