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70164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中心编号: 680 学习中心名称: 保定定州奥鹏中心 西 南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学 院毕 业 论 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学 生 张亚琴 学 号 1016800143031 专 业 小学教育 层 次 本科 通讯地址 定州市怀德小学 邮政编码 073000 指导教师 李玉文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定表 学生姓名 张亚琴 学号 1016800143031 入学年级 2010 年 专业 小学教育所属学习中心名称 保定定州奥鹏中心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指导教师意见:评分: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评审意见:评审组长(签名)年 月 日备注小学语文作文教

2、学方法创新摘 要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在作文教学中创新,是为国家兴旺发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很好路径。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小学生的习作过程是最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一篇习作就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在作文中,创新的根本无非是在选材和构思两方面独具匠心,或选择与众不同的材料,或加工改造现有的材料使之不同凡响,或在

3、构思时,发挥想象使作文达到新颖独特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创新=求异+想象。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教学方法,创新目 录摘 要一、绪论 1二、求异是思维的利剑 1(一)“于无声处听惊雷” (选择材料时的求异) 1(二)“枯树发新芽” (处理材料时的求异) 3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41、 空间想象构筑思维的立体42、 科学想象构建思维的理性空间43、 逻辑想象构建思维的缜密性 54、多方位的想象,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5四、结论5参考文献5致 谢61一、绪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在作文教学中创新,是为国家兴旺发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很好

4、路径。下面就在作文教学中创新谈谈自己的做法。在作文中,创新的根本无非是在选材和构思两方面独具匠心,或选择与众不同的材料,或加工改造现有的材料使之不同凡响,或在构思时,发挥想象使作文达到新颖独特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创新=求异+想象。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积极进行尝试,力求在这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些效果。二、求异是思维的利剑求异即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大文学家,大艺术家他们的思维总是与常人不同。比如李白看到月亮会请它喝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再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陶渊明在闹市中不觉得吵,有诗为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5、?心远地自偏。”(一)“于无声处听惊雷” (选择材料时的求异)小学生作文时,学生群体模式化现象是常见的弊病,尤其是小学生在文章的取材、立意、表达上更为司空见惯。主要表现在:取材统一化:写猫总是写猫是捕鼠能手,写做好事总是拾金不昧,写父母总是写他们怎样关心自己。立意标准化:写一件事不会写一件做错的事,写游记就要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写我们的校园就应该是反映校园的美。表达模式化:开头结尾大同小异,三段论,甚至用词都用一样。作文之所以会模式化与教师的指导有关,粗略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教师未能开拓学生的取材思路。课堂中的取材作文,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即“写什么” 大多来自广阔的生活空间,指导

6、“ 怎么写” 多在狭窄的课堂中, “有什么” 在先,“ 怎么写”在后,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无法即时联系,再则学生还未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而学生作文时只好捏造事实,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了。(2)教师未能引导学生我笔写我思,总喜欢“请君入瓮”的教学方法。2教师指导时先拟提纲,再定中心,然后让学生填写内容。学生有“从众心理” ,他们习惯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来,还习惯于依据课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为准则。为此,使学生用自己的嘴巴说老师的话,用自己的手写老师的感受。(3)教师在作文指导上,盛行机械地仿写范文,背诵现成文章,致使学生在表达上“依葫芦画瓢”。从模仿到创作是学生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机械

7、的模仿, “学别人的文章说别人的话”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容易造成鹦鹉学舌的局面。 怎样避免小学生命题作文模式化现象呢?培养和训练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无疑是一种可行的办法。由于学生对生活中原有感知的事物,随着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除了印象特别深刻的以外,其他的将会日趋模糊、淡忘、消失。要让学生能够有话可说而不雷同,就应该开拓其取材思路。在一次作文课中,我是这样尝试的:同学们,你经常爬山吗?你在山上想捡捡点什么?(大部分人都会想捡点钱包啊什么的)容易捡到吗?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的想法也是这样的,有了钱包,别人早就捡捡去了,哪还能等你来捡呢?)我们写作也是这样,一般人能想到的,经常写的,就好比是钱包

8、,不会有什么新意,别人早就写过了。我们应该写别人不去写,或别想不到写的题材,这样才能新颖。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思维与众不同呢?老师以一首诗为例来讲。有一位老教授到千佛山去游玩,捡到了一个贝壳,他写了一首诗,题目是千佛山巅我捡到一个贝壳。诗是这样的:“山顶上我捡到一个/贝壳。”此时他会怎么做?(让学生想)他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扔掉,或是拿回家收藏,或是仔细观察一下,而是“把它放近耳边”。他会听到什么呢?(让学生想)他不写听到了什么,而是“眼前浮现出那条鱼/在流光中一闪”。他想到了这个贝壳的来历,想到了千佛山的来历,他会问谁呢?(让学生想)他没有回家问老师,家长,朋友,也没有去查什么书,而是想起了问

9、佛。在诗人的眼中,佛是什么呢?(让学生想)诗人这样说“佛是个孩子/问他徒然,/他哪里知道?/老闲着俩眼。”又是惊人之语。还会问谁呢?(让学生想)他写道:“舜也年轻,只知道象鞭。” 还会问谁呢?(让学生想)诗人写道:“我想问问太阳,”那太阳知道不知道呢?(让学生想)他又写道:“可惜已经下山。”又出人意料。还会问谁呢?(让学生想)(问月亮,这是一般人都能想到的,是“钱包”。)诗人不问了“一阵暮云涌来,山陡然一旋。”像什么呢?(让学生想)“我骑在鲸背上,驶向荒古云天”。诗中诗人思维处处与众不同,令人难以琢磨。想别人所未想,所不敢想,这样思维才能与众不同,写作中才能创新。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次作文练习,

10、题目是我想为她唱支歌,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实践证明学生的作文在创新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很多同学为妈妈而唱,而且大多数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等常见的歌,这样的题材属于“钱包”题材,写的人多,很难写出新意。而贺珍珍为妈妈唱的从头再来却很有新意,一曲刘欢的从头再来道出了下岗工人的人生豪迈,小作者因此也写出了新意。3叶圣陶先生主张学生的作文“先求平实,后求文采”。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不能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只要求学生在语句通顺的基础上尽量用上不同的句式,或者启发他的改变一下思考的角度,就能写出不同的话。句子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教师指导写话时,可选用不同类型的句式来表情达意。虽然意思大致相同,但表达形式各异且

11、效果也不同。例如,“一个同学来迟了”。可以表达:你来迟了。啊哟,你怎么来得这么晚。你有什么重要的事?你来得太早了吧。你这个人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再晚来一步就看不见我了。不同的思维形式就把不同的思维内容表达出来了。针对学生开头雷同的情况,在指导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模仿,发展自己理解、表达事物的能力,写出不同形式的开头。例如,同样写运动会内容的,可以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几种开头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并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学生就可以写出不同的开头,可以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当开头;也可以截取运动会上最精彩的镜头;还可以采用回忆的方式开头等等。这样,既能使学生由机械仿写转向灵活仿写,又训

12、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同样,结尾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首尾呼应法、启发式结尾法,言尽而意无穷结尾法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的方位,使文章有不同的内容。此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给学生取材方法的同时,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如联想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想、想象思维等。教师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写出不同的作文,是不无裨益的。(二)“枯树发新芽” (处理材料时的求异)有时,在作文中,不一定每次都有新颖独特的材料。那么,怎样进行求异和创新呢?我认为可以对一定的题材进行一系列的艺术化处理,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或尝试全新的角度求其

13、新颖,或进行适度的夸张,渲染,求其生动。戏谓“小题大做”“无中生有”或“枯树发新芽”。对矛盾或情节的处理应像拉皮筋一样,所用力越大,拉得越长,取得的效果越强烈。如在指导学生写我是一个 的孩子时,张晓波同学的我是一个将要长大的孩子中就进行了这样的处理。同样是写自己对父母辛劳的理解,作者通过写从小到大吃饭时饭碗的变化来写自己的成长。“小时,我用家中最小的碗,妈妈用中碗,爸爸用大碗,在我家,年龄与碗的大小成正比。”“我一天天的长大,小碗里实在装不下父母对我的关心,我便用了家里最大的碗,而父亲却用了家里的小碗,年龄与碗的大小却成了反比。”经过一些事情之后,作者感受到了父母的艰辛,渐渐明白了很多,于是“

14、爸爸依我的意愿,又用上了家里的大碗,碗与年龄又恢复了正比,我心里十分踏实。从此以后,爸爸妈妈的饭碗里,装满了我对他们的孝心。”文章朴实自然,却构思巧妙,经过这一番艺术处理,一段平常不过的材料,便写出了新意。对于写游览、参观一类的文章,学生往往容易跳进某种模式,习惯于记叙游览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景,给人以千人一面的感觉。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确立中心。因为不同的中心可表达不同4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感情投入写作,文章就富有个性。例如学生在游了东方山后,教师指导习作时,先从确立不同的中心入手,让学生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确立了以下几个中心。活动材料 中心 登山途中看到赏心悦目的景物 热爱大自然或对家乡的赞美 登山途中的感受 做任何事要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的努力。 登山途中的好人好事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即使是同一活动,同一材料,因立意不同,文章也各具风采。如教师指导秋游东方山时,要求学生抓住登山途中看到的某一景物去细微描述,不仅要写外在的美,还要写内在的美。登山途中看到的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