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之约》教学随想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722448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随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随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随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随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随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随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娜丽莎之约》教学随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蒙娜丽莎之约教学随想(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二十小学) 摘 要:把握教材的主旨,联系学过的课文教写作方法,恰当进行德育。 关键词:主旨;写作方法;德育 一、把握教材的主旨 蒙娜丽莎之约是一篇六年级课文,主题是“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选编教材的意图之一就是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学习 5、6 自然段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按顺序欣赏画作的尺寸和面容,体会画作的精彩之处是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微笑,并带着敬佩和赞美的语气采用不同方式朗读,感受艺术的魅力。第 7 自然段让学生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交流,再欣赏画作的姿态和背景。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2、要” 。会提问题的学生说明理解了课文内容,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就能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课文的前 4 自然段我采用成语填空的方式学习,既引导学生理解画作的魅力之大,也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例 1.A.旷世之作 B.翘首以盼 C.荣幸之至 D.千载难逢 E.不计其数 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门口,队伍像一条长龙, ( )的人静静地等待着。听说美法两国经过多次交涉,蒙娜丽莎才暂时来到纽约,这机会真是( )呀!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我们真是( ) 。队伍慢慢前进,大家都( ) 。终于,我走到了陈列室门口,想到即将欣赏达?芬奇的( ) ,激?拥男那槟岩匝员怼? 最后段落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升华热爱

3、艺术的情感,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例 2.总结升华,激情朗读: 教师导引:我看到了蒙娜丽莎,看到了她那泛着红光的脸颊,看到了她那垂落的黑发,我感受到了(学生齐读第 8 自然段) 教师导引:我看到了蒙娜丽莎,看到了她那神秘的微笑,那闪耀着母性光辉的优雅姿态,我深深体会到了(学生齐读第 8 自然段) 二、联系学过的课文教写作方法 教授学生记叙时,要采用点的描写方法,使文章更精彩;加上适当的想象写作,文章会更生动。点的描写就是细节描写。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作者在描写蒙娜丽莎的表情时,从眼

4、神和双唇着重刻画了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永恒的美,既突出了画的精彩部分,也增强了文章的魅力。 例 3.教师:回顾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中,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的情景,作者只抓住了“村长和孩子”描写,这种写法叫什么描写? 学生:叫做“点的描写。 ” 教师:记性真好。我们在三年级学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作者在介绍画的时候也采用了“点的描写” ,你还记得是哪里的情景?(出示清明上河图 ) 学生:桥北头的情景。作者描写了一个有趣的生活镜头。 教师:你的精彩回答就像达?芬奇的画作一样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时候,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点来描写,既突出了画的精彩部分,也增强了文章

5、的魅力。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要恰当运用点的描写。让我们再来欣赏这幅画作,蒙娜丽莎这幅画点的描写在哪里呢? 学生:第 6 自然段蒙娜丽莎的微笑。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蒙娜丽莎之约是欣赏画作的课文,在具体描述画像时,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融合在了一起,对蒙娜丽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诠释得淋漓尽致,使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教学时,让学生品读融入想象的句段,明白恰当的联想和想象,能让平面变得立体,静态的物体变得鲜活。这篇文章与三年级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都是欣赏画作的文章,都有点的描写和作者的想象,所以

6、再次出示,加深印象。本册课文爸爸的鼾声和草虫的村落也有想象的部分, 月光曲中,兄妹俩在听贝多芬弹琴时,也具体地写了他们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文章之所以生动,是因为作者恰当地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内容更充实,表达的感情更深刻,更富有感染力。 例 4.教师:在我们这学期的课文中,还有哪些文章加上了作者的想象? 学生: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草虫世界。爸爸的鼾声这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小火车,爸爸的鼾声停了,小作者就觉得是火车到站了。 月光曲中,兄妹俩在听贝多芬弹琴时,详细写了他们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教师:再看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作者是怎样恰当加上想象的?

7、(出示课文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的人一下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小毛驴吓得又蹦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 教师:你喜欢加入想象的文章吗?加入想象,能让平面变得立体,静态的物体变得鲜活。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还能使文章更加吸引人。同学们在写作中也要恰当地运用。 三、恰当进行德育 认真学习读文,就会发现每一篇文章中都有德育元素,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达?芬奇神秘的画作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熏陶和启迪。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卓越来自于对理想的追求。达?芬奇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着重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达?芬奇刚开始学画时,画鸡蛋画了六年,后来画蒙娜丽莎用了四年,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对他评价是:坚持、刻苦。这是肯定,更是赞美。赞美达?芬奇的人一定也希望和他一样具有这种优秀的品质,并满怀信心做事,不断进取,百折不挠,做一个有追求、有价值的人。 编辑 薄跃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