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管夹管后无尿意患者的护理干预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0677357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置导尿管夹管后无尿意患者的护理干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留置导尿管夹管后无尿意患者的护理干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留置导尿管夹管后无尿意患者的护理干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留置导尿管夹管后无尿意患者的护理干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留置导尿管夹管后无尿意患者的护理干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置导尿管夹管后无尿意患者的护理干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留置导尿管夹管后无尿意患者的护理干预作者单位: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腹科朱亚萍 温咏珊 吴海燕 王玲燕 郑美春【摘要】目的:预防拔出尿管后的尿潴留。方法:将 34 例患者,按住院手术顺序分 2 组单数设为对照组,双数设为观察组,各 17 例。观察组患者在无尿意的情况下夹住尿管,待膀胱充盈并感到腹胀后打开尿管夹,用膀胱治疗仪进行膀胱投影区和骶尾区不同强度和密度的低频电脉冲刺激,40min次,24 次d,放尿过程中嘱患者最好不断地做排尿动作,以助开放尿道括约肌,在有 23 次尿意感且膀胱充盈后,消毒尿道口抽出尿管球囊内液体,拔出尿管,并再做 1 次膀胱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定时排放尿液法训练膀胱功能。

2、2 组拔出尿管后根据排尿情况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拔出尿管后排尿情况优于对照组(x 2值=112,P 值=0.004),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x 2值=12.6,P 值=0.002)。结论:留置尿管夹管后无尿意的患者在拔管前应用膀胱治疗仪的低频电脉冲刺激进行护理干预后,可有效预防拔管后尿潴留。 【关键词】留置尿管;夹管后无尿意;护理干预 留置尿管是腹部外科手术,特别是大肠癌手术术前的常规措施,患者术后 310d 拔出尿管后一般均能自行排尿。但术后因麻醉、手术方式、尿道功能障碍以及膀胱括约肌痉 挛,或骶神经有所损伤而使排尿功能发生障碍的几率仍较高,Ringdal 1研究发现,39%的术后患

3、者不能自行排尿。2004 年月2005 年月,我科对全麻术后留置导尿管夹 管后无尿意的患者在拔管前后进行护理干预,收到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2004 年 9 月一 2005 年 5 月。我院住院留置导尿管夹管后无尿意的患者共 34 例,按住院手术顺序的单、双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7 例。对照组男 9 例,女 8 例,年龄35 75 岁,中位年龄 53 岁;观察组男 11 例,女 6 例年龄 3378 岁,中位年龄 55 岁。2组患者术前均采用 14 号 Foley 导尿管导尿,麻醉方式均为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术后留置导尿管 110d。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4、,差异无显著性。术后遵医嘱夹尿管时间见表1。 表 1 患者留置导尿管夹管时间性别(列) 大肠癌术后留置尿管夹管时间(d)组别 列数 年龄(岁)男 女 直肠 乙状结肠 降结肠 升结肠 横结肠对照组观察组171735-7533-789 811 65533111111合计 34 20 14二、方法1常规护理。2 组患者留置尿管期问,均进行会阴部擦洗,2 次d,更换尿袋,1 次d;对照组留置尿管遵医嘱夹管后无尿意时开始定时排放尿液,日间每 3h 排放尿液 1 次,夜间 每 4h 排放尿液 1 次,训练膀胱生理功能的恢复。观察组则在遵医嘱留置尿管期间夹管后无尿意时开始给予护理干预,即用膀胱治疗仪进行护理

5、干预。2 组均直至患者表达有排尿意愿并在膀胱充盈的情况下拔出尿管,拔管后根据排尿情况进行护理干预。 2护理干预。(1)拔管前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无尿意的情况下夹住尿管使膀胱充盈,在感到腹胀后打开尿管夹,用膀胱治疗仪进行治疗:开机,按待机键,治疗仪进入工作界面后,贴放电极板。贴放电极板时应先叩出膀胱的位置,将“绿+”电极贴于膀胱在腹壁投影区的左上角皮肤处, “绿-”贴于膀胱在腹壁投影区的右上角皮肤处, “红+”贴在“绿+”和“绿-”连线中点皮肤上, “红-”贴在背部骶尾关节上 2-3cm 处(根据膀胱大小取值)皮肤上,按治疗键开始治疗。在治疗仪上选用强度和密度键交替调节,先强度后密度,在调节过

6、程中边调节边询问患者的感觉,每次“强度”和“密度”值连续上升不可大于 5 个 u,且一般强度高于或等于密度数值,输入电流强度及密度以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程度为宜,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反应。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 40 min。2-4 次d。治疗完毕夹住尿管,根据患者的尿意感和膀胱充盈的程度来决定放尿时间。排放尿液的同时提醒患者参与排尿,嘱患者最好不断地做排尿动作,以助开放尿道括约肌,鼓励患者大胆、随意地排尿。但如果患者无感觉时应每 3h 排放尿液 1 次,如此反复。一般治疗 1-2d 后患者即有尿意感。在有 23 次尿意感且膀胱充盈后,消毒尿道口,抽出尿管球囊内液体,拔出尿管,根据病情采取床上半卧位或

7、下床如厕排尿,床上排尿者应做好遮挡。拔出尿管第 1 次排尿后追加 1次膀胱仪治疗。(2)拔管后的护理干预。对拔出尿管有尿意但自感排尿乏力、排尿时间延长、淋漓不尽的患者,可继续用膀胱治疗仪治疗 12 次,或根据患者排尿顺利与否,采取相关诱导措施,如用频谱仪照射膀胱区 1520min 2, 膀胱区热敷、按摩、听流水声、外阴冲洗等。 3观察指标。我们将经治疗后患者有尿意感且膀胱充盈至腹胀作为拔尿管的客观指标。顺利:拔管后 3 次排尿顺利,无尿道口不适或疼痛;较顺利:拔管后首次排尿不适伴有排尿不尽感,需做拔管后的护理干预,第 2 次、第 3 次排尿顺利;无效:有尿意感且膀胱充盈,拔管后采取护理干预仍不

8、能自行排尿,需再次导尿。顺利与较顺利均判断为有效。 4统计学方法。采用 x2检验。 结果1. 2 组患者拔出尿管后排尿情况的比较见表 2。表 2 拔出尿管后排尿情况比较 例(%)组别 例数 顺利 较顺利 无效对照组观察组17177(41.2)16(94.1)5(29.4)05(29.4)1(5.9)注:2 组比较,x 2值=11.2,P 值=0.0042. 2 组患者拔出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内的比较见表 3。表 3 拔出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的比较 例(%)组别 例数 3h 3-5h 5h对照组观察组17174(23.5)14(82.3)4(23.5)2(11.8)9(53.0)1(5.9)注:2

9、组比较,x 2值=12.6,P 值=0.002讨论1留置尿管夹管后无尿意的原因。 (1)插入尿管后膀胱内环境发生改变,变闭合性系统为开放性系统,正常的排尿功能不能发挥,逼尿肌收缩功能下降。(2)麻醉术后排尿反射受抑制 3,膀胱壁逼尿肌收缩功能下降,神经功能及各种反射恢复较慢,致膀胱张力消失。(3)留置尿管持续引流尿液,膀胱呈空虚状态也易引起膀胱张力消失,影响排尿功能 4。(4)低位直肠癌手术后膀胱括约肌因邻近切口疼痛而发生痉挛,或骶神经有所损伤而使排尿功能发生障碍。 2膀胱治疗仪的作用。 在膀胱充盈并感到腹胀的情况下打开尿管夹,以拟生物波(特定形式的电脉冲)形式通过电极经皮肤导入不同强度和密度

10、的刺激,刺激人体的两侧膀胱角及膀胱前、后壁在体外腹壁的浊音投影区和骶尾区进行治疗,低频电脉冲体外多方位强度和密度的交替刺激。使小骨盆腔的神经肌肉组织产生舒缩和振动,反射性刺激膀胱逼尿肌对尿液的生理反射,松弛尿道括约肌,使尿路通畅。同时通过对骶尾丛神经的刺激,可增强排尿反射的敏感性,对尿意消失患者的尿意恢复以及顺利排尿有明显效果。 3频谱仪照射膀胱区的作用。 本组 l 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膀胱仪治疗后效果欠佳,在拔尿管后有排尿不尽感及腹胀,再次遵医嘱导尿。继续膀胱仪治疗并配合频谱仪照射膀胱区15-20min23 次后,患者顺利排尿无不适,效果良好。可见低频电脉冲体外多方位交替刺激膀胱平滑肌,有解除

11、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并能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同时热量进入人体组织后,也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二者均可解除膀胱括约肌的痉挛,促进尿液排出。参考文献lRing DM, Borg B,Hellstroma ALA survey on incidence and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first postoperative urinationUrol Nurs,2003,23(5):341-346 2董丽君、周林频谱仪在术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5):624 3谢明杰,郑世书静脉用白控镇痛泵术后导尿管拔出时间的探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B):48 4姚胃安,胡跃,刘迎春,等留置导尿管拔出前注人开塞露预防尿潴留的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0):598 欢迎阅读本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