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历史新课程高考复习的策略研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098840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8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历史新课程高考复习的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历史新课程高考复习的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历史新课程高考复习的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历史新课程高考复习的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历史新课程高考复习的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历史新课程高考复习的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历史新课程高考复习的策略研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 历史新课程高考复习的策略研究,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朱 可,前言 新课程带来的新困惑: (1)新课程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2)新高考会怎么考? (3)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蕴涵哪些新意?体现什么导向? (4)高考应该怎么复习才有效? 高考复习中的新课题: (1)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的结合在高考中会如何体现? (2)传统高考历史复习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一、试题的基本导向命题的基本思路二、复习的基本策略三、解题的基本技巧,一、试题的基本导向命题的基本思路,1内化历史常识 概念:常识普通知识历史学习的必要积淀,否则,所有的分析与感悟都会偏离方向。 例证:恩格斯在德国状况中所讲的:

2、“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分析:资产阶级皇帝封建帝王一生都在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导向:常识课本知识 僵化的概念文化素养 命题思路:文科综合试卷应该体现体现“动”感不能太死,要体现”史味”。,试题举例1: 2006年上海试卷考查“避讳” 2007年文科综合试卷第12题考查“谥号”“尊号”“年号”“庙号” 2008年文科综合试卷第12题考查: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的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

3、水之南 。 分析:超越了教材知识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 有效地阅读史书明确史实概念。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内化历史常识。,试题举例2:(山东卷):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五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2渗透史料意识 概念: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史学成果必要的支撑。 引申:史料鉴别与分析历史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 导向:对史料的有效解读才是历史学习的真谛所在。 命题思路:文科综合试卷应该拥有“精”心试题要精确反映历史的学科特点,体现学科能力“史味”浓,史法清,试题举例1: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

4、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 解题要领:理解试题史料。 解题思路:洋务运动创办企业的两种形式军用企业与民用企业。 民用企业管理方式官办、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 材料明显体现官督商办。江南制造总局军用企业的典型,发昌机器厂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代表,耶松船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资本输出的产物,答案只能是B。,试题举例2(新考纲样卷) 12. 记载: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有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5、。你认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3拓展人文精神 概念:人文性依据一切既有的知识并以独特的态度和方法对人和社会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关注社会、贴近现实、形成感悟。 引申:文科综合考试成败的关键新课改在考改中渗透的标志。 命题思路:文科综合试卷应该含有“文”章体现人文性 试题举例1(新课程考纲样卷)“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为纪念一位著名词人所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 A苏轼 B陆游 C李清照 D辛弃疾,试题举例2:,(宁夏卷):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

6、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4深化辨析能力 概念:历史问题科学论证、合理分析。 引申:自主学习需要良好辨析能力;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积淀;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过程与方法辨析。 例证:评析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时势造英雄;英雄迎时势。 程序:英雄人物出现的时势客观因素分析 英雄人物的英才大略分析 举例:秦始皇、拿破仑、华盛顿等 命题思路:文科综合试卷应该强调“活”性、突出“合”力避免死记硬背,

7、强调分析、综合探究,试题举例1: 2008年文科综合卷第37题第(3)问“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答案: “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与管理能力” 。 分析:基本辨析能力:工业革命后,社会迅速发展,要求具备较高知识水平与管理能力的人才。 较高辨析能力:结合工业革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分析出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专业化、制度化的要求更高的结论。 结论:能力要求偏高,超越了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举例2: 新课程样卷:材料一,皇帝,内阁,六部,(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相比发

8、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变化:取消宰相制,设置内阁制 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分析:内阁制的设置为什么君主专制反而加强了? 此内阁与英法的内阁一样吗?君权与相权的斗争结果如何?,5.凸显创新思维 概念:独特的思维品质过去存在的事物进行的一种理性、科学的质疑与反思,并根据科学的分析和推理得出新的结论。 解释:新颖不墨守成规、破旧立新; 独特别出心裁; 目的有社会价值指对人类、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如重大的发明、创造和革新。 习惯性看法和固定的思维框架是创新意识的大敌。 命题思路:文科综合试卷应该凸显“新”意新的史观、新的史论、新的史法,试题举例

9、1: 2004年上海历史高考卷第24题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二、新课程高三复习的基本理念必须做到的“六个到位”1.导向的关注有没有到位 (1)关注试题(略) (2)关注考纲与参考样题 A体会命题意图题型、分值分布、试卷结构如综合题的关注。 B分析考查重

10、点细化考点、拓展重点、串接难点如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容;古今中外的结合。 C明确出题方向关注热点、联系史实、分析梳理 *金融危机罗斯福新政;*奥巴马就职中美关系的重新定位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建交30周年)*建国六十周年民主革命的进程等,(3)关注教学指导意见新老版本教学指导意见比较,2.整合的意识有没到位 现状:模块化、专题式编写存在知识漏洞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模块分立不能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哲理。 方向:尽可能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 形式:整合适当进行通史复习构建必要的知识体系与结构。 途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通史复习的时间。(学生状况好,知识结构够相对完备,第一轮可以进行专题

11、;学生如果结构较差,可以先进行通史复习) 轮次: 第一轮按照教材进行模块复习 第二轮对模块进行重组复习 第三轮在回归教材的同时,适当结合热点进行解题训练,整合范例: (1)以历史的阶段为线索进行整合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近代中国的民主解放潮流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以相关知识为线索进行整合 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及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与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关系。,3 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没有到位(1)有效阅读掌握基本史实概念:阅读简单的浏览思考、理解,得出新认识。举例:百家争鸣 “面对乱世,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

12、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拓展: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乱世? 在这样的乱世当中,儒家思想提倡“在人人道德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能行得通吗孔子的儒家思想能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吗? 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2)能否进行有效梳理,形成基本框架现状:专题式、模块化教师不适应; 跳跃性强的特点学生不适应。思路:以模块、专题为蓝本,随时注意迁移与梳理,使专题间、模块间的史实随时联系,形成基本框架。举例:日本明治维新时采取了“承认土地私有”的政策。引申: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日本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貌似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措施? 该措施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益吗?强行把农民

13、与土地分离是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劳动力和扩大国内市场的有效手段。,(3)能否进行有效拓展,渗透基本常识概念:历史学习的真正目的掌握基本史实的,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引申:常识型知识可适当拓展。如秀才、举人、进士是怎么产生的?状元、榜眼、探花是怎么回事?“连中三元”指的是哪三元?拓展:甲子年、乙丑年天干地支与现代的公历换算。 诗词的基本格律、公元纪年等,(4)是否掌握有效的分析能力,进行合理性辨析概念:过去性严谨、理性的辨析能力去复原能够史论结合、以史带论,进行理性思考。举例: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辨析:封建专制统治是如何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 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在

14、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封建自然经济日渐受到冲击的中国能否自己走上资本主义之路呢? 东方国家如中、日的资本主义发展为什么会不如英、法等西方国家顺畅呢? 假设中国的戊戌变法能够成功,中国是否也会像日本一样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呢? 要求:让问题意识随时存在于学习的各个环节,蕴含在整个学习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能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问题。,(5)能否对历史情境进行有效地营造概念:指历史事件发生以及历史人物活动所处的时间、空间以及其时代背景拉近学生与遥远历史的距离,产生对历史的亲近感。举例:假如你生活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初期,你有可能A试乘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 B使用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C在法国的巴黎看到电力铁路的开通 D从报纸上看到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拓展:历史情境的营造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有助于学生认识历史、感悟历史,让学生通过情境,缩短历史距离,产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科学与严谨的精神,不能随意地虚构历史情境,甚至歪曲、捏造历史情境,否则,历史感的缺失会造成对历史的误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