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0954468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中区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市中区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市中区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市中区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市中区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中区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中区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中区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XX 市市中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张毅敏【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市中区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形势整体好转,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关系全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全面分析全区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从系统科学和全面的角度,提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对策一、市中区食品安全现状基本情况目前,市中区现有餐饮服务单位共计 1000 多户,其中餐饮 960 多户,食堂 82 户,餐饮从业人员 8

2、500 余人,持有健康证的 5924 人左右,参加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上岗的 4627 人左右,合格率约为 54%。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概括为“内忧外患” 。1.“内” ,即食品安全内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从业人员守法意识差。全区相当部分餐饮服务单位规模小,生产经营条件差,设施设备落后、陈旧,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法制意识淡薄,违法行为禁而不绝;二是消费者安全意识不强。相当部分消费者,特别是农村群众,以价廉为选择目标,有卖则买,能吃则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能力;三是食品消费环节监管能力有待加强。由于餐饮业发展迅速,大部分又在农村,且农村食品卫生监管体系尚未健全,出现了管理上的“

3、真空” 。同时,监管资源严重不足。市中区法定监管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在岗 14 人,临时人员 2 人。仅靠目前的编制和人员,要监管全区 1000 多家大小餐馆和食堂,同时,还肩负着全区药品安全、化妆品、保健食品监管职责,必然无法承担。并且,由于食品药监局在乡镇没有派出机构,对乡、村两级的餐饮监管必然存在严重问题,监管形势异常严峻;四是餐饮业配套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一年多了,餐饮业配套法律法规未及时出台,导致基层餐饮业依法操作性不强,甚至出现无“法”可依的不良现象。2.“忧” ,即部分餐饮店食品质量和卫生令人堪忧。在调研中发现,除大中型餐饮单位制度较为健全、管理比较规范外,

4、一些小餐饮店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制度,设施设备差,没有按要求配备食品柜、消毒柜、保鲜冰柜等基本的设施设备,有的虽然配备了相应设施设备,但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只是一种摆设。餐具、饮具、容器只在自来水里洗一洗,根本没有消毒,卫生情况令人担忧;有的餐饮单位工作人员更换频繁,没有经过卫生知识培训,未取得健康证就开始上岗;一些从业人员又缺乏食品卫生知识,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差,食品卫生难以达到规定标准;一些路边店、无照经营店、 “小红棚”的食品质量和卫生条件更是无安全保障;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餐饮服务业转移,也给食品卫生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特别是少数人员法制意识淡薄,为牟取非法利益,滥用添

5、加剂、掺杂使假、添加违禁物质,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同时,食品包装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大量回收废旧物品制成的食品包装容器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其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可忽视,如方便袋、快餐盒、一次性口杯等。3.“外” ,即食品安全外在表现。主要是餐饮单位无证经营现象突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部分餐饮店、街头餐饮摊点和农村集镇小餐馆,甚至还有少量农村学校食堂不具备卫生许可条件,也未取得有效的餐饮服务许可证 ,违法经营。4.“患” ,即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一是食堂安全隐患大。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也是监管的难点。我区现有食堂 82 个,其中大部分食堂的从业人员、基础设施和

6、其他硬件条件得不到及时、有效改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学校食堂和建筑工地食堂的卫生问题已成为食品安全事故的易发区域。二是农村群体性聚餐安全隐患大。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家庭红白喜事举办的群体性聚餐次数和规模有不断增多和扩大的趋势。我区虽然制定了农村群体性聚餐提前申报制度,但由于农民自身观念淡薄,不申报现象比较多见。加之农村群体性聚餐属非营利性,现行法律法规对它的卫生审查和许可、农民厨师的健康检查和培训以及造成食物中毒的处罚等都没有明确规定,监管困难,隐患较多。二、问题存在的原因探析笔者概括为“追根求源” 。“追” ,即对利润的追逐。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所有

7、文明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人类存活这个基础之上的,人离不开食物,因此做食品生意的人根本不必害怕自己会失业,也不必害怕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也就是说食品行业是一个永远也不会衰退的行业,可是为什么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商业利益在作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可欲望却是无限的,随着改革开放,一些人无法抵御西方不良价值观的冲击,业主对利益的追求,监管者对罚款数目的追求,他们置其他人的健康、生命、利益于不顾,一味的只去追逐自己的利益,造成了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根” ,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主要是道德的缺失。在关注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关注一下我们的教育问题,近年来无论是学校或是老

8、师交给学生的大部分是高分数、高学历,但却忽略了道德教育。因为道德教育做的再好也换不来高升学率。家长呢,则忙挣钱、忙事业,他们想着孩子的教育主要还是要靠学校,而学校却容易忽略掉道德方面的教育,因此道德教育在孩子们的身上就成了一个真正的真空时段。像三聚氰胺、地沟油之类的东西都是高学历的人制造出来的,能做出这样的东西来至少是个博士水平。这样的博士是典型的有学问、有学历、没道德!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 、 “瘦肉精” 、 “地沟油” 、 “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温家宝总理就说过,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表明道德滑坡何等严重。“

9、求” 。一是求人。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自由裁量存在较大差异,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阻力相当大,部分业主往往到处求人通融,以期减少或者逃避处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违法成本,增加了监管难度。二是求稳。部分群众由于受传统思想、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对于遇见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往往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忍一忍,没有什么大事就过去了的心态;部分群众随意到卫生条件很差、证照全无的食品摊点就餐,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有人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只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求个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存在和发生。三是求存。部分小餐饮店因经营不善,频繁更换经营者,导致无有效许可证。而

10、且小餐饮单位业主结构复杂,业主多为地震受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低保人员、待业人员、劳教释放人员、失地农民等。他们大多是弱势群体,以生存为目的,让他们改造卫生设施,抵触情绪较大,如处理不慎,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发生,成为管理中的难点。“源” ,即源头食品安全质量把关不严,食品安全索证管理工作不到位。源头食品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它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至关重要,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定:餐饮业采购食品及原料时必须索证、索票,建立食品台帐,必须索取每次采购食品及原料购物票据,必须索取每个批次食品及原料检验报告单,必须索取每个供货商或生产厂家的卫生许可证,每次采购食品及原料必

11、须逐一登记台帐,做到票、证、台帐三统一。经几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后,我区餐饮业索票索证工作明显好转,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食品及原料索证管理工作中,监管部门力度滑坡,餐饮业主认识下降,索证管理工作有所放松,致使食品及原料索证、索票、建立台帐工作不到位。三、改善和提高市中区食品安全工作的对策笔者概括为“政清人和” 。“政” ,即政府在食品安全上的施政措施。一要加强道德教育。道德建设是我们保障食品安全的灵魂,为我们吃饱、吃好、吃得放心保驾护航。虽然法律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有力举动,然而由于法律体制远未健全,况且总有法律所不能触及的角落,就像法律不能规定,淘菜应该过水几次,餐厅不小

12、心掉到地上的食物不能简单的拿起来就装盘上桌之类既简单又难以监控的食品安全问题。所以,道德是事前预防,是主动的,可以从根源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加强道德教育,必须做到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全民动员,人人管理。食品企业必须拿出企业的“良心” ,体现企业家的道德,老百姓建立起社会责任感,敢于举报破坏食品安全的行为。二是强化监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机构队伍整合。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是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我区食品药监部门的现有人员和编制现状,结合全区食品餐饮消费环节监管、药品监管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管理任务的实际需要,建议增加食品药监局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编制、经费和装备,充实监管

13、力量。三是强化责任制,抓好农村食品安全。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制,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考核,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加大资源整合和经费投入,将农村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工资报酬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人监管、愿意监管,破解农村红白喜事群体聚餐等重点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难题。四是加快全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在政府推动下全社会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和治本之策【1】 。加快全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进行分类分档,实行定时通报制度,强化企业意识。“清” ,即清理整顿,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一是对餐饮行业进行清理整顿,加强政府行政部门对市场的

14、监管力度。要加大对无证经营的整治,开展集中整治卫生不合格现象,规范其经营行为;对环境设施、卫生状况不能达到标准的餐饮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学校食堂,要停业整顿,限期整改;对不符合卫生质量要求的,要一律予以取缔,严把卫生关。要对路边摊、流动摊进行教育引导,规范经营行为,做到诚信经营,确保食品清洁卫生。同时,对食品安全保持高压态势,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 “执法必严”就成了打击造假者最直接最严厉的途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自身管理和对市场的监管,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对食品安全问题视而不见。二是加大餐饮食品质量监督监测力度。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对餐饮单位食品、餐具等进行经常性检查、监测机制,保障食品消费安

15、全。要加强对餐饮业的进货渠道,进货台帐的监管,加强对所进货物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认证等方面的抽查,把好原材料的进货关。三是构建农村放心食品流通网【2】 。包括推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积极实行“农改超” ,推进农贸市场监管“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市场业态,建设农村生鲜超市,改变市场经营环境,实现传统市场监管模式向常态化市场监管模式转变【3】 。四是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诚实守信、食品安全达标企业,提高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

16、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增强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 。“人” ,即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核心要义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必须牢固树立发展与规范并重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笔者认为,发展是目标,规范是前提,法治是基础,和谐是关键。因此,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运用国家公权力介入市场时,要完整科学准确地把握规范与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把规范贯穿于食品行业发展的全过程。食品行业只能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必须强调边发展、边规范。要彻底扭转“重发展、轻规范” ,“先发展、后规范” , “只发展、不规范”的错误理念和做法。一是必须牢固树立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理念;二是必须牢固树立监管与服务相统一的理念;三是必须牢固树立监管与维权相统一的理念。“和” ,即构筑放心和谐食品消费环境。食品安全危机背后是信任危机,信任危机背后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