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和健康稿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010826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和健康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和健康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和健康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和健康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和健康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和健康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和健康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健康青少年承担着一个国家未来建设的重任,因此青少年的培养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我国,教育部门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一直在困扰着广大青少年,加之父母的望子成龙心理,对子女寄予的过高期望,使青少年的身上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又面临着巨大的人际关系压力。青少年处于青春期中,心理起伏较大。这种种方面导致了青少年的一系列心理问题,近两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自杀、自残、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等案件屡见报端媒体,呈上升态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

2、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心理健康是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而在广大的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是良好的。但是,当前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了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度较以前有了普遍的提升。而农村孩子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心理问题缺乏基本的认识,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是“不光彩的事” 、 “心理问题就是脑子有问题” 、 “孩子有问题做家长

3、也抬不起头” 。这些对青少年心理问题误解和歪曲的观念造成了农村家庭教育的空白点;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个和聊天软件的广泛使用使农村初中学生接触外界和不良的信息机会大大增加,再加上应试教育阴影的束缚,家长老师的机械性的高压,农村初中生出现大面积轻度心理问题。二、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压力大。 应试教育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这是当前导致我国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最主要的直接原因。(1)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忽视学生心理分离教育,如:有很多教师总是青睐于成绩好的学生,渐渐地学生心理就被无形的引导成畸形,有的教师不能及时地正确疏导学生,使学生变的乖戾、孤僻。(2)有的学校为了片面

4、追求升学率,没有正视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给学生加压,致使一些学生出现了心理紊乱。(3)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忽视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过分看管孩子,不许孩子和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玩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2、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学生大多自我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和学校,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产生孤独、寂寞、焦虑不安、甚至产生恐怖感。也有一些学生嫉妒性强,缺乏包容开放意识,造成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上只愿听恭维,不愿听批评;只准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3、早恋问题的困扰。初中生在生理

5、和心理上还未完全成熟,再加上媒体上的不健康内容的传播,学校和家庭对其性知识的教育羞于启齿,回避隐晦,不能正确对他们进行意识性渗透,因此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自己青春懵懂期的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导致恋爱的发生,也正由于早恋,导致他们整天“烦躁不安”影响学习。4、自尊与自卑交错。家庭经济的困难使得农村学生在学校的物质生活极为简朴,这对生活在城市的农村学生来说是很难寻求到心理平衡的,有的学生由于生理素质弱,因此会产生一种生活朴素,学习刻苦,性格内向,自尊心强,压力大的心理。5、骄傲自负心理。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好,或是长期担任班干部,或是经常参加比赛并获奖,或是自恃父母有钱有权而骄蛮无理等。进入中学

6、后不能正确对待以往的成绩和外在的条件,不习惯中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又没有继续学习的决心和行动,他们就产生失落、怨恨心理,总认为自己“失宠”被“冷落”没有人“关心”等。6、贪图享受心理。现在的农村生活好过了,一些家境较好的学生,家长宠爱有加,不愿让孩子吃一点苦,使他们逐渐变得好逸恶劳,怕苦、讲究吃穿、抗挫能力差。7、过分依赖心理。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上过于被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这部分学生往往容易造成流生。8、任性自私心理。当前有很大部分学生在家中完全以自我为中心,顶撞父母,不孝敬长辈,在学校里吃不得一点亏,不礼让同学,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有学生在班

7、级中人际关系不良,与老师同学关系紧张,他不但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反而觉得每个人都针对他,从而整天生活在怨恨和自暴自弃中。9、虚荣妒忌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学生无法正确对待比自己强的同学,对比自己强的同学、对被老师表扬的同学总是心存忌妒。10、盲目从众心理。有些学生无法正确看待其他同学的违纪行为,总认为“别人可以抄作业,我也可以抄”、“你敢抽烟、我也敢”, “你喝酒,我也喝酒”。有的学生将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和意识带到学校,拉帮结派,称兄道弟,“跟我兄弟过不去就是跟我过不去”、“谁敢欺负我兄弟我跟他拼命”“走,单挑”等成人化的语言方式也随处可以听到。11、孤僻离群。从农村走出来的中学生,当他们告别生养

8、他们的那片热土融入到高楼耸立、车水马龙的城市时,内心会涌起许许多多的感慨,更多的则是从此把自己封闭起来只埋头读圣贤书,不愿或者说是不敢勇敢地走出来去和别人交流,如此长期下去就会变得孤僻离群,既而产生孤独感。12、胆怯退缩。表现为与人打交道时紧张;在人多的时候不敢说话,不愿说话,眼睛不敢看人;在一些公共场合特别拘束、手脚不知往哪里放,说话起来前言不搭后语,局促不安,不参加集体活动等。三、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学生表现出来的多是内向性的不良心理行为,而外向性的行为较少。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村学生这些不良内向性的心理行为呢?通过归纳分析,可能有以下因素的影响:1、生理上的原因:初中生处理发育高峰

9、期,青少年身体成熟速度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性,同性别和不同性别之间都存着差异,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使得许多学生意识到自己不是孩子了。2、心理的原因:随着学生生理变化,“成人感”出现,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感”,总想摆脱对大人的依赖,师长在他们心中的权威降低,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增强,学生存在着强烈的逆反心理,情绪比较冲动不能克制自己,在兴趣和愿望上常有随意性、多变性,在感情上较封闭,不愿对别人敞开心扉。3、社会环境的原因:因为城市与农村的社会经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以及地理条件的限制,造成部分农村素质教育的相对落后。因而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个性缺乏充分发展,继而产生自卑心理和心理困扰。农村学

10、生一旦别人讥笑自己经济不宽裕,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4、家庭因素:大多数农村父母文化水平低下,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子女;相当一部分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方式,打骂就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使孩子产生一种负罪感,进一步转变为一种沉重的心理压力;家长对学生的希望太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便越来越大,容易产生自责及自我否定的心理行为。5、农村学生自身的不良个性:农村学生生活环境单纯狭小,进城里学校后发现很多没有经历过的东西,往往表现为不擅交际、沉默、抑郁,当感到与城里同学的差异时,有些农村同学表现出封闭,戒备,容易看到别人的毛病、缺点,与人相处时,首先将他人置于敌对位置,斤斤计较。这样做的结果,别人会觉得

11、不易接近,从而恶化自己的人际环境,很难被群体接纳。6、网络环境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农村中学生眼界比以前开阔,在网络条件下吸收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但是,由于农村中学生家长监管不到位,不会正确引导,致使学生无法将网络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不良信息无法正确分辩,再加上好奇心驱使,使得部分中学生以网络为媒介传播不良信息,偏离正确交往尺度,甚至参与网络犯罪。四、作为教育者,我认为在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采取以下对策: 1、学校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学校可以开办家长教育班,让家长首先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作用,懂得好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孩子至关

12、重要。2、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情感育人,要求教师树立全面的育人观,用良好的师德修养去感染学生。加强教师自身学习,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与相关培训学习,收集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资源和信息。利用问卷调查,个案咨询,团队心理辅导等方式加强学生心理保健指导,培养学生坚韧不拨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3、加强农村中学生心理治疗,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演讲、歌咏、体育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培养学生积极的情趣,对学生形成文明互助、友好竞争的习惯和合作的人际关系大有益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正确对待挫折,主动调节情绪,增强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

13、。4、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还可以聘请公安干警来上法制课等方式,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5、加强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和心理素质的观念。注意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培育其独立人格和坚强的品德。家长还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家长要改正一些,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同时又要调低期望值,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6、学生个人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增强适应能力、抵制诱惑能力和抗挫折能力。7、社会环

14、境。加强社会的调控职能,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教育投入的差距。筹集社会热心人士和企业的捐款成立教育基金或者教育贷款中心,帮助有需要的农村贫困学生,还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假期工的机会,让学生有锻炼的机会,增加其社会实践经验。还要加强社会文化建设,尽量避免让社会不良文化和诱惑侵袭纯洁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青少年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参考文献:1、黄少蒙,农村初中学生心理症状自评结果分析研究,网络科技时代,2008 年第 4 期。 2、陈安福,德育心理学,重庆出版社,1987 年 7 月。3、刘兴富,现代教育理论选讲,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年 2 月。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年。5、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5、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编著,青少年心理专题,教育出版社,2003 年12 月。6、刘华山, 学校心理辅导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