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发声的毕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7631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科学发声的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科学发声的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科学发声的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科学发声的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科学发声的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科学发声的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科学发声的毕业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浅谈声乐学习过程中的科学用声 学院: 艺术学院 班级: 姓名: 何海玲 指导教师: 石校昆 职称: 教授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2浅谈声乐学习过程中的科学用声摘要:声乐艺术是近现代的概念,是人类歌唱活动发展到高度艺术化以后的产物。最初的歌唱是发出各种声音来传情达意,然后逐渐加上语言,形成简单的各国、各民族的声乐文化曲。它是由人体器官发出的声调而形成的音乐,更是由人声与语言及表达方式共同构成的表现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这门艺术包括太多的内容需要大家学习,而科学用声是声乐学习者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是我对大学期间所学声乐知识的简单梳理,主要从发声原理、正确发声、嗓音保护等几

2、个方面来阐明科学用声的重要性,让声乐学习者能够了解科学用声的内涵,使声乐初学者能够减少误区,达到科学用声的目的。关键词:原理;科学发声方法;正确发声;科学发声的因素;嗓音保护目录(一)发声的科学原理(二)正确的发声1、科学练声2、未曾出声先练气3、气与声的练习4、声乐学习中常见的几种恶性习惯(三)影响科学发声的因素1、技术性因素2、关于歌唱中共鸣的简单透析3、关于歌唱语言的处理4、关于歌唱的表现和歌曲的处理5、关于歌唱时气息的运用问题6、非技术性因数7、思想的正确认识8、情绪特征9、心理素质10、歌词朗诵(四)声乐学习中的自我嗓音保护声乐学习中的科学用声是很多歌唱家以及声乐教师经常提到的一个重

3、要问3题,已经是一个很热的话题了,但是本人经过大学对声乐的长久学习,发现很多声乐学习者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改善。通过对一些文献资料的查阅和研究,让我对声乐学习中的科学用声的重要性认识的更加清楚。歌唱中的科学发声法是指歌唱发声符合人体生理发声器官运动的规律,能使歌唱达到通畅、统一、集中、稳定、优美的发声法,歌唱本身是人类自身器官运动所产生的,因此我们通常认为歌唱也是人的一种运动方式,我们用正确的方法歌唱,相关的肌肉就会逐渐强壮,对歌唱的支撑就会越持久,发音能力也会加强。本文主要由发声原理、正确发声、发生因素和嗓音保护几个方面组成,通过自己对现有的一些科学用声的相

4、关资料的研究,结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去探索声乐中的科学用声的问题,提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科学发声的概念何为科学,符合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规律极为科学。声乐的科学发声法是指歌唱发声符合人体生理发声器官运动的规律,能使歌唱声音发到通畅、集中、整体、艺术美的发声法。1 发声的科学原理歌唱艺术是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不适合自修,必须求助于导师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要求歌唱者懂得怎样唱,懂得怎样运用歌唱的技巧,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充分了解歌唱机能的生理结构,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对歌唱的理论性、科学性、完美性诸方面有全面的认识,使自

5、己的歌声既优美动听,又经久耐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优美的声音。歌唱的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全部物质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包括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以及肺脏、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 、腹部部分肌肉等组成。依靠这些器官,吸入和呼出气息。肺脏是吸入和呼出气息的总机关。腑脏附着于胸腔,外面是肋骨,下面是横膈膜。由于肋骨的张弛和横膈膜的上下活动,使胸腔扩大和缩小。当肋骨张开,横膈膜收缩,向

6、下伸展时,胸腔扩大,肺脏也随之扩大而吸入气息;当肋骨松弛。4横膈膜向上抬起时,胸腔缩小,肺脏也随之缩小而呼出气息。从肺脏呼出的气息,就是我们歌唱发声的动力。喉头和声带声音是由发音体的震动而发出来的。声带就是唱歌的发音体。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性质相当于坚实的韧带,表面盖着一层具有弹性的粘膜。两片声带左右并列,声带的中间叫做生门。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由软骨的肌肉形成,由于这些软骨和肌肉的相互作用,能够使声带得到调节,吸气时,使两声带相互靠拢,在与呼吸密切配合下,能调整其长度、厚度和张力,使声音产生高、低、强、弱的变化。共鸣器官共鸣器官是指胸腔、喉、咽、口腔、头腔、鼻腔以及头上的“窦”,这些器官是

7、歌唱中调节声音的色彩、音量等的重要部分,如声带发出基音,由于声带的振动,引起了腔体里空气共振,同时腔体本身也发声了共振,共振使声音传出和扩大,并且美化了声音,同时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因为只有产生共鸣、它才具有更大的能量,使声音传播的更远。共鸣又分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它才具有更大的能量,使声音传播的更远。共鸣又分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三种共鸣。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洪亮浑厚有力,产生低音共鸣作用;口腔共鸣能使声音明亮、清晰,产生中音共鸣作用;头腔共鸣能使声音明亮、丰满,产生高音共鸣作用。其实,发声训练非一朝一夕,只有当我们做到知其然,更知道其所以然,那时我们才会更自觉地、科学地进行发声训练。这一

8、点要通过我们平时专业课的学习、我们的专业老师的授课上能充分理解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咬字器官咬字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不同的着力部位,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 。元音是由舌位高低,前后 嘴唇的扁圆造成口腔体变化而形成的;辅音是以唇、齿、舌、牙、喉不同的部位,不同的阻气方式,不同的断气方式而形成的。发声歌唱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2 正确的发声谈到声乐的学习,我们一般会想到发声训练和用声技巧,它们的学习是我们掌握正确发声的基础。要学习正确的发声,我

9、们首先要懂得怎样去练声,练声是我们歌唱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练声的目的是要找到良好的发声状态,把良好的发声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区别开它与平时说话的发声习惯,为正确的歌唱做基础。因此必须明确我们练声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开声”而已。1 、科学练声5的练声原则包括:一、练声要在具体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二、要结合练声者的具体发声条件。三、要结合有声语言艺术和普通话语音特点的规律,要强调以字带声,不能音声背字。四、训练的幅度要大于使用的幅度,五、训练中要做到状态积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除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基本功训练与实践应用紧密的联系起来。要通过练功和播

10、音、朗诵、演讲实践两方面来提高嗓音质量和发声能力,不可以失之偏颇。练声的时间和地点问题时间和地点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练声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做一个简要的说明。一般都认为早晨练声比较好,实际上练声时间的选择和练声效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什么时间练可以因人而异,只要能把它作为正常作息安排的一部分,天天去练,不间断就可以了。如果在睡眠过后练声需要注意到:要经过一些轻缓的运动,先把身体活动开,特别要使大脑由抑止转入兴奋状态。关于练声时间的长短,应该根据嗓子的承受能力和练声的效果来定。对于初学者来说,时间尽宜短,比如说每次十五到二十分钟就可以了;次数呢,宜多,每天练上三到四次为好,逐渐地随着嗓子承受

11、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步加强时间和减少次数。另外每次练声不必强求时间划一,也就是说不用我每次都练四十分钟或者三十分钟。这里跟什么有关系呢,和感觉有关系,感觉比较好的时候,效果明显的时候时间可以适当的延长。相反,感觉不好,一时不见效果的时候,就可以停下来另辟时间再练。这样做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样做有助于稳定练声时的心态,对提高练声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关于练声的地点,应该选择在噪音比较小混响短,也就是没有明显回音的地方,比如田野,河边,播音室等等,在这些地方练声都是可以的。由于发声环境影响听觉反馈,所以最好不要频繁地更换练声地点。天气不好气温比较低的时候,应该选择在适当的室内场地练声。 2、 未曾出声先

12、练气气息的练习在练声中占重要作用,它是歌唱中的支撑所在。我们在学习中也接触了很多关于气息的训练方法:有缓吸缓呼法、急吸缓呼法、急吸急呼发等。例如深吸一口气,吸的要饱,气沉丹田,然后慢慢呼出,呼的要均匀,反复练习,控制的时间越长越好;数数练习,也是深吸一口气,在呼气的同时快速的数数字“1 2 3 4 5 6 7 8 9 10”,一口气反复数,看能反复数多少次。还有狗哈气练习等等这些都是加强气息的练习方法,我们必须有了足够气息的支持才能保持歌唱的通畅,所以必须加强练习。3、 气与声的练习所谓气与声的练习就是指气息与声音的结合训练,在歌唱中气与声是不能分开的,否则就失去了歌唱的连贯性,也就没有了艺术

13、美。通过长时间的学习6自己也学到了不少气声结合的练习方法。比如长音练习,深吸一口气,用韵母唱一个单音,延续的时间越长越好,在发声的过程中要保持呼吸的均匀、平稳、畅通。断音练习,吸气时要深、要饱,呼气时要集中而有弹性,发声时要短促而有力。哼鸣,在练习时要求嘴唇松闭,保持打哈欠状态,空腔内部打开,鼻腔、咽腔也打开,在哼唱时,应感觉到声音是集中在鼻腔顶端、眉心的地方,练习时可以感觉到鼻、齿、唇轻微的颤动。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集中练习方法,还有很多练习的方法在我们学习中都可以见到的。在练习时我们必须保持气息与声音的连贯性,这对我们歌唱有很大帮助,希望大家多多练习。4、声乐学习中常见的几种恶性习惯在我们声

14、乐学习中也有很多的不良习惯需要我们改正。首先是演唱姿势,正确的演唱姿势是歌唱完美表现力的保证,在歌唱中我们经常会“背含胸” 、“前倾后仰” 、 “双手坚硬”或无规矩的乱动等等,这些都是演唱中的毛病。我们必须通过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方法来改正它们,平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可以对着镜子看自己表演,那样可以直接反映出姿态是否正确和优美,此外我们还要多注意歌唱家们表演的姿态,我们必须仔细观看他们的一举一动,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姿势,逐步形成自己正确的歌唱姿态。正确的歌唱姿势应该是身体自然直立,就像一个健康的人精神饱满,端正地站立着一样;双脚稍分卡,可一前一后,重心要站稳,头眼平视,上胸畅开,双肩略向后,

15、但不紧张,小腹微收;脸要自然、生动,根据歌曲内容而富有表情。脸部肌肉紧张,瞪眼,皱眉,噘嘴,歪嘴等等都应纠正;无论在演唱时或练唱时,都不要用手打拍子,更不能点着头打拍子;演唱时如要加入动作,应该简练、利落、大方,避免矫揉造作。演唱时,整个人要处于精神振奋、生机勃勃的状态。精神上的萎靡不振,缺乏演唱热情,会使歌声苍白无力。在歌唱时我们还经常遇到“鼻音” 、 “ 喉音” 、 “漏气” 、 “抖动”等一些常见的不良习惯,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这四种不良习惯的产生原因及改正方法法。鼻音鼻音是由于软腭无力的塌下,舌的中部抬高,使软腭与咽壁的空间加大,音波流入鼻腔而失去口、咽腔共鸣所造成。鼻音暗闷、暧昧、

16、无光彩,听起来很不悦耳。鼻音如不纠正,发展下去声音就会愈来愈闷,甚至会发展到唱不成声。7纠正鼻音的方法是用“啊”来练习,唱时呼气要有节制、均匀的送至声带,并将软腭抬起,感到声音是打在硬腭上,这样才能避免音波无力地流入鼻子,使声音圆润、明亮。 喉音喉音是由于声音失去呼吸支持,喉部紧缩,使喉头提起,或用力挤压舌根所造成。喉音对歌唱力很有害,因为喉音生硬、沉重,缺乏音色变化,声音表现力贫弱。纠正喉音,应使下颚和舌根放松,软腭自然向下抬起,并用呼吸来支持声音,使共鸣位置提高,声音脱离开喉部尔达到头上的共鸣腔咽腔、口腔和鼻腔。可用张口吸气,体会一下喉头自然放下,下颚、舌根放松的感觉,并使呼吸有深度,在中音区范围内练习,应尽可能唱得圆润自如。漏气有的人歌唱发生时夹杂着“气息”的声音,声音暗淡、空虚,无力,缺乏应有的明亮色彩,这是漏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