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甸子村国家级生态村建设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960347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甸子村国家级生态村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东甸子村国家级生态村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东甸子村国家级生态村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东甸子村国家级生态村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东甸子村国家级生态村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甸子村国家级生态村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甸子村国家级生态村建设规划(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甸子村国家级生态村建设规划1总论 11 任务由来 东甸子村隶属于农安县伏龙泉镇。为把东甸子村建设成为一流的经济、社会、环境强村,村民委员会按照伏龙泉镇总体规划,立足村情,着眼未来,科学地预测了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趋势,制定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并一直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首要的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编制并实施了“东甸子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使区域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集中力量规划、整治、建设村域生态环境,综合地对全村发展优势进行科学分析,认为生态建设对全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

2、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全村的生态品位,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把东甸子村打造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强村,东甸子村民委员会决定对东甸子村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进一步规划。按照我国环境保护“ 三同步三统一” 的方针,根据 伏龙泉镇总体规划和东甸子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东甸子村民委员会、农安县环境保护局和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等单位对东甸子村所辖范围的环境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特编制“东甸子村国家级生态村建设规划” 。1.2 编制依据1.2.1 主要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年;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4 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年;(7)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 年 11 月;(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282 号文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关于印发 “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 ,2002 年 5 月;(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2101 号文件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 ,2002年 7 月;(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192 号文件关于印发“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的通知,2006 年 12 月;(11)吉林省

4、人民政府吉林省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1 年 9 月;(12)长春市人民政府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 )年;(13)伏龙泉镇总体规划。(14)东甸子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2007-2020 年)。1.2.2 执行标准(1)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2006 年 12 月;(2)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05 年 11 月;(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5)城市区域标准(GB3096-93);(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

5、.3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3.1 指导思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三同步三统一” 的环境保护方针,为创造东甸子村良好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环境管理与环境建设相结合、集中控制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努力改善村域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1.3.2 规划原则(1)“ 三同步三统一” 原则城乡建设、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协调的发展。(2)

6、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本村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3)防治与保护并重、保护与建设并举原则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4)重点突出,统筹兼顾原则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既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的空间。(5)相容性原则坚持将村域传统风貌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6)服从区域总体规划和区域环境保护规划

7、原则东甸子村国家级生态村建设规划服从“农安县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规划”、“农安县城建规划” 、“农安县环境保护规划”和“ 伏龙泉镇总体规划”。注意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7)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统一原则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与可操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适度的超前性。1.4.1 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1.4.1 规划范围依据东甸子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范围,并根据具体内容分别确定规划范围如下:全村现辖8 个自然屯,15 个村民小组,全村幅员面积 1714h

8、。东甸子村土地利用现状详见附图 2(1)水环境:包括全村域;(2)大气环境:全村域 1714h;(3)声环境:以中心居住区为主,兼顾全村域;(4)生态环境:包括全村域。1.4.2 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2006 年;近期规划年:2007-2010 年;中期规划年:2011-2020 年;本规划的编制本着近、中期详细规划,远期科学构想和超前预测的方法进行,并将在实施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予以逐步完善和提高。1.5 规划重点(1)时限上,着重在近中期,适当兼顾远期。(2)地域范围上,将东甸子村进行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体现平原村庄的风貌特色,逐步建设成花园式村庄。(3)内容方面,重点在水、气、声、固

9、体废物环境保护,防治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1.6 技术路线详见图 1-12规划区环境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2 地理位置东甸子村位于农安县西北部,距农安县政府所在地农安镇 45 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 4425东经 124038,距伏龙泉镇政府 3 公里。伏龙泉镇地处公主岭、长岭、农安三县(市)交界处。西北部与白城草原接壤,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交通十分便利,是两市五县的交通枢纽。2.1.2 地质地貌东甸子村位于吉林省西部草原边缘地带,地处松辽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属典型的台地地形,有许多沟谷发育,平均海拔高度一般在 160-250 米之间,土壤主要为砂土、黑土、栗钙土、盐土,肥力较高,

10、土层厚度 60-110,PH 值 6.5-7.6,该区地层以中生代和新生代组成的基岩出露较多,第四纪地层广泛分布,地质构造受新华夏式构造控制。2.1.3 气候该区属中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较充沛。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而漫长多逆温。年平均温度 4.6C,极端最高气温 38C,极端最低气温-34.8C。年有效积温 2850C。年平均风速为 4.4m/s,最大风速 19.5 m/s,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sw),年平均发生频率为 15%,静风频率为 5%。年平均降水量为 510,蒸发量为降水量的 3 倍。最大积雪厚度为 18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

11、612.1h,无霜期 143d。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为 521kJ/2。多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 171,初冻时间在 11 月中旬,完全解冻时间一般在次年的 5 月中旬。2.2 资源概况2.2.1 土地资源东甸子村全域土地面积 1714h,其中耕地面积 1278h,林地面积 268h,草原面积 150h,水域面积 18h。土壤类型为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作物单产高。土壤 pH 值 7.4,未受有害重金属的污染。2.2.2 森林资源东甸子村属内蒙植物区系,原以草原植被为主,由于开发的历史较早,村内已无大片原生植被,森林以人工林为主,树种主要为杨树,人工杨树防护林面积达 251h,占林地总面积的

12、 93.8%。除杨树外,其中尚有少量柳树、榆树等树种。2.2.3 水资源东甸子村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以潜水为主。含水层厚度为 10-20m,水位埋深 5-20m,单井出水量 10-30t/h。地下水总储量 4800 万立方米,人均地下水资源占有量 1.28 万立方米,有小型水库一座,水面 10h,蓄水量 28 万立方米。2.2.4 农副产品资源养殖业是东甸子村的第一大产业,养殖方式为集约化养殖和农户自养相结合,2006 年养殖业产值 1318 万元,占总产值 39%。种植业是东甸子村的第二大产业,玉米是种植的主体,2006 年播种面积 1175h,占耕地面积的 95%,产量达 1450 吨,产

13、值 1200 万元。占总产值 35%。瓜菜种植面积为 80h,另有少量的园艺特产。2.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3.1 社会发展概况东甸子村共辖 8 个自然屯,15 个村民小组。截至 2006 年,全村现有人口 2650 人,其中劳动力 1250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迁出大于迁入,人口呈负增长状态。劳动力人口素质较低,8%以上在初中文化程度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劳动力总数的 5%。人口以汉族为主。2.3.2 经济发展概况2006 年,全村生产总值为 3400 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为 1294 万元,约占 38%;养殖业产值为 1318 万元,约占 39%,其它各项约占 23%,主要为

14、商贸流通、劳务输出等。截止到 2006 年;村集体积累 26 万元,债务 1 万元,债权 2 万元。东甸子村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间关联度小。养殖业是东甸子村的第一大产业,养殖方式为集约化养殖和农户自养相结合,其中猪年出栏 2 万头,牛存栏量为 1200 头,鹅年出栏 10 万只。种植业是东甸子村的第二大产业,玉米是种植业的主体,2006 年播种 1175h,约占耕地总面积约 60%,瓜菜种植面积 80h,其它为少量的园艺特产等。产业发展带来了农民收入的提高,2006 年人均收入达 5600 元。3.东甸子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要点3.1 社会经济生态发展规划要点3.1.1 社会经济规划要点经济

15、总量:2006 年底东甸子村生产总值 3400 万元,规划到 2010 年,生产总值达到 5000 万元,到 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 8000 万元,年增长率分别为 15%和 6%。产业结构:到 2020 年,高效精细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农业产业化发展粗具规模,绿色农产品品牌效应有所扩大,并带动周边农业发展,其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招商项目投资规模:到 2020 年,东甸子村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为 3 亿元。3.1.2 村域总体规划要点人口:到 2010 年,人口将减至 2600 人;到 2020 年,规划人口为 2550 人。村屯合并规划:到 2020 年,实现村屯完全合并,居住集中在中部居住区内,

16、分散务工,达到最终合并目标。村域空间结构:采取“强化中心,培育轴线,分区调控” 的发展战略。强化中部村庄建设区,培育蔬菜基地、工业区、畜牧区和一般农田区。基础设施:实现硬化的户户通,强化电力、通讯和广播电视设施;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和文化事业,环境保护:到规划期末,全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保护地下水源,严控污水排放,使整体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保护和发展现有林地,大力建设农田防护林,限制有污染的项目发展,恢复部分生态环境,建设成国家级生态村。3.2 区域发展规划划分(1)等级结构根据加强中心,合理划分战略,将本村按其等级分为“一心三片” 的空间格局,即行政商贸中心和两个居民住宅区、水域绿化片区。(2)空间网格结构规划期,东甸子村采取“强化中心,培育轴线,分区调控” 的发展战略。中心指中部村庄建设区,除居住功能外,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