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要素 教学设计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0998648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成要素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构成要素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构成要素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构成要素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构成要素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成要素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成要素 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授课章节及题目 形态构成要素授课时间 第 1 周 第 1,2 节 课 次 1 学 时 2教学目标与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含义掌握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对构成思维形成基本认识。学习造型形态基础知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 学 重 点:点的形象与构成教 学 难 点:线的形象与构成教学用具 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环节、时间 授课内容 教学方法课程导入(5 分钟)概论19 世纪 70 年代,日本从西方引进 DESIGN 一词,初译为“图案” ,20 世纪中叶,又译作“设计、意图” 。DESIGN 本意为设计、构思、绘制、计划(动词) ,名词为设计、图样、图案。构成设计的

2、观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活动。无论是在绘画还是在设计当中,都主张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放弃传统的写实,这种观念经过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风格派,以及在造型设计中影响最大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从新的思维方式、美学观念建立起一个新的造型原则、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也随之发展成为现代设计教学训练的基础。本世纪 70 年代以来,平面构成已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与印染设计、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舞台美术、商业美术设计、视觉传递等领域广泛运用。6-801、概论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形态构成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而“形态构成学”是一种现代造型艺

3、术学派,它区别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形态构成学”主要通过研究艺术造型的内在组织机构及其相应的内在关系,寻求艺术创作中偶然性中的必然成分(可以这样说,构成学的分析方法更加具有自然科学中的理性成分。当然,我们看到的“形态构成学”也具有它本身的独特性,它是一种依赖于人类观察而得到的视觉体验,所以“形态构成学”研究的展开必须立足于以人为主体的研究方式,这也是本课程着重阐述的主要观点之一。2、概念引入了“构成”这一概念,不论我们以平面、色彩、立体等等任何一个角度来论述都必须了解构成对这一学科的意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构成”解释为“形成”和“造成” ,也就是包括自然的创造和人为的创造。在现代艺术设计领

4、域中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对视觉造型要素的提取与重组。这样解释更为简单一些: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建立在对周围事物观察、分析、整理、理解、记忆等一系列过程中的,但并不是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得到我们充分的认识,人们往往选择感兴趣的、利于情感宣泄的事物来倾注更为详尽的认知。那么这就是一种提取。而重组就更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人类思维活动,在重组活动中常常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是模仿,其次是拆解,最后是重构。模仿是人们对已有事物的一种信赖与崇拜;拆解是人们对已有事物组成样式的好奇与不满足;重构是人对新空间的探索,同时重构也是为了消除某种心理上的不平衡而创造出来的新法则,人们可以在创造中得到心理上的平衡与愉悦。以上

5、三者均为人类的创作形式,是很难将其截然分开的。所以设计中的构成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它从思维方法到表现都是以自然与生活为依据,只是在创作过程中更强调人类的主观意志,更强调人类对自然世界的影响和作用而已。在其他的科学研究领域我们可以看到从宏观到微观或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方法,已经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研究方法,如物理研究中的分子、质子、中子、电子,生物学中的基因到生物组团等等,都揭示了不同事物构成的神奇之处。所以形态构成学同样也是以分解与重构的原则来研究人们对视觉形态的认识,与之不同的是形态构成的研究范围中加入人的视觉因素,使这种构成产生了更多的人文特征,它是一类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的边缘学科,涉及

6、到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艺术形态学多门学科。形态构成学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产物。3、起源与发展平面构成虽然是形态构成教学的初始阶段,但它介绍的却是形态构成学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不但适用干平面构成,同样也适用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等,本课程对平面构成的讲解着重体现在对构成要素的提炼及对构成规律的感性理解与灵活运用上。作为平面构成,给出的研究范围只界定在二维空间中,也就是几何学中的只具有 X 和 Y 轴空间数量的界面。平面构成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以点、线、面为构成基本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构成的课 时 教 案授课章节及题目 形态构成要素授课时间 第 1 周 第 1,2 节 课 次 1 学 时 2

7、教学目标与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含义掌握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对构成思维形成基本认识。学习造型形态基础知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 学 重 点:点的形象与构成教 学 难 点:线的形象与构成教学用具 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环节、时间 授课内容 教学方法课程导入(5 分钟)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为:点、线、面。任何形都离不开点、线、面,只要转化为平面构成中能够运用的形态,都必然是点、线、面的具体表现。6-80一、点1、点的形象(位置、形状、大小)位置:几何学中,点只有位置的不同,而没有形状和大小之分。但从艺术设计的角度讲,如果点不具有形,便无法作出视觉上的展现,所以在构成中

8、,点不但有位置,而且有形状和大小。形状:圆、方、三角、星形、偶发形等,只要它们小到一定程度时,都是点的视觉效果。一般来说,如果点过于小、轮廓不清、中空等都会显得较弱,而内部充实、轮廓明确,即使面积不大的点,也可以成为锐利醒目的点。就点的形状而言,圆点最具有点的特性,不论大小,都会有很强的点的特性。在平面构成中,通常用圆形来表示点,因为圆形比较简单,没有棱角和方向,最能体现点的单纯性。点的大小:点的大小是相比较而言,要结合与点相关的背景来比较。如:蓝天的飞机、大海中的船只、夜空的星星,都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大小,但是和大面积的背景比较,给人的视觉印象,只是一个点。所谓“近处为体、远处为点”就是这个道

9、理。2、点的视觉感受求心性:当平面上只有一个点时,视线就会集中到这个点上,成为视觉中心,吸引人的注意力。由于点具有细小单位的特点,所以能创造丰富多彩的新形态,具有简洁、生动、有趣的特点。其中单个点的存在还具有突出与强调的作用,集中人的视线,形成视觉中心。位置:点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同时,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当点在画面中间时,产生的是静态平衡,点离开中间,而靠边布置时,就会失去静态关系,而产生动的趋势。线的形象:在几何学中,线是没有宽度的,只有长度。但在平面构成中,线不仅有相对的宽度,而且宽度两侧形状也有可能不同。线的视觉感受:直线当点的移动方向不变时可以形成直线,直线让人感到坚硬、正直、力量和男

10、性化,又称“硬线” 。(1)垂直线:表示上升、端正、严肃,给人挺拔、雄伟、崇高的感觉,并且有将视线引向上、下的视觉效果。(2)水平线:表示稳重、静止,给人安定、沉着、开阔、平静的感觉,并使人感到松弛、休息,还有将人的视线导致横向而产生宽阔的视觉效果。(3)斜线:表示不安定,给人活泼、惊险和运动之感。当斜线与其它线相交时,远离交点的一端有引导视线向前扩展的效果,指向交点的一端有引导视线向内收缩的效果。折线:折线给人以起伏、循环、锋利、运动的感觉,利用折线富于变化的特性,可取得生动的艺术效果。曲线:又称“软线” ,给人以柔和、圆润、流动、丰满和女性化的感觉。综上所述,直线的视觉效果偏重于静态,较为理性;水平线平和稳定;垂直线硬挺沉稳;向上倾斜的线具有上升积极的感觉;向下倾斜的线则有沉降消极的感觉。曲线较直线更具动感、柔和且带有弹性;折线带有波动性。线也可以有不同的“性格” ,用尺规画出的线理性强,具有冷静而坚强的视觉印象;徒手绘制的线感性强,在描绘时心理的波动可使线的力量、速度、方向产生微妙的变化。作业1,点的构成 20*20cm2,线的构成 20*20cm教学反思 启发学生的思维,突破学生日常思维,结合本课的教学,学生对于点,线的理解比较系统,但是对于点和线的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还需要加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