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带文学性的学术文章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724283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是带文学性的学术文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语》是带文学性的学术文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语》是带文学性的学术文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语》是带文学性的学术文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语》是带文学性的学术文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是带文学性的学术文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是带文学性的学术文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是带文学性的学术文章“文体”作为文本构成的具体规格和模式,制约着作品内容(事料、意旨、情感)的选取,统辖着作品形式(体制、结构、语言)的全局。 “文莫大于辨体,体正然后意以经之,气以贯之,辞以饰之。 ”(陈洪谟文体明辨 )他把文体与文意、文气、文辞联系起来,认为辨体是作文和读文的一大规律。 文本阅读的“辨体”担负三重任务:一是辨语体,识表达;二是辨文体,识模体和变体;三是辨“道体” ,识大体。对经典作品进行文体定位,既要兼顾内容、表达和功能三个维度,又要兼顾分类的层级性、差异性和相对性。评价孔子、曾子、子思创建文体的历史贡献,必须了解春秋战国前后的文体演变史。单看论语 “悖体阅读”的历史教

2、训,就知道要普及“适体阅读” ,提高到“跨体阅读”,还要走多么长的路程! 论语是什么文体?从表达语体看,确定为“谈话语录体”毫无疑义。单是“子曰” (包括“孔子对曰” )就超过 400 句(只有乡党 微子 子张三篇空白) ,占全书 80%的篇幅。加上众弟子与时人的对话,语录在 90%以上。 论语的“语录形式”大体有“个人独论、二人对话、多人对话、客观叙述”四种类型,其雅言和俗语共融,具有平易随和、琅琅上口、生动活泼、简练质朴、概括力强、用意深远等特点,开先秦“诸子语录体”之先风。从思想内容看, 论语20 篇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包含天命鬼神思想、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教育思想,等等

3、。欲提要钩玄,无非是“为学、为人、为政”三大方面,中心是“为人” 。由此将论语判定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也毫无疑义。然而论语的文体定位问题并不如此简单,追本溯源,你会发现,漫长的论语阅读史竟是一部曲折复杂的文体明辨史。 翻阅论语古代阅读史,自先秦到晚清,两千余年的论语读者,尤其是高层次的论语学者,如(魏)王弼的论语释疑 、何晏的论语集解 、 (梁)皇侃的论语义疏 、 (唐)韩愈和李翱的论语笔解 、 (宋)邢?m 的论语注疏 、朱熹的论语集注 、(元)金履祥的论语集注考证 、易培吉的论语集解 、 (清)毛奇龄的论语稽求篇 、康有为的论语注 、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等,不论采用哪种注释方法,他们都把论

4、语视为儒家的经典文章。 再翻查近、现、当代的论语阅读史,一个多世纪以来, 论语的大多数学者,例如,程树德的论语集释 、杨树达的论语疏证 、赵纪彬的论语新探 、钱穆的论语新解 、杨伯峻的论语译注 、南怀瑾的论语别裁 、李学勤的论语注疏 、的论语今读 、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 、安德义的论语解读 、黄怀信主撰的论语汇校集释 、闫合作的论语说 、于文斌的论语类解 、程翔的论语译注 、钱宁的新论语 、杨朝明主编的论语诠解 、唐明贵、刘伟的论语研探 、杨义的论语还原依然坚守着“文章阅读”的光荣传统。 可是,随着西方文学观念体系的东输,20 世纪百年来的论语阅读既受益匪浅,又受害颇深。反映在文体阅读上,至今

5、,不少专家的论语解读,高校的中国文学史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论语教学,社会文化教育界乃至中外“孔子学院” ,都将论语视为“散文” 。而“散文”是个飘忽不定的弹性很大的模糊概念,向来存在多角鉴别:一是与“韵文”对举的,通篇押韵的称为韵文,基本不押韵的称为散文。这个以语言声律有韵无韵为标准的划界还够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体分类。二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对的一种文学文体。把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稍带文学性的作品全都归入散文范畴,这种“广义散文观”实际还是“无类的集合” ,其宽泛性和自由性否定了文体分类的大小层级性和相对稳定性。我们说,文章和文学是文字作品的第一层次分类,散文作为文学的一大家族乃是文

6、本的第二层次分类;即使再把论语细分为“说理散文” “议?散文” “哲理散文” “学术散文”或“诸子散文” ,它们仍属于文本的第三层次分类。因为“说理” “议论” “哲理” “学术”“诸子”等只是定语,均从属于中心词“散文” ,依然归入“文学”的范畴。如果归入“文学”的“狭义散文”保持其“沉思翰藻” “独抒性灵”的特性,限制在“美文”的小范围,那样与“实用文章”的界线还较为明晰。而包容学术、政论、史论、传记、志异、公文、骈文、辞赋的“广义散文”则与“实用文章”混淆不清,结果失去了文体规范的实际操作意义。 一、视论语为文学散文,陷入“悖体阅读” 所谓“悖体阅读”是违背文体特性和文体思维法则的阴差阳

7、错的阅读。如于丹论语心得 (中华书局 2006 年版)总体上把论语当作文学作品来解读, “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 ”。她未能适应文章体裁的阅读方略,坚守“理论思维为主”和“科学阐释为上”的原则,而是习惯于艺术思维和超验想象,以印象描述顶替理性分析,以虚幻故事论述人生哲理,结果把“活着的时候颇吃了苦头” (鲁迅语)的孔子误读成一个只顾“修己”而不重“济世”的“快乐孔子” 。这并非无关大雅的个例,而是污染社会书香的“自由化误读”的典型。可悲的是,这种自由化误读被许多文论家和大众媒体热捧而不自知受其害。 百年来对论语的散文艺术研究,不少学者从语言艺术、人物形象、文体品类、修辞手法、诗性文化等方面发掘

8、其文学成就,将论语说成“散文诗” “哲理化的诗” “传记文学的祖型” “世说体小说的滥觞” ,视孔子为“喜剧角色” , “追求目的与历史发展不协调,做了最滑稽可笑的事情时却像演着悲剧那样严肃” 。这些赏析对感悟论语的审美价值不无裨益,但是其“文体品类”的判断却不切合文本全豹。他们在研究论语的语言艺术时,没有把科学的“文章语言” (特点是“质朴无华、辞达而已” )和艺术的“文学语言”区分开来;他们在研究论语的人物形象时,也没有把“主用以言写人的文章”和“主用以行写人的文学”区别开来;他们在研究论语中的片断对话或叙事单元时,没有把局部的“文学华章”和整体的“文学佳构”区分开来。一句话,他们没有把“

9、文学性”与“文学”严格区分开来。他们所使用的文体术语和评判标准基本上是从欧美移植过来的,丢弃了文体学的民族特色,没有对准论语的文体特性。我们一再强调,文体反映了从形式到内容的整体特点,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才能看准该作品的体裁样式。舍此,抓住作品的语言片段、对话单元、人物形象侧面等局部文学性,就去肯定整部论语是文学作品,必然陷入“悖体阅读”的泥坑。 二、视论语为学术文章,才算“适体阅读” 所谓“适体阅读”是适应文体特性和文体思维法则的返璞归真的原形阅读。简洁地说就是:把文章当作文章来读;把文学当作文学来读。一些学者在研究论语的文学价值时,发觉书中的“零章碎节,没有人物性格的演变过程” ,作者“不是

10、通过具体的感性形象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是着力于分析具体的个别现象的一般性质,运用逻辑概括来反映世界的,整部论语充溢着学术论文的气息” 。 “论语主要记述的是孔门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虽然不可否认从中可以窥见人物的音容笑貌乃至性格,但毕竟是粗略的、片断的,与后世小说、戏剧等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尚难同日而语” 。因而不得不承认论语是“杂文学” ,而不是“纯文学” 。于是意识到单用文学眼光来解读论语 “是把路子走窄了” ,具有文学价值与文学作品毕竟有所区别。的确论语中有一些当之无愧的文学华章:如先进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季氏篇中的“季氏将伐颛顼”章, 微子篇中的“楚狂接

11、舆”章、 “长沮桀溺耦而耕”章、 “子路从而后”章。然而论语的文学性终究是局部的,有限度的,不宜夸张失真。以表达论,全书五分之四以上的篇章属于说理性质,分别运用直言、假言、选言等判断形式和比、譬、援、推等论证方法,绝大多数篇章条贯清晰,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内容论, 论语以孔子为中心,记述了数量可观的 155 人,包括孔门弟子 29 人和其他 125 人,无论是孔子以前的或与孔子同时的,有名的或无名的,极少是传说的人,基本恪守真人真事,没有虚构;论语的主要任务是表达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不是塑造孔子的人物形象。 “事料的真实”和“意旨的鲜明”这两个基本点恰好体现了文章的本质特性。基于此,我们

12、应敢于说“论语不是文学作品,而是带文学性的文章作品!把论语判为“学术文章”是对文本的第三层次分类。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8 年版)认为周秦时期“所谓文学 ,是和学术分不开的,文即是学,学不离文,所以兼有文章 博学两重意义。 ”持广义文学观的学者早就看出周秦“文章”与“学术”的密不可分。郭预衡的中国散文史认为论语 “是最能代表孔子思想,也最能代表儒家学派早期的文章” 。持广义散文观的学者也透视到论语不是塑造孔子形象的文学佳作,而是表达孔子思想的文章名篇。程福宁的中国文章史要略认为战国至西汉“子史期”的文章有“学术文、应用文、审美文”三大文体,因而把论语归入“学术文” 。

13、持狭义文章观的学者程福宁在文章学基础一书里明确宣示“文章的本质在于给出思想。 ”他用“学术文”给论语文体定位是理所当然的事。这里有必要指出, “学术文章”与“说理散文”两个概念有本质的不同,中心词的转换意味着“学术文章”是文章学术语, “说理散文”是文艺学术语。 三、锐意把文章论语当作文学来读,属于“跨体阅读” 所谓“跨体阅读”是在“适体阅读”基础上“郢书燕说”的超原形阅读。简洁地说就是:锐意把文章当作文学来读;把文学当作文章来读。若问“跨体阅读”与“适体阅读” 、 “悖体阅读”有何区别和联系?在理念上须知:读文首先要“入格” ,适体阅读的规定性是针对悖体阅读的严重性提出来的,旨在强化阅读的文

14、体意识;读文还要学会“出格” ,跨体阅读的灵活性又是依据适体阅读的相对性提出来的,旨在淡化文体的“楚河汉界” 。以论语辨体为例,表面看, “悖体阅读”和“跨体阅读”都是把论语当文学来读,实质看,悖体的“悖”是误把论语文章看成文学作品,只探求论语的文学艺术价值,不探求论语的文章科学价值。如有些学者专写论语的艺术成就,却频频用“文章”的术语,他们眼里的“文章”不是与文学并列的“狭义文章” ,而是与“广义散文”混淆不清的“广义文章” ;他们不知道狭义文章也有文学性,甚至不知道论语除了“文学价值”之外还有“文章价值” 。 “文章价值”不被文论家所用,反证出他们既没有“文字作品大别为文章和文学”的“双文

15、论”自觉,更没有“文章评论”的基本术语。这些都是文体意识单一、淡薄、模糊的表现,乃至陷入“悖体阅读”而不自知,进入“跨体阅读”而不自觉。跨体的“跨”是明知论语属于文章,却又不让“适体阅读”绝对化,而有意训练文体阅读的杂交艺术,实行“阅读克隆” ,不但用文章眼光探求论语的文章价值,对作品做“科学阐释的批评”和“社会历史的批评” ,而且进一步用文学眼光探求论语的文学价值,对作品做“审美鉴赏的批评” 。跨体阅读的主客观条件是:一方面读者要有“文章眼光”和“文学眼光”的双重视角,充分发挥阅读创造的主体精神;另一方面要准确估量文本内在的文章因素和文学因素及其比重,以便依据其客体容量决定“是把文章当作文学来读,还是把文学当作文章来读” 。以论语文章的“跨体阅读”为例,读者必须依据论语中的文学语言、文学华章、文学旨趣和诗性文化等因素去发掘文本的审美价值。 1.品味论语中的文学语言。 子罕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言时光像日夜奔腾的流水一样生生不息,感悟生命哲学。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言在严寒考验中仍保持旧叶未谢、新枝已萌的常青状态,比喻坚守节操。二者都是“立象寓理”的格言。 2.赏析论语中的人物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