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案例及反思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717157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案例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树的牧羊人》教学案例及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树的牧羊人教学案例及反思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鹿峰中学教师 教材分析 植树的牧羊人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本课是一篇著名的绘本故事,作者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突出人物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全文以叙事为主,展示牧羊人改造荒原的努力,最后以议论点题。因此,本课在阅读方法上主要运用默读,在分析文本时主要采用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本课重在学生自身从文本中获得的阅读体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自己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

2、中的价值取向。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给学生一次特殊的情感体验。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y 度不大,但如何运用肖像描写写人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牧羊人那样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希望借这篇美好的文章唤醒孩子们的爱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中要利用植树的牧羊人获得奥斯卡的影片资料来帮助学生对主人公精神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 2.摘取关键词句,评析牧羊人形象,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摘取关键词句,评析牧羊人形象。领悟老

3、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孤独的牧羊人视频,让学生说说观看后的感受。引出课文并板书课题植树的牧羊人 。 二、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废墟 干涸 坍塌 慷慨 酬劳 流淌 刨根问底 戳 2.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法指导:概括文章内容思路: (时间) (地点)人物 + 事件 + 结果) 示例:一位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种树,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 三、初读课文,认识牧羊人 文章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及高原上的变化。请圈画文中关键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写表。 (学法指导:默读课文,不

4、出声,不指读,画出关键词、句。 )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通过高原的变化体现出牧羊人作出的贡献) 四、再读课文,评析牧羊人 找出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语句,我从“_”句(段)中看到了他是一个“_” 的人的句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学法指导: 1.快速浏览,圈画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或作者的评价相关的词语或句子。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畅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交流。 ) 2.表述方式: 我从_段的_句话(词语)看到他是一个_的人。 学生展示 1.我们小组从第 7 段“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

5、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是一个极为认真、一丝不苟的人,2.我们小组从第 10 段“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人。 3.我们小组从第 14 段从“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顽强毅力、默默奉献的人。 教师总结:牧羊人是一个认真细致、心存善念、慷慨无私、不图回报、坚持不懈的人。 五、拓展延伸:寻找“牧羊人”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种树的牧羊人”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给社会创造了美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请速读下列材料中的人物事迹,仿

6、照下面的示例,和他们展开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示例:刘禹锡,你一生坎坷,风雨中,你依然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你的豁达与乐观,融入了我的心灵,给予我许多的温暖,谢谢你! 材料(一)大学生格桑德吉放弃大城市工作, 13 年来扎根于西藏山村小学教学,使西藏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 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 95%。她教的孩子有 6 名考上大学,20 多名考上大专、中专。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 示例: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材料(二)出身清苦的张纪清 27

7、 年来以“炎黄”的名义给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不间断捐款,奉献爱心。 “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 示例: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学生习作展示) (设计意图:学习文章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进一步理解“牧羊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六、课后练笔:再寻“牧羊人” 课外查阅搜寻其他“牧羊人”的资料,并记录其中一、二个人的事迹,整理好写在周记本上,字数不少于 200。 案例反思 这是一篇教读课文,篇幅很长,但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发现

8、文章的主旨比较容易把握,但如何将长文短教,我大胆取舍,将概括文章内容等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重点抓住一条主线:“读”牧羊人,并主要采用默读方法教学,着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一?x 牧羊人,了解学法,浅入默读。 为什么要把默读作为本课的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基于对单元编排的意图的理解。编者在课文的“预习”中指出:“默读课文,注意做些圈点勾画。可以圈出关键词语,画出重点语句。 ”在课后的“思考探究”里,编者又写道:“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 2.再读牧羊人,细化默读,深扎读法。 教材中说,默读时要“

9、在课本上画出关键语句、重点语句” ,但是,哪些是“关键语句” ,哪些是“重点语句” ,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化指导,只有这样, “默读”才不是浮在表面的一个肤浅的词语,而是深入骨髓的阅读方法。 那么,怎么最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一篇课文的教学需要“举一反三” ,一种语文能力的训练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植树的牧羊人篇幅较长,教师就必须选择语段,做好示范。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最后一次见面内容集中,文章技法典型,

10、足以示范,所以我选择这一部分,通过有效的示范指导“举一” ,以待学生“反三” 。但是,在示范中,又不能按照教师的框架进行灌输式的说教,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学生的进入显然是“浅”的,因为学生自己凭感觉指出在这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应该是“重点句子” ,但教师的提升却是“深”的,却是带有强烈的规律性的提升。我分别从“荒原变化” 、 “牧羊人特征” 、 “文章主旨”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提升,让学生明确了怎样的句子才是“重点句子” ,这是“默读”的关键。 3.三读牧羊人,深化朗读,领会主旨” 对于植树的牧羊人一文的主旨,教参是这样表述的:“对本文主旨的解读,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

11、考,得出自己的理解。 ”确实,对于一篇课文主旨的理解,有时候真的可以是多元的,有些认识可能作者自己也没想到的,这也就是阅读的魅力。面对一个开放的主题,我们也必须要有开放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才会有话说,敢说话。一旦灌输,即使你的解读再深刻,学生也是无动于衷,因为那是教师自己的深刻。其实,要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的主旨,应该说也不难,每个人都应该能说出几点,虽然,每个人的认识有深浅,甚至有理解偏差,看似肤浅,但是,当这些观点在一起碰撞出火花的时候,那一定是灿烂、深刻和丰富的。 本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种树的牧羊人”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给社会创造了美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请速读下列材料中的人物事迹,仿照下面的示例,和他们展开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目的就是引领学生通过读“牧羊人”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当然,如果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找大量的“牧羊人”事例来读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