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泰教授第六次讲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717387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泰教授第六次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罗泰教授第六次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罗泰教授第六次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罗泰教授第六次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罗泰教授第六次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泰教授第六次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泰教授第六次讲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泰教授六次讲座 社会考古 时间:2012-05-08 07:53:21 来源:本网 作者:罗泰,本网整理 点击数: 为满足广大网友的热切要求,蒙罗泰教授慨允,本网继续刊出罗泰教授北大讲座纪要。由于罗泰教授暂时无暇校对录音整理稿,这份初稿仅供大家学习参考,错漏传讹之处均由本网负责,本网也诚恳地希望到场的朋友不吝指正。2012 年 4 月 24 日晚,罗泰先生系列讲座的第六讲社会考古继续在北京大学进行。同学们听课的兴趣依然不减,教室里座无虚席。罗泰先生:首先我有一件事情要公布,在策划这个课的时刻表时,我弄错了一件事情。我今早刚刚发现在 6 月 6 日和 8 日,也就是最后两节课,不能按原来公布的

2、时间讲课。我只好将这个时间改为 6 月 1 号(星期五)和 6 月 4 日(星期一),希望大家谅解。那么,今天接着讲两个星期以前对考古类型学的初步探讨。本次讲座涉及考古学对社会复杂化过程的基本关系,并特别指出中国考古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同时,也会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对今后人类学和美术史研究的重要性。这是我原来的初步思想,今天不完全根据这个讲,但是基本上会讨论这几个题目。其实,中国的同行们常常问我美国学中国考古这么多人,为什么都学史前时期的考古,且多数学习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研究晚期的人非常少,尤其是人类学界。我平常对此问题的回答,主要从两个基本条件谈。第一个原因是他们

3、搞史前文化(包括青铜时代早期)可以不用很多古文献资料,美国学生学文言文是很困难的事情,而且在实际情况下,他们的确不可能有这个时间,除了学考古基本方法外,还要学古汉语。所以,作为一个美国学生要学中国考古,集中时间学早期阶段是比较实际的。第二个原因是,美国人类学系的确对史前时期以后的时代有一定的偏见。如果一个学生要在人类学系就任,最好的选择肯定就是史前文化,尽量少跟用文献研究古文化的方式冲突。这背后有一些社会科学者的关心,他们关心社会科学研究法的纯洁性,如果牵扯到各种文献,就无法保证方法的纯洁性,至少这是从好的方面看的,还有一些人说这体现出美国人类学界对于旧大陆古文明的嫉妒,他们嫉妒那些文化有文献

4、,而新大陆基本上没有文献。我们以后再谈考古学研究和文献研究之间的关系时,还会继续谈论这些问题。我先加上一句话,就是说在美国人类学界涉及到晚期文化现象(有文字文献的文化现象),人类学家往往采取比较愚蠢和天真的方式,很容易接受一些很简单的说法。如果他们真的花一些时间去学习处理文献的方法,也许他们会明白这一点。我现在说这句话就是为了说,在这种情况之下,也许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开有文献的晚期时代,研究史前文化。但是,除了研究史前文化(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以外,也还有一个跟思想史有关的比较有趣的问题,这个不止牵扯到中国考古学研究,而是美国最近二三十年的研究现象。你们如果了解一下最近这段时期考古人类学是怎样

5、“质”和“类”的,或者看最近几十年美国人类学系考古博士论文的话,大家都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是有关所谓社会复杂化过程的。就是说,我们前几次谈到这些分期分类风格的研究,就是说从器物看出其他的认识,所有的这些方法最后要用来研究什么,往往就是所谓的社会复杂化。所以,我今天要谈一下社会复杂化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这当然也是说中国考古也能做很大贡献的一个方面,而且牵扯到人类学界很重视的研究课题。原来社会复杂化的概念应该是所谓的过程考古学或者新考古学先提出来的。大家都应该已经知道,新考古学原来被提出来时,他们的目标就是要研究出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规律性。五六十年代,许多的学者认为通过妥当处理考古学材料,就可以

6、发现有效的法则规律,然后假使出现一个新的文化传统,就可以从很小的线索,预测它的发展规律。这种思维方式当然跟生物学进化论也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这些关系我今天不准备谈。反正,所谓的新考古学(过程主义考古学),后来很快变成旧考古学,现在已经被认为是一种比较过时的研究方式,尽管还有不少人在做,可是研究高潮已经过去了,原因是这些法规规律是找不到的,尽管找到,也是非常愚蠢、简单和抽象的。这些规律对我们想具体了解某一个古文化的人是没有吸引力的,一来用不着这些很复杂的科学方式去证明大家都知道的共性。所以,最近这种寻找规律的现象已经大大衰退了。可是,考古学者仍然还是下很大功夫去找社会复杂化,好像这么一个概念,这么

7、一种问题的重要性,是从新考古学阶段留下来的。要了解社会能够在什么情况之下进入所谓的文明阶段,考古学家比较善于研究的背景往往属于生态学、人口学、局部的经济学和技术发展史,这几个方面比较易于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有时还能间接对宗教仪式、政治体系的问题进行研究。除了进入文明的社会发展外,还有原则上同样有趣的其它过渡时期,很适合考古学家研究。比如说,在最近几十年中国家、文明和城市文化过渡的发展阶段,被广泛的人类学界认为是最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我现在稍微谈一下在 19 世纪开端社会发展的阶段,这个问题我估计大家都很熟悉,摩尔根和恩格斯的著作早已翻译成中文,也许大家比我还熟悉。摩尔根将社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野

8、蛮、蒙昧和文明。这三个阶段不只是针对从物质文化,它主要针对的是社会内部的发展变化。其实三个星期以前,跟大家谈到蒙特留斯,指出蒙特留斯所谓的方法尽管被提出来了是很广泛的且有效率的,其实这种方法当时被提出来时就是为了研究当时瑞典考古学家自己地区古代遗迹的,而这种方法刚好适用于这方面的研究。当时,美国是一个很年轻的国家,摩尔根属于一个秘密社会,就是当时一群文化人员住的一个小镇,每个星期要聚会,谈论印第安人。然后,他们的目标是希望将原来印第安人的文化传统变成美国的遗产。当时,这个目标带有一定的政治成分。大家如果去了解的话,其实后来墨西哥是做到这点的,如果大家去墨西哥的话,现在墨西哥普遍认为墨西哥这个地

9、方的当地文明融合了西班牙殖民地主义者传统和在此之前其它少数民族传统。19 世纪,美国也有一部分人想产生一种跟欧洲传统文明确有区分的,且包含一种当地原住民遗产的文明。跟墨西哥有区别的是,美国并没有成功,在当时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幻想,在后来美国文化里,也并没有留下许多影响。这些原因,说起来很复杂,也有很多不好听的地方,这里面相当重要的成分是宗教主义,还有原来英国来的殖民地的居民,也并没有像到墨西哥的西班牙人一样,和当地人通婚,因此从人群来看,他们没有产生这样一个混合的社会。其实在摩尔根这个时代,也找不到很多印第安人,他们那个秘密社会里也没有什么印第安人,摩尔根原来对印第安人感兴趣时,他也不认识任何

10、的印第安人,完全是从书面获知,且大部分是自己想象得来的。但是,摩尔根后来的确认识到一些部落成员,且在某种情况之下,还在很公开的保护这些部族的土地所有权。摩尔根研究印第安人的社会发展史的目的是,给年轻的美国带来白人来新大陆以前这里的历史。当然,在没有文字资料,也没有文献,更没有多少这方面的回忆的情况下,所以只好做这方面的理论,推论当时社会应该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并从世界各地找到对比材料做旁证。所以,古代社会这本书被提出时,这本书整体讨论的范围远远超出北美本地的范围,跟蒙特留斯的著作一样,后来被认为是广泛的社会著作。摩尔根研究古代印第安人,他在研究印第安人发展状态的过程中,也受到欧洲史前考古的一定影

11、响,大家都知道欧洲首先把史前文化阶段性表露出来的是丹麦的汤姆森和沃尔森,发明了三代说(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后来法国学者将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摩尔根也是根据汤姆森三代说,将社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认为社会发展的变化应该跟物质文化有一定关系,但是从总的理解还是有区别的。汤姆森的三代说仅仅是从器物出发的,让器物成为时代的表现方式,摩尔根在整个方法上好像更加进步,将器物当成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将器物看作是了解古代生活、居住和古代国家关系之间的工具,对后来社会人类学和考古学有很重要的影响,这是一个巨大的贡献。但是,摩尔根自己当时想写的并不是人类学,他想写的是历史,他认为美

12、国将来应该根据他这本书,在学校里讲授美国史的早期阶段。后来,他的研究被归入人类学,这么一个远不如历史学有威望的学科,这使摩尔根的同仁非常失望。下一阶段,也就是在摩尔根著作普及化以后,当然就是恩格斯将摩尔根的三段论融合成一套思想意识。恩格斯大家肯定研究的比我详细,他基本上接受了摩尔根的三个阶段,并结合瑞士学者有关古代制度的研究,将摩尔根的三个阶段的名称改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此之后还加上了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但这个跟摩尔根已经不相关了。恩格斯主要强调的是这几个社会里面对财产的了解,而且将财产当做社会变迁的动因,并且还强调社会里面不平等过程中人剥削人的形象。恩格斯与摩尔根相比还有一

13、个区别,就是说他的哲学基础比较强,他和马克思都是黑格尔的弟子,运用黑格尔的辩论法将这三段历史变迁研究的非常漂亮。总的来说,大家也都知道,恩格斯将这个社会发展阶段论变得含有政治成分,他认为通过这种辩证过程,能够达到将来的革命,这个革命会解放所有的人,而且从此以后这个社会不会有什么剥削,新中国就是根据这个思想意识而建的。在考古这个环境里,应用这套方式最成功的是柴尔德,他是比较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给公众写了好几本较短的书,用考古的材料证明这种阶段论,比如说what happened in history。他将摩尔根和恩格斯的命名稍微改变了一下。柴尔德还有一个特点对后来的考古很有影响,他强调的并不是

14、一个时代里面最典型的观点,他绝对不会认为某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很稳定,他对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的过渡很感兴趣,他借用“革命”这个词来论述社会发展阶段的过渡。所以就产生了从恩格斯认为的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阶段的过渡革命,应该是新石器时代的革命,其实它并不完全和奴隶制社会的出现整合。下一个过渡就是往城市文化的革命。柴尔德认为文明社会的发展阶段最重要的特点是城市,他还做了一个名单,描述各种文明阶段(或国家阶段)应该具备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张光直先生在早期写的一篇文章中,用它很直接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这些观点,当时中国有些学者也是知道的,尤其是夏鼐亲自在柴尔德的门下上过课,他当然很清楚。可是,在 50 年代新

15、中国建立后的中国,公开提出柴尔德的制度好像有一点不方便,我后来想了想大概还是跟郭老有关系。郭沫若在日本避难的时候,1930 年在日本发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里面将恩格斯的三个阶段和中国古代史的几个朝代整合起来,后来在考古发现的影响下,还进行过几次修改。郭沫若的体系不是以考古为依据,也不可能是,1930 年也没有什么考古资料可以依据,他运用甲骨文和金文这些铭文资料进行研究。50 年代初期,郭沫若将考古材料考虑进去,后来不认为商代是原始社会,而是将商代之前称为原始社会,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做了比较大的改动。郭老这本书在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个突破,当时他的研究被称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现在从考古学的

16、立场说的话,也许还不够唯物主义。无论如何,50 年代考古工作在中国真正开始时,考古学家已经不得不成套的接受郭老的系统,而且只能将他们发现的考古材料套在郭老形成的阶段之上。我在 1979 年在北大上学时,情况依然是这样,尽管那时郭老已经去世,要是对郭老提出异议,还带有一定的政治危险。后来,局部有一些人在很小的方面开始对郭老的观点提出异议,现在我们不一定认为郭老的这套观点是绝对正确而不能进一步改正的真理。现在郭老被提的比较少的原因也许跟苏秉琦有关。50 年代,一度苏联考古学对中国考古学有较深刻的影响。苏联考古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就是想通过考古学材料证明恩格斯的阶段论,根据阶段论定考古学文化,几乎整个苏联同一阶段的考古学材料用一个文化名称命名,因此俄国考古学文化分布图,往往一个文化的分布范围非常大。因为俄国考古学传统对考古学文化基本概念的理解与中国不同,俄国对各个地方考古材料的区别兴趣不大,只要反映出某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就足够。也许是因为中国考古从一开始就受过欧美考古学文化论的影响,所以当苏联考古学影响到中国时,这样的文化论并未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