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历史风貌区简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72341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山历史风貌区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乌山历史风貌区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山历史风貌区简介(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乌山历史风貌区简介乌山,又称乌石山 ,位于福州市中心 ,面积约二十七公顷,海拔八十六米,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统称为福州城内三山。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揽胜,引弓射乌,故又名“射乌山” 。唐天宝八年(公元 749 年) , 敕名为“闽山” 。宋熙宁初福州郡守程师孟登山揽胜,认为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比,改名“道山” ,后又邀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撰文道山亭记 ,一时洛阳纸贵,远近驰名。乌山早在唐代就已成为游览胜地,山上怪石嶙峋,林壑幽胜,天然形肖,以三十六景最为奇特。在乌山历史风貌区名胜古迹中,以乌塔和乌山摩崖题刻及造象最有价值,这两项均于 1961 年被颁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乌塔于 2005 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乌塔始建于唐贞元十五年(公元 799 年),耸立在乌山东麓,和于山的白塔遥遥相对,有“榕城双塔”之称。塔为八角七层,高三十五米,塔身层檐用叠涩手法建造,每层塔壁上都有浮雕或石刻,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价值。乌山摩崖题刻和造像,自唐至清约二百多处,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各臻奇妙,诗词、歌赋、传记、题记、游记文类齐全。最古的是唐大历七年(公元 772 年) ,大书法家李阳冰的篆书般若台铭 ,其书法艺术价值独步天下。另有数十尊石造像均为唐末五代前遗存下来的艺术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