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72191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一部分 考点分析 【考点一览】 【考点解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2、发展的基础。 (2)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

3、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属于非对抗性矛盾。 (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实质:是社?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的作用: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4、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6.人生价值。 (1)

5、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内涵: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3)价值观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

6、重要向导。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

7、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4)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归纳拓展】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2.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

8、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 3.人生价值观。 (1)主线:什么是价值、价值观为什么要树立正确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作出怎样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是如何创造和实现的。 (2)核心内容。价值评价问题: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价值导向问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取向问题: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实现问题: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易混易错点】 1.认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 简析: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

9、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这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因而社会意识不能脱离社会存在。 2.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简析: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具有二重性。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3.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简析: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认为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简析: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只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只有当上层建筑

10、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5.认为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简析: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 6.认为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简析: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7.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简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8.认为正确的价值判断以

11、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析:我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正确的价值选择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9.认为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简析: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推动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10.认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简析: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1.认为人的价值就在于享受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 简析: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12.认为衡量一个人的

12、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简析: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把二者区分开来是错误的。 13.认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 简析: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 14.认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简析: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人生价值,我们还需要利用好客观条件,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等。 【理论联系实际】 1.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 李克强总理

13、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革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推动双创深入开展,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充分迸发。 解读: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 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 习近平总书记 2016 年 7 月中旬视察宁夏时强调,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就要重视发

14、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把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通过自力更生、辛勤劳动来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解读: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群众的内生力量,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大力弘扬李保国精神。 2016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李保国精神” ,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

15、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李保国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他 35 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把毕生精力投入到科技富民的事业之中,事迹感人至深。 解读:中央号召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李保国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体现了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李保国 35 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上,把毕生精力投入到科技富民的事业之中,体现了他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高考真题】 例 1 (2016?全?文综卷?22)中共中

16、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 B. C. D. 解析:劳动关系属于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故应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中劳动关系“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说法错误,排除。答案为 C。 例 2 (2016?全国文综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