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西法效应》读书感想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05664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西法效应》读书感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路西法效应》读书感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路西法效应》读书感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路西法效应》读书感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西法效应》读书感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西法效应读书感想曾经的光之使者,地位最高的天使长却堕落成了地狱里的魔王。其实路西法从天堂到地狱只是一步之遥,因为天使的另一面本来就是魔鬼。花了几周的时间读了菲利普津巴多教授的路西法效应 ,在震惊于人性转变之容易,暴力手段之残忍的同时,也让我看问题的方式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曾发生过令人震惊,无法理解,难以接受的暴力事件。当我们回顾“卢旺达屠杀事件” ,回顾骇人听闻的“纳粹集中营” 、 “南京大屠杀” 、伊拉克虐囚事件以及全世界军方和警方的严刑拷打,我们会发现,这些都与系统情境的力量息息相关。情景和系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你的人格,让善与恶的分界相互渗透且模糊不清,直到连你

2、自己也会坚信不移,并为之堕落:在天堂为奴,不如在地狱为王!埃舍尔作品在书中曾提到了这样一幅艺术作品。当你看完这幅画,你看到的是光明的天使在夜空中飞翔,还是黑暗的恶魔在阳光下肆虐?而这幅作品则告诉我们了三个事实, “第一,这世界充斥善与恶,从前如此,现在如此,以后也一定如此;第二,善与恶的分界可以相互渗透且模糊不清;第三,天使可以变成恶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恶魔也可能变成天使。 ”(摘自路西法效应 )全书主要讲的是菲利普教授的一个研究情境力量的监狱实验。在津巴多教授的实验中,模拟了一个监狱情境,让心理水平相当的24名学生随机扮演狱警和囚犯。在这样一个场景中,本来性情温和的学生却变成了残酷无情狱警

3、,内心坚强的青年也几近崩溃,而这一切仅仅用了5天,比预期试验时间短了9天。实验事实证明,情境与系统拥有着可怕的力量,足以让人变得面目全非。为了使情境更加逼真,在这个模拟监狱里有很多措施。比如让扮演犯人的志愿者在未知的情况下遭到逮捕,在初入监狱时光着身子体检,冲凉水,带丝袜帽(代替剃光头) ,穿囚犯服,用编号代替姓名,规定时间起床、吃饭、睡觉、上厕所,犯错了要被关禁闭,还有监狱牧师做思想工作,同时,所有“犯人”还要忍受各种各样的点名报数。这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让“犯人”明白自己是被限制的人,而让“狱警”时刻感受到自己是正义的使者,拥有着权利和崇高的地位。当“犯人”进入到这个模拟的监狱中时,被赋予一个

4、编号,这相当于一种仪式,在书中称之为“堕落仪式” 。这里的“堕落”不仅是指犯人的堕落,也是说狱警们堕落的开始。经过这么一个仪式之后,就表明“犯人”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了,就真正变成了一名犯人,被关押在这里,失去自由,权利和正常人的生活。他们被剥夺了姓名,只剩下编号,这是他们存在的唯一标记了。而狱卒也会因为这个仪式而把“犯人”当做真正的犯人,当做恶棍、暴徒、变态等等,不需要像对待正常人那样对待“犯人” ,甚至到最后不以对待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这就是情境的可怕所在。而且情境越逼真,进入角色的越快。它能让人在第一时间进入角色,完全按照情境中的规则来为人处事,继续推动这个系统向前发展。如果没有外力,这个

5、系统将会以一个正循环的模式发展下去,直到系统崩溃,比如爆发大规模的监狱暴动,犯人与狱卒发生流血事件。这就是当实验进行到第五天时,津巴多教授不得不叫停实验的原因。再拿报数这件事来说。报数在监狱里是一种很普遍的训练犯人的手段, “但纵使一开始的报数显得单纯,但我们每晚的报数和他们早就出现对立的角色,到最后变成了一种逐渐扩大增强的痛苦经验。 ”津巴多教授这么评价报数的。的确,完全进入角色的狱卒们变着花样的让犯人们报数,这都让犯人们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也让他们疲惫不堪,更让他们变得服从。而狱卒们则从这项活动中得到乐趣和优越感。书中记载了一名扮演狱警的名叫凡迪的受试者的话,“我比起前几天还要投入,我享

6、受在凌晨2点30分吵醒犯人的乐趣。这取悦了我残酷成性的的性格因子,造成了我们之间的不愉快。 ”在正常社会环境中,我想他绝对不会这样说和这样做的。而与之对比,扮演囚犯819的斯图尔特的说法也很能说明问题, “我对时间的感觉也被影响了,和自己享受的时光相比,每天痛苦折磨的时刻让我度日如年。在这个实验里,最糟的是全然的痛苦和绝望,陷入这样持续找你麻烦的生活,而且事实上你也没有办法可以逃脱。最后能够重获自由,是最美妙的一件事情了。 ”这时他还能认识到这是实验,但不久之后,当他们完全进入角色之后,就会真正把自己当做犯人了。情境就是如此的改变不同角色的心理与行为的。这个实验,让我仔细地看到了人性在情境中转

7、化的过程。如果只看最后的结果,原本善良的人变得凶残可怖,这会让我们很是难以接受。但是,如果仔细的观察了整个实验过程,就会发现所有事情似乎发生的都合情合理。因为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只会也必会发生与该情境相符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深有感触。在我现在的认知当中,我非常同意黑格尔那句“凡是存在的必是合理的” 。当某人在评论某件事或人时,他认为这些是不合理的时候,这只能说明评论者所站的是道德或法律的立场,而并没有处于当时的情境之中, “设身处地”的分析解释。正是由于情境力量的存在,所有事情的发生都会有它的合理之处的。现在让我们看看之前发生的美军虐囚事件。这在当时可是震惊了全世界,所谓的“世界警察”竟能做出

8、这样不人道的事情来。但是,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当时的情境(当然,水平有限,肯定不全面) ,再来分析一下整个事件吧。在美军占领伊拉克后,抓获了大量的战俘,必须集中关押起来,这样,类似于古巴关塔那摩那样的监狱便诞生了。而美军派驻到伊拉克的军队有限,又要执行大量的战斗任务,所以监狱的看守就极其的有限了。注意,这时我们的“狱卒”产生了,并且我们的“狱卒和犯人”天生就是敌对的(美军和伊军战俘) 。少量的狱卒看守大量的犯人,狱卒本身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寻找发泄口。狱卒需要从战俘口中获取情报,就会想方设法施压审问,就像“斯坦福监狱实验”中的狱卒不让“犯人”挑战自己的权威一样。而“犯人”也企图获取自己

9、的权利。这样,监狱的情境就可以解释最终虐囚的结果了。和实验中一样,犯人抗争,狱卒压迫,最终愈演愈烈。我并不是为虐囚事件开脱什么,只是认为这件事既然存在,就会有它存在的理由,不管是正义还是邪恶的(其实正义与邪恶也是很难界定的) ,它都是合理的。同样的,凡是让人感觉不合理的人、事,如果用这种情境改变人格的方法来解释的话,都会讲得通的。而我现在,便经常会这样看问题。这是我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另外还有一点,是抛开实验内容,单看实验方法而得出的。津巴多教授在这个监狱实验中,严格的按目的,设计,准备,实施,观察记录,分析总结这些步骤来进行的,这是一套科学的试验方法。这也正是“斯坦福监狱实验”取得重大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教授在实验过程中,实时监控实验进程,让其没有较大的偏离预定方向,并在出现严重问题时,及时终止实验,也是需要很大的牺牲精神的。这对我们现在的学生而言,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