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教学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959278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物理》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筑物理》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筑物理》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建筑物理》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建筑物理》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物理》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理》教学大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物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807414265课程名称:建筑物理 英文名称: Architectural Phys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96 讲课学时:80 实验学时:16学分:6适用对象: 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设计基础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建筑物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基本目的和任务: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实验演示和课外作业与调研,使学生掌握建筑热工学、建筑光学、建筑声学的基本知识,为结合建筑学专业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并使学生能适应今后工作中对建筑物理(声、光、热等)知识的需要。高级目的和任务:通过该课程

2、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建筑设计中的能耗、节能、低碳、绿色、生态、环境理念,为将来设计工作中有意识的利用这些理念奠定基础,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二、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建筑热工学的基本原理和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原则;掌握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防潮设计,以及日照、遮阳、自然通风方面的设计。2理解建筑采光和照明的基本原理;掌握采光设计标准与计算;了解室内外环境照明对光和色的控制;了解采光和照明节能的一般原则和措施。3.理解建筑声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城市环境噪声与建筑室内噪声允许标准;掌握建筑隔声设计与吸声材料和构造的选用原则;了解建筑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的一般原则;熟悉室内音质评价的主要指标以及音质

3、设计的基本原则。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 建筑热环境部分第一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内容:建筑中的几种传热现象,建筑围护结构传热基本方式,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室内热环境及其评价,室外热环境因素,建筑热工分区与设计指导原则。要求: 正确描述建筑的传热现象 导热、对流及辐射传热机理 不同物体表面的辐射特性 一维平壁传热过程 露点温度及相对湿度概念 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 人体热平衡方程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第二章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及计算内容:稳定传热、周期性不稳定传热计算。要求:1) 掌握一维稳定传热计算2) 围护结构内部温度的计算3) 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4) 谐波作用下围护结构

4、的热特性指标5) 谐波作用下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难点:1)衰减倍数与延迟时间的概念及计算第三章 建筑保温设计内容:建筑保温综合处理原则,外墙和屋顶的保温设计,外窗、外门和地面保温设计,特殊部位保温设计,被动式太阳能利用设计初步。要求:1、 掌握最小传热阻确定2、 了解不同类型绝热材料的性质3、 掌握建筑内保温、外保温的构造做法及优缺点4、 了解外门、外窗及地面的保温设计5、 热桥保温设计难点:1)热桥内表面温度计算第四章 建筑防潮设计内容:材料的吸湿、外围护结构的水分迁移、防止和控制冷凝的措施。要求: 掌握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过程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检验和计算 防止和控制冷凝的各种构造措施难点:1

5、)采暖期水蒸气的允许增量计算第五章 建筑防热设计内容:建筑防热综合途径,建筑防热控制指标,屋顶和外墙的隔热设计,自然通风,窗口遮阳要求:1) 理解室外综合温度概念2) 掌握隔热设计标准及其计算3) 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4) 谐波作用下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5) 谐波热作用下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6) 外围护结构隔热构造做法7) 自然通风机理和设计措施8) 窗口遮阳设计及其计算难点:1)周期性谐波作用下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计算第六章 建筑日照设计内容:日照基本原理,棒影图的应用。要求:1) 了解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规律2) 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的确定3) 掌握棒影图制作过程4) 利用棒影图求解建筑阴影、日照时

6、间、窗口遮阳难点:(1)日照时间分析(2)建筑防热设计控制指标(3)屋顶外墙的隔热设计(4)窗口遮阳(5)房间的自然通风第二篇: 建筑光环境第一章 建筑光环境基本知识内容:眼睛与视觉,基本光度单位及应用,材料的光学性质,视度及其影响因素,色度学基础。基本要求:1、了解人眼睛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2、理解视觉活动的特点。3、掌握基本光度单位及其应用。4、掌握不同材料的光学性质。5、理解视度概念及不同因素对视度的影响。6、理解眩光的概念,掌握减轻和消除眩光的措施。7、理解颜色的基本属性,掌握光源的色温和显色性。重点:光的概念,光谱光视效率,光度单位,扩散反射和透射材料,眩光及其控制措施,光源的色温和

7、显色性。难点:光谱光视效率,照度与发光强度的关系,亮度与照度的关系,朗伯余眩定律,孟塞尔表色系统,色温,显色指数。第二章 天然采光内容:光气候和采光标准,采光口类型及特征,采光设计的理论与方法,采光计算。基本要求:1、了解天然光的组成和影响因素。2、了解我国光气候概况。3、掌握采光系数的概念、采光系数标准植。4、掌握我国光气候分区及光气候系数 K值5、掌握侧窗采光与天窗采光的类型和采光特点。6、学会采光设计的步骤和设计方法。7、了解中小学教室采光设计与美术展览馆采光设计。8、掌握采光计算方法。重点:采光系数,采光系数标准值,光气候分区及光气候系数 K值,侧窗采光与天窗采光的类型和采光特点及其改

8、善措施,采光计算。难点:侧窗采光与天窗采光的采光特点及其改善措施,采光计算。第三章 建筑照明内容:人工光源,灯具,室内工作照明,环境照明设计,绿色照明工程。基本要求:1、掌握常用人工光源的光学特性。2、掌握灯具的光特性和常用分类3、理解室内工作照明的目的与要求。4、掌握室内工作照明的步骤:照明方式、照度数量和质量要求,光源与灯具的选择、灯具的布置。5、理解利用系数的概念,掌握照明计算方法。6、了解工作照明设计实例。7、了解室内环境照明设计方法。8、了解室外环境照明设计方法。9、理解绿色照明工作的概念,掌握照明节能设计措施。重点:人工光源的光学特性,灯具的光特性,照明方式,照度数量和质量要求,光

9、源与灯具的选择,利用系数法,照明节能设计措施。难点:灯具的配光曲线、灯具的布置、利用系数法。第三篇: 建筑声环境第一章 建筑声学的基本知识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计量与人耳的听觉特性。基本要求:1、了解振动的概念,理解声波的产生过程。2、掌握波阵面的概念,了解不同介质中的声速。3、理解惠更斯原理。掌握声波饶射和反射特征。4、理解干涉和驻波原理,理解声能的反射、适吸收系数。5、掌握声音计量单位,理解“级”的概念,掌握声压级的叠加计算。6、掌握声音的响度级、总声级的概念,理解声源的指向性、频谱的概念。7、掌握人耳听觉的三个效应。重点:声波的概念,声波的传授特性,虚声源, “级”的概念,频程(

10、倍频程) 。难点:“级”的概念,频程的概念,驻波原理。第二章 室内声学原理内容:声波在室内的传授与几何声学,室内声场,混响与混响时间计算公式,室内声压级计算,房间共振和共振频率。基本要求:了解声波在室内的传授特征。1、理解室内声音的增长、稳态和衰减过程。2、理解混响的概念,掌握混响时间计算公式及其意义。3、掌握室内声压级计算公式。4、理解房间共振和共振频率的简并。重点:混响时间概念,混响时间计算公式及其正确性评价,室内声压级计算公式。难点:混呼过程,房间共振,共振频率的简并现象。第三章 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内容: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的分类,多孔吸声材料,空腔共振吸声结构,薄膜、薄板吸声结构,特殊吸

11、声结构。基本要求:1、掌握常用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的作用与分类。2、掌握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特性。3、掌握空腔共振吸声结构吸声特性。4、掌握薄膜、薄板吸声结构吸声特性。5、了解特殊吸声结构吸声特性。重点:吸声材料与吸声作用与分类,各种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的吸声特性。难点:各种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的吸声原理。第四章 室内音质设计内容:室内音质评价标准,厅堂容积的确定,厅堂的体形设计,室内的混响设计,室内电声设计,各类厅堂的音质设计。基本要求:1、掌握室内音质评价 的主客观指标。2、掌握厅堂每座容积建议值。3、掌握厅堂体形设计方法,理解体形设计的五项原则。4、了解各类厅堂最佳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5、掌握混

12、响时间计算步骤及室内材料的选择布置方法。6、了解电声系统的作用与组成,掌握扬声器的布置方法。7、了解各类厅堂音质设计要点。重点:室内音质评价的主客观指标,厅堂体形设计方法,体形设计的五项原则,混响时间计算步骤及室内材料的选择布置方法,扬声器的布置方法。难点:室内音质评价的主客观指标,混响时间计算,室内材料的选择布置方法。第五章 噪声控制内容:噪声及其危害,噪声评价,噪声允许标准,城市噪声控制,建筑中的声音控制基本要求:1、了解噪声的概念及噪声的危害2、了解噪声的评价方法,理解噪声评价曲线。3、了解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民用建筑噪声允许及工业企业允许噪声标准。4、了解城市噪声源,了解城市噪声控制

13、方法。5、掌握吸声降噪方法。重点:吸声降噪方法。难点:噪声评价曲线,吸声降噪原理。第六章 建筑隔声与设备减振内容:空气声的隔绝,撞击声的隔绝,设备减振基本要求:1、理解空气声与固体声的概念。2、理解构件的透声系数与隔声量的关系,理解隔声指数的概念。3、理解质量定律与吻合效应。4、掌握各类墙体、门窗隔声特性及其提高措施。5、了解组合墙隔声量、房间的噪声降低值及隔声间和隔声罩。6、掌握隔声屏障的隔声原理。7、理解标准撞击声的隔声措施。8、了解振动的概念及设备减振设计方法。重点:各类墙体、门窗隔声特性及其提高措施,隔声屏障的隔声原理。难点:质量定律与吻合效应,隔声屏障的隔声原理。四、实践环节 建筑物

14、理实验是建筑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弥补课堂理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增加学生对建筑物理的感性认识,了解建筑物理环境参数的测试方法,增加对建筑物理概念(规范、标准指标)的深度理解。学生通过自己手动操作仪器,既熟悉了仪器的应用又掌握了操作程序的全过程,同时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可使学生了解实验的精度和误差理论。计划开设的建筑物理实验主要有:建筑热工学实验 1 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室内外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明确各项测定应达到的目的。实验 2 室内热舒适测量与计算实验目的:进一步掌握热工测量中常用的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使用

15、方法。测量影响人体热舒适的主要客观指标,计算预测热感觉指标(PMV)实验 3 建筑日照模型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三参数日照仪的测试方法以及棒影日照图的应用。通过测试研究日照与建筑间距、建筑朝向的关系。建筑光学实验 4 采光模型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房间照度、采光系数的测量方法,了解不同光反射比的材料对室内照度的影响实验 5房间照度测量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房间照度、亮度以及材料光反射比的测量方法。了解不同材料的光反射比以及一般教室的照明要求。建筑声学实验 6 参观声学实验室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声学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基本构造和各声学房间的主要用途,感受不同混响时间下的

16、声学效果。理解混响时间与吸声材料、混响时间与语言清晰度等的相互关系。实验 7 材料吸声系数测量实验目的:在音质设计中,广泛地要选用各种吸声材料。而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主要用吸声系数来表征。材料的吸声系数是指被材料吸收的声能(即没有被表面反射的部分)加透射的声能与入射声能之比,即不能被反射的声能就是被材料吸收了,以 表示。建筑吸声材料吸声系数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三种:驻波管法、传递函数法(GB/T18696.2-2002) 、混响法。驻波管法是测定材料的吸声系数最方便方法之一。通过本次实验,了解驻波管法吸声系数测试原理,熟悉实验装置的组成和测试方法实验 8 声级计的使用和环境声学测试实验目的:通过该实验使学生了解声级计的工作原理,掌握普通声级计使用方法,掌握室外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布置一定量的基本概念及计算习题,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方式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