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研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71639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研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陶研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陶研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陶研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陶研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研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研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摘 要】: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将阅读教学与认识世界,体验情感、感受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反思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是在教课本,而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设计与展开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难以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的渠道,反而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回归 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无疑会给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所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 类生活中的一

2、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关键词】 观察 体验 原形 感悟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使语 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使之发芽、开花、结果。本人在实践新课程理念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对生活教育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作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现谈一些自己的粗浅体会与感受。一、创设情景,在生活中观察2语文来自于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 背景, 创设 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 “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 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语文。许多课文的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

3、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不知其然的,教学时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加深对课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我们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 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如在教学夏天一文时,我通过课件的演示,让 学生细细观察雷雨前和雷雨时的情景。又如整理短文日出时, 为了让 学生了解日出的过程,事先请家长带孩子去海边观察日出。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前,我让学生请父母养几只小蝌蚪进行观察。没想到引来了学生一大串问题,有位学生说:“我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就是青蛙,可小蝌蚪与青蛙完全不一样,它怎么可能变

4、成青蛙呢?”一个学生开了头,其余的学生都纷纷说开了,有的说:“ 其它的小动物小时候多少与它妈妈有点像,可小蝌蚪什么也不像呀?”有的说:“ 它到底是先长后腿还是先长前腿?”还有的说:“ 它的 长尾巴到哪里去了?”是呀!学生们都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也难怪他们对小蝌蚪变成青蛙产生那么多疑问。面对学生这些问题,我想: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亲身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彻底搞清这一系列的问题。于是,我带领3学生捉来了一些小蝌蚪,养到鱼缸里,每天观察小蝌蚪的变化,还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学生们的劲头很足,一下课就围着鱼缸转,我们边观察边讨论,还时常给它们换水、喂食。 时间在孩子们焦急的盼望中一天

5、天过去了,到了第九天早上,有个孩子突然叫了起来:“ 小蝌蚪长出后腿来了!”这一叫,同学们都围了上去,为了让 学生看得清楚些,我把小蝌蚪放入透明的塑料杯中,放在投影仪上放大。学生们都睁大眼睛,两眼放光,小脸通红,那份激动啊, 简直难以言表!就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任何封闭的课堂教学无法获得的!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看世界,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去观察,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语文。2、引导实践,在生活中体验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 ”同样,对课文的体

6、验也是如此。陶行知先生极其重视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的口号并将“知行” 之名改为“ 行知”,可见其态度之坚决,立场 之鲜明。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与方法是“教学做合一” 。其含义是“ 教的方法,应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应根据做的方法。”教学就是通 过“ 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学生自己会做。 ”“教学做合一”的 实质就是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通 过生活实践去教学,4从而使学生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创造力。同样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课程新理念时, “体验”一词用得是最多的,这足以表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

7、亮点。例如,在教学吹泡泡、 树叶画等课文时,通过玩一玩、做一做,再进行听说训练,最后再将活动过程写下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秋天的树叶这篇习作前,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发现秋天,去感受秋天,去体验秋天。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落叶,制作图画,想象说话等一系列综合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放飞心灵,充分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看到的树叶清楚地表达出来。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大胆尝试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通融、综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单一学科的“知识壁垒 ”。因此

8、,我注意吸收其他学科中的教材作为写话的素材,从其它学科中去悉心开采,寻找适合学生的写话素材,让写话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我发现常识教材中的好多小实验与我们的语文教材有密切的联系。于是,教学过程中,我先指导学生动手做一做、玩一玩,再引导学生议一议、说一说,课后再把这些过程写下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懂得了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又激发了乐于说话、写 话的主动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与写作水平。例如,学生在进行制作小水轮的实验时,将水顺着叶片倒下去,小水轮果然转动5的那一刻,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喊“耶,我们成功了! ”这种体验成功的高兴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及时用相机拍下了一张张充满喜悦的笑脸。三、再现原形

9、,在生活中感悟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理解。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的,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为客观事物,从

10、而获得主观感受。有的课 文内容距我们现在的学生生活较远,学生的认识就不会正确、全面,甚至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这样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的故事情节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再现生6活原形,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教学半截蜡烛一文时,我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表演。通过伯诺德夫人一家跟敌人智斗过程中的语言、动作、神情 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空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他们的机智勇敢,同时也获得情感的陶冶。又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让学生戴上头饰上前表演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创设了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能使他们更直接地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加以发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比我们平时的说教所起的教育效果显然要好得多。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从而真正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