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000293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文化的内涵与结构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

2、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物态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 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与结构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

3、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是最核心的部分,其次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再次是世界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点:.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民族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性;.高度的民主性;.深广的群众性;.勇于改革的创造性。3.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内在契合性的表现1)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统一论哲学。本体或本源内在于现象或表象,现象或表象分有本体或本源。2)传统儒释道是中国古人生存智慧的结晶,富于实用理性,关注人生,注重历史经验,与马克思主义远承古希腊人文理性、近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人文主义和唯物主义传统,坚持历史实践的基本观点相通;3)中国文化有阴阳变易、对

4、立统一等丰富的辩证内容,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相通之处;4)儒家讲调和,也承认汤武革命顺天应人;讲民本、爱民、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讲夷夏之防,也讲大一统和世界大同。这些与马克思主义反抗压迫、追求平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相通。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为现代化事业提供智力支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为建设现代化事业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4)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5)使马克思主义文化焕发勃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思考题1.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蕴含着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勇于推进实践创新,尊重人民实践创造,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回答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中华大地,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富营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奋斗目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要求,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

6、始终与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特色,深刻说明它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2. 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

7、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

8、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紧密联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 如何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9、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

10、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思考题:1. 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和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与最大实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同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了曲折和失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和把握出现了偏差,提出的一

11、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之所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党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作出了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提出和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不发达的阶段,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2. 如何认识并切实抓住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背景、环境和条件,具有时间的长

12、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等特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必须敏锐地发现机遇,紧紧地抓住和用好机遇。21 世纪头 20 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但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科学判断的主要根据在于:一是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二是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更加成熟。3. 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与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

13、布局相一致,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既与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又更切合我国新的发展实际,更顺应人民意愿,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依法治国,

1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解放思想是前提,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和重要基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

15、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济建设思考题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为配置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其本质是以杜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高度发达的商品交换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市场和计划视为两种不同的

16、经济手段,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2. 为什么说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关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也是实现有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是实现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协调推进,由此实现的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3. 为什么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乡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比较落后,还存在技术含量低,经营方式落后、市场竞争力弱、资源短缺且过度开发等突出问题实现城乡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