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理论学习总结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010894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理论学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儿童发展理论学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儿童发展理论学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儿童发展理论学习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儿童发展理论学习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理论学习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理论学习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1儿童发展理论学习总结第一章 绪论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2.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3.发展理论:发展理论可界定为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全过程和探讨发展机制的理论。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对心理过程的描述,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格塞尔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应该研究心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充分研究各心理过程之

2、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的实质。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具体的发展理论总是在这三项任务中迂回前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4.发展理论的作用:组织信息、指导研究5.发展理论的主题心理的实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在心理学中,关于心理的实质的分歧集中在把人当作机械,还是当作有机体以及把人当作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当作社会的一员两点上。量变与质变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发展理论更重视质的变化,也就

3、是结构的变化。阶段式质变。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第 2 页2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自身的建设发展理论所关注的主题,实际上也是心理科学面临的主题。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力。第二章 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1.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的基本观点(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遗传基因决定着儿童发展的顺序格塞尔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双生子爬楼梯。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发展的性质发展的本质就是结构性的变化,结构性的

4、变化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决定学习的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发展的原则A.发展方向的原则动作的发展是有方向的,而这个方向性,是由遗传密码预先设定的。B.相互交织的原则相互交织的原则具有广泛性,体现在各种活动中。通过相互交织,使相互的力量在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分别显示出各自的优势,达到互补的作用,最终把发展引向整合并达到趋于成熟的高一级水平。C.机能不对称的原则对于人类而言,从一个角度面对世界可能更为有效。新生儿的颈强直反射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的 3 个月内,以后由于神经系统的发展而被掩蔽。D.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5、所谓准备,就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准备是解释学习的关键。成熟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发展的过程不可能通过环境的变化而改变。E.自我调节的原则自我调节是生命现象固有的能力。自我调节还能加强成长天性的不平衡和波动。行为周期,2-5、5-10、10-第 3 页316,每一阶段都有平衡与不平衡相互交替的程序。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行为模式是指神经运动系统对于特定情景的特定反应。每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都标志着一定的成熟阶段。这些正常行为模式是成熟的指标。智能诊断就是以正常行为模式为标准进行比较,来对被检查儿童做出客观的鉴定。格塞尔把诊断的范围确定在动作能(粗动作,细动作) 、应物能(对外界刺激的分

6、析和综合能力) 、语言能(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供线索)和应人能(儿童对现实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四个方面。常模就是成熟的指标,是特定年龄阶段中某一行为模式的平均水平。每一个方面的发展状况,评定一个发展商数,一次测量可得到四个方面的 DQ 以表示相对水平。个体差异主要是量上的差异,决定质的关键是成熟。常模并不是每一个特定年龄的发展标准,而只是某一些特定年龄的发展的平均数。育儿观念:尊重儿童的天性是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2.对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的评析成熟概念的运用,使心理过程中的生物因素变得更为确定、更为具体。突出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为研究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3.成熟势力学说

7、的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在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利用成熟条件,及时教育全面理解成熟理论,积极进行文化传递儿童的“不成熟”也有独特价值,它有适应作用、准备作用、可塑作用。教育工作者应仔细揣摩儿童发展的特点、速度和质量,以达成儿童成熟的力量与文化适应之间的平衡。超越儿童生理成熟度的任何干预都会给儿童的正常成长发育带来近期或远期的伤害。一味的倡导提前教育甚至超前教育,不但严重损害了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还损害了儿童潜能的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的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甚至造成心理伤害和情绪伤害。幼儿阶段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应是“真善美”的教育,而“真善美”正是人类文化精华之所在。第

8、三章 行为主义发展理论1.华生经典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 什么是行为主义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其构成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第 4 页4刺激:外部环境或身体内部组织中的任何变化都是刺激,刺激必然属于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反应:被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肌肉或腺体的运动或变化就是反应。反应分为:遗传反应(明显的、潜在的)习惯反应(明显的、潜在的)反应还可分为:习得的反应、非习得的反应刺激和反应都属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S-R 成了行为主义理论的标记。最基本的刺激-反应的联结称之为反射。适应:指有机体通过运动改变了它的生理状态,刺激不再引起反应。2) 如何研究人类行为观察法是华生坚持并

9、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当一个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被一个替代刺激所引起时就形成条件反射。刺激可以替代,反应也可以替代。3) 行为主义的思维行为主义认为心理的实质是行为。言语是有声的思维,思维是无声的言语。华生按不同的言语形式将思维分为三类:习惯的思维、无声的思维、计划性思维。思维的机制是全身肌肉,特别是喉头肌肉的内隐活动。从发生的角度看,儿童的思维是从对白开始的,以后逐渐发展到嘴唇的微弱活动,最后变成无声的言词活动。思维的高级形式包括创造性活动,也都是言语活动。4) 行为主义的习惯当人的内外刺激所引起的活动不再是随机的,而是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有规则、有秩序后,习惯便形成了。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形

10、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习惯的单位。影响动作习惯形成的因素:年龄、练习的分配。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并形成习惯系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5) 行为主义的情绪情绪是身体对特定刺激作出的反应,情绪是内隐行为的一种形式。非习得的情绪反应是惧、怒和爱。家庭是儿童情绪发展的主要环境。父母是儿童情绪的种植者、培育者。情绪发展的机制是条件反射。6) 行为主义的人格人格是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要研究一个人的人格要对一个人的全部生活包括过去和现在的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儿童早期的行为习惯对成人人格的影响。改变人格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改变个体的环境来重塑个第 5 页5体。评析:1,使心理学从哲学的边缘跳入科学之

11、林 2,使心理学研究从主观内省转入客观经验研究 3,使心理学走出学院的围墙进入广泛的实用领域 4,对儿童心理和教育提供有益的指导原则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1) 行为的分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是由一种确定的刺激所激发的行为操作行为:是自发的而决不是由刺激引发的;操作性行为的研究不去考察那些机体内部可能会影响行为发生但又无法直接确定的因素;操作性行为不是一个单独的反应而是一类反应。2) 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强化是操作行为主义的核心概念,强化是使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行为发生频率的刺激。强化有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固定强化与偶然强化、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之分。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

12、行为。无论是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其结果都是增强反应的概率。积极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消极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消极强化与惩罚: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是为了消除行为,两者目的不同。斯金纳建议以消退取代惩罚,提倡发挥强化的积极作用。3) 儿童行为的变化行为塑造:斯金纳把人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为塑造,又称接近法。操作性行为的计量单位是反应率。为了控制儿童的行为,研究工作要具体地考虑四种条件的变化:第一基线、第一实验室、第二基线、第二实验期。方法:模仿疗法、随机强化法、代币法和厌恶刺激法4) 操作行为主义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主张采用程序教学法,原则:其小步子前进

13、、主动参加、及时反馈原则。5) 斯金纳的人格理论斯金纳利用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的强化程序来考察人格的发展和改变,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人格发展的目的。人格之所以不断改变其根本原因在于环境不断改变。评析:1,丰富了华生的 S-R 公式内容 2,立场比早期行为主义更坚定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第 6 页6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新行为。观察学习比模仿更复杂。观察过程包括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强化和动机 4 个过程。这 4 个过程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强化过程直接影响着人所注意的对象,对其他过程有不可分离的影响。2观察学习的模式:行为模式、言语模式、象征模

14、式、抽象模式、参照模式、参与性模式、创造模式、延迟模式。3社会学习的研究1攻击性,影响攻击性行为的观察学习受:家庭、社区文化氛围和信息传传播工具影响。家庭成员攻击性行为是影响为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做主要来源。2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靠训诫是没有效果的,有时强制的命令可能会奏效一时名单不会持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3行为决定因素,人、人的行为和环境三者“相互决定”论以及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创造环境的说法,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传统行为注意的重要突破,也是他的重要理论贡献。评析:1,观察学习更加接近儿童的真实学习 2,比早期行为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更科学。4.行为主义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1.创设丰富环

15、境,形成适宜学习的条件;2.积极运用强化原理,塑造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3.利用消退方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4.发挥榜样的作用,促进社会学习第四章 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理论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1) 关于梦的研究:梦是潜意识活动的表现,是研究本能的途径。性的需求起源于儿童期(泛性论)2) 本能与力比多力比多:是由正常的对象转移而无所发泄时的本能冲动。力比多与饥饿相同,是一种力量。力比多是游离不定的和不可摧毁的。力比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力比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停滞和退化两个危机。本能:是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营养本能。后期提出生本能与死本能的概念。本能

16、遵循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3) 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心理结构分为意识、潜意识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前意识。在自我与本能中,弗洛伊德建立了本我-自我-超我的新学说。本我是最原始的系统,它处于思维的初级过程,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难以接近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第 7 页7的性的内驱力和各种被压抑的习惯倾向。本我永远追求快乐原则。自我处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一面产生于本我,一面连接着现实。自我根据现实原则。自我的次级思维过程包括感知、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和记忆。当儿童从恋母情结中解脱出来并以父母自居时,便出现了超我。超我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叫良心,另一部分叫自我理想。自我和超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其中自我控制着本我的盲目激情,以保护机体免受伤害,而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具有是非标准,它可能会延迟本我的满足,也可能不让本我获得满足。关系:超我与本我一样是非理性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我的非理性表现在本能要求上,而超我的非理性表现在道德规则上。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