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天津卷物理部分(附解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989106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天津卷物理部分(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6年高考天津卷物理部分(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6年高考天津卷物理部分(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6年高考天津卷物理部分(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6年高考天津卷物理部分(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天津卷物理部分(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天津卷物理部分(附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物理部分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我国成功研发的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堪称隐身飞机的克星,它标志着我国雷达研究又创新的里程碑。米波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的波长在 110m 范围内,对该无线电波的判断正确的是()A、米波的频率比厘米频率高 B、和机械波一样

2、须靠介质传播C、同光波一样会发生反射现象 D、不可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答案】C【解析】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光可以发生反射现象。根据 f= 可知,波长越长,频率越低,故米波的频率比厘米频率低,故 A 错误;无线电波不需要介质传播,故 B 错误;无线电波同光波一样会发生反射现象,故 C 正确;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所以无线电波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故 D 错误。【考点】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机械波。【点评】本题要注意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但是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2、如图是 a、b 两

3、光分别经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后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则()A、在同种均匀介质中,a 光的传播速度比 b 光的大B、从同种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 a 光临界角大C、照射在同一金属板上发生光电效应时,a 光的饱和电流大D、若两光均由氢原子能级跃迁发生,产生 a 光的能级能量差大【答案】D【解析】根据图象比较干涉条纹间距大小,再根据 判断波长,从而判断频率大小,频率大的折射率大,根据 n= 判断传播速度,根据 判断发生全反射时临界角大小,光电效应时饱和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a 光的频率大,则能量大。由图可知 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 b 光,根据 可知,a 的波长小于 b光,则 a 光的频率大于

4、b 光,a 的折射率大于 b 光,根据 n= 可知,在同种介质中传播时 a 光的传播速度比 b 光的小,故 A 错误;根据 可知,同种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 a 光临界角小,故 B 错误;光电效应时饱和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所以无法判断饱和电流的大小,故 C 错误;因 a 光的频率大,故若两光均由氢原子能级跃迁产生,则产生 a 光的能级差大,故 D 正确。于向右为正方向,振子位于 N 点时开始计时,所以 0 时刻位移为正,在正向最大位移处,将向左运动,即向负向运动,故 A 正确。【考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象比较干涉条纹间距大小从而得频率

5、大小,明确光电效应时饱和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也有关系,知道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难度适中。3、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之后发射“神州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假设“天宫二号”与“神州十一号”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实现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追上空间实验室实现对接B、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实验室减速等待飞船实现对接C、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D、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

6、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答案】C【解析】正常运行的卫星若加速则所需向心力大于万有引力做离心运动,若减速则所需向力小于万有引力做向心运动运动,据此分析各选项。在同一轨道上运行加速做离心运动,减速做向心运动均不可实现对接则 AB 错误;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则其做离心运动可使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则 C 正确;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则其做向心运动,不可能与空间实验室相接触则D 错误。【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点评】明确正常运行的卫星加速做离心运动会达到高轨道,若减速则会做向心运动达到低轨道。4、如图所

7、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级板都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固定在 P 点的点电荷,以 E 表示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P 表示点电荷在 P 点的电势能, 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A、 增大,E 增大 B、 增大,EP 不变 C、 减小,EP 增大 D、 减小,E 不变【答案】D【解析】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极板上的电量不变;根据电容器的定义式可分析电容的变化,再根据决定式分析电压的变化,从而分析静电计指针夹角的变化;根据 U=Ed 分析电场强度的变化;根据电势与电势差之间的关系可分析 P 点电势,

8、再由电势分析电势能的变化。电容器与电源断开,故电量不变;上极板向下移动时,两板间的距离减小,根据 C= 可知,电容 C 增大,则根据 C= 可知,电压 U 减小;故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两板间的电场强度 E= = = ;因此电场强度与板间距无关,因此电场强度不变;再根据设 P 与下极板距离为 l,则 P 点的电势 P=El,电势能 EP=ELq; 因此电荷在 P 点的电势能保持不变。故 D 正确,ABC 错误。【考点】电容器的动态分析。【点评】本题考查电容器的动态分析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掌握电容的决定式和定义式;同时注意要掌握相关结论的应用,如本题中可以直接应用结论:当充电后断开电源时,如果

9、只改变两板间距离,则两板间的场强度不变。5、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在交流电源上,图中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 向上滑动时,R1 消耗的功率变大B、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 向上滑动时,电压表 V 示数变大C、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 向上滑动时,电流表 A1 示数变大D、若闭合开关 S,则电流表 A1 示数变大,A2 示数变大【答案】B【解析】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 向上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大,因输出电压不变,则总电流变小,据欧姆定律确定各表的示数变化。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 向上滑动时,电阻变大,则干路电流变小,则 R1 消耗

10、的功率变小,故 A 选项错误;干路电流变小,R1 分压变小,则电压表 V 的测量的电压变大,示数变大,则 B 正确;因输出电流变小,则输出功率变小即输入功率变小,电流表 A1 示数变小,则 C 错误;闭合开关 S 并联支路增加,电阻变小,则副线圈即 R1 的电流变大,分压变大,则 R2 的分压变小,电流变小,电流表 A1 示数随副线圈电流的变大而变大,则 D 错误。【考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点评】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本题中 P 的移动与电键的闭合均会引起电阻的变小,再由电路的联接关系可分析各表的示数的变化,可见明确电路的结构是求解的关键。二、不定向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每小题

11、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6、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B、查德威克用 离子轰击 获得反冲核 ,发现了中子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D、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答案】AC【解析】明确人类对于电磁波以及原子结构研究的物理学史,注意 B 中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从而明确发现物。根据物理学史可知,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

12、于光的电磁理论;故 A 正确;查德威克用 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中子,但不是获得反冲核,故 B 错误;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故C 正确;卢瑟福通过对 射线散射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 D 错误。【考点】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物理学史。【点评】本题考查对物理学史的掌握情况,要注意准确记忆相关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并能准确用所学规律进行分析,绝不能似是而非。7、在均匀介质中坐标原点 O 处有一波源做简谐运动,其表达式为 y=5sin( t),它在介质中形成的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好传播到 x=12m 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A、此后再经 6s 该波传

13、播到 x=24m 处B、M 点在此后第 3s 末的振动方向沿 y 轴正方向C、波源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 y 轴负方向D、此后 M 点第一次到达 y=3m 处所需时间是 2s【答案】AB【解析】根据质点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从而求得周期,再由 v= ,确定波速,进而可求得某段时间内的波传播的距离;根据 M 点振动的时间,结合周期,从而判定M 点的振动方向;简谐波传播过程中,质点做简谐运动时,起振方向与波源起振方向相同,与图示时刻波最前端质点的震动方向相同;根据此时 M 点的振动方向,再结合末位置,从而确定运动的时间。波的周期 T= =4s,波长 =8m,波速 v= =2m/s,再经过 6s,波传

14、播的距离为 x=vt=12m,故该波传到 x=24m 处,故 A 正确;M 点在此时振动方向向下,则第 3 秒末,即经过了 0.75T,该点的振动方向沿 y 轴正向,故 B 正确;因波传到 x=12m 处时,质点向 y 轴正向振动,故波源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 y 轴正向,故 C 错误;M 点第一次到达 y=3cm 位置时,振动的时间为 t= =1s,故 D 错误。【考点】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点评】考查由表达式来确定角速度与周期,并掌握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同时并判定某质点经过一段时间时,所处的振动方向,或由所处的位置,来判定所经历的时间。8、我国高铁技术处于

15、世界领先水平,它是由动车和拖车组合而成,提供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叫拖车假设动车组各车厢质量均相等,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同,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同,动车组在水平直轨道上运行过程中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某列动车组由 8 节车厢组成,其中第 1、5 节车厢为动车,其余为拖车,则该列车组()A、启动时乘客受到车厢作用力的方向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反B、做匀加速运动时,第 5、6 节与第 6、7 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 3:2C、进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成正比D、与改为 4 节动车带 4 节拖车的动车组最大速度之比为 1:2【答案】AB【解析】根据受力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

16、分析车厢之间的作用力;根据动能定理分析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当牵引力和阻力的大小相等时,动车的速度达到最大值,由此可以求得将非动力车改为动力车的数量。设每节动车的功率为 P,牵引力为 F,每一节车厢的质量是 m,阻力为 kmg,启动时乘客的加速度的方向与车厢运动的方向是相同的,所以乘客受到车厢作用力的方向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同,故 A 错误;做加速运动时,有两节动力车厢,对整个的车进行受力分析得:2F8kmg=8ma;对 6、7、8 车厢进行受力分析得:F13kmg=3ma;对 7、8 车厢进行受力分析得:F22kmg=2ma;联立可得:。故 B 正正确;设进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为 s,则:可得:s= ,知进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故 C 错误;当只有两节动力车时,最大速率为 v,则:2P=8kmgv,改为为 4 节动车带 4 节拖车的动车组时:4P=8kmgv所以: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