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69251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节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在心理学中,所谓“个性”即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它主要包括:1、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成分,影响心理活动进行的方向。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这些特征最突出地表明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另外自我意识也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当以上各成分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具有稳定的,有倾向性和独特的特点,才组成个性。人不仅具有个性,还具有社会性。

2、个性的初步形成是从学前期(幼儿期)的开始的,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的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社会化中实现的。社会化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是使儿童由生物人变为成社会人的过程。在儿童社会化中,家庭(包括家庭气氛,家庭教育,家庭结构等)及幼儿园(包括同伴,老师等)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幼儿是在家庭与幼儿园里,在与父母及其他成员,小伙伴及老师的相互交往中,形成其个性与社会性的。一、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在普通心理学中,我们学过意识的概念,意识是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的区别之所

3、在。人的意识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人的意识主要表现为用词的形式巩固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第二、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第三、人的意识能够把“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区别开来。由意识的第三个特点,我们知道意识不仅使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而且还能认识主观世界。例如:人不仅有喜怒哀乐等情绪,而且知道为什么喜或怒,这就是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自我”既是反映者,又是被反映者。自我意识是复杂的认知过程的综合,它不仅依赖于动机和感知,注意和记忆,而且依赖于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自我”可以说是对主观体验长期记忆的结果,自我意识是对过去个体生活体验,特别

4、是最稳固的特点的主观体验的解释。它可以使有关的生活体验积极化,从而有系统,有目的的去寻找新信息。自我意识是儿童的认知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才逐渐产生的。自我意识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调节。它包括三种形式即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控制。幼小婴儿的自我意识还没发展起来,因而没有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关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在个体社会性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其形成和发展影响着社会性其他方面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关于自我意识的研究早在达尔文时代就有,比如:达尔文,提德曼和普莱尔等人都观察过婴儿对镜中自己形象的反应。后来,由于行为主义的兴起,它将意

5、识排除于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所以这一时期对意识的研究相对较少,到了本世纪中期,随着社会性研究的兴起人们逐渐意识到自我意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成熟。因此,对自我意识的研究又一次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注意并开展了大量的关于婴儿自我意识的研究。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是幼儿的自我意识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呈现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45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加速期。(一)婴儿自我意识的萌芽1、自我意识的产生过程婴儿生活的第一年没有自我意识,他们还没有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周围世界的客体中区分出来,他们甚至还知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是属于自己的。大约到第一年末,儿童开始能把自己的

6、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来,以后又能把自己这个主体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从这时候起儿童开始把自己跟周围客体区分开来,认知了自己与周围客体的关系;也认识了自己的力量,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或者说是一种自我感觉。在生活的第二年,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并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感觉。儿童已能用词标志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也知道了自己的名子,但此时儿童称呼自己的名字就像称呼其它客体一样,只是作为一种信号。23岁的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2岁儿童在表达自己愿望时,总要把自己的名字挂在前头。如“宝宝吃糖”。从称呼自己的名字变为称呼“我”这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儿童在跟其他人的交往中,逐渐懂得哪些东西是

7、属于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并且学会用“我的”物主代词来标志。以后过渡到使用“我”这个人称代词,从这个时候起,儿童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客体来看待,而是作为一个主体来认识了。也从这个时候起,儿童经常喜欢用“我要”“我不要”来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愿望,儿童的独立性大大增长。每个人都只能看到别人的形象,自己的形象只能在镜子里或照片上才能看到。儿童什么时候开始能认识镜子里的形象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呢?不少心理学家研究了这个问题。实验对象是624个月的婴儿。实验者先观察记录婴儿在实验前用手摸鼻子的频率,不让婴儿觉察,在婴儿的鼻子上用胭脂画个小圆点,然后观察婴儿对镜子里自己的映像的反应。2、自我意识的实验研究

8、Dixon的实验研究Dixon将婴儿的自我意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妈妈”阶段。发生在婴儿四个月左右,表现为并不怎么注意自己的镜像,而对母亲的镜像感兴趣,例如对母亲的镜像微笑、观看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第二阶段:“玩伴”阶段。发生在四到六个月期间,表现为开始对自己的镜像产生兴趣,但对自己的镜像与对游戏同伴的动作行为相类似,即把自己的镜像当作另一个可与之打交道的同伴来对待。第三阶段:“伴随行动”阶段。发生在七到十二个月之间,婴儿会随着自己发生的动作的镜像而做出相同的动作。例如婴儿看到自己张嘴巴的镜像,而后做出张嘴巴的动作。这表明婴儿似乎认识到自己是该动作的发出者。第四阶段:自我阶段。一岁婴儿

9、能够把对自己镜像的重复动作与同其他婴儿的玩耍区分开来。开始对自己的镜像感兴趣。Dixon认为,第一二阶段婴儿没有显示任何自我意识的迹象。第三阶段婴儿对自己镜像的重复动作上处于模仿行为和自我意识反应之间,或许可认为是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一岁以后婴儿可以按要求指出自己的鼻子或他人的眼睛等反应,表明已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阿姆斯特丹的实验研究:阿姆斯特丹巧妙地借用了盖洛普在研究黑猩猩自我再认时所使用的一项技术,从而使有关婴儿自我意识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研究黑猩猩的自我再认时,盖普洛在黑猩猩无知觉的状态下,给其一侧的眼睑和另一侧的耳朵涂上同样无味无刺激的红点,观察先前有镜像经验的黑猩猩和先前没有镜

10、像经验的黑猩猩分别被涂上红点后会对镜中自己的形象作何种反应。阿姆斯特丹将这一技术应用到有关婴儿自我认知的研究中来,通过在婴儿毫无察觉的状态下在其鼻尖上涂上一个红点来揭示婴儿自我认知的发生过程。阿姆斯特丹认为如果婴儿表现出意识到自己鼻尖上红点的自我指向行为,那就表明婴儿具有了自我认知能力。因为如果婴儿特别注意自己鼻尖上的红点或者能够找到自己鼻尖上的话那么说明婴儿已经对自己的面部特征有了清楚的认识,同时也说明,婴儿已经有了把自己当作客体来认识的能力。阿姆斯特丹研究了88名3个月到24个月大小的婴儿,并对其中2名12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追踪研究,时间为1年。结果表明,只有到了15-24个月时,婴儿才显

11、示出稳定的对自我持征的认识。根据研究阿姆斯特丹揭示了婴儿自我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游戏伙伴阶段(从6个月到12个月)这个阶段,儿童以为镜子里的映像是另一个儿童,他们常常会看看镜子里的形象,又到镜子后面去找找那个并不存在的儿童。第二阶段:“退缩”阶段,(13个月到24个月左右)这个阶段显示了自我形象意识的迹象。儿童看到镜子里的形象,或者感到窘迫,或者有点傻乎乎的,或者带些自我欣赏的样子有些人认为这正是自我意识的标志。但阿姆斯特丹却认它不足以说明自我意识的出现,他认为婴儿自我意识的出现是以对稳定的自我特征的认识为标准的,这种能力大约到第二年末。即2024月时才会产生。 第三阶段:自我意识的发

12、生阶段这一阶段婴儿可以明确地表现出意识到自己鼻尖上的红点的行为来。同时,伴随这种自我再认,婴儿还会表现出其他行为。例如,自我赞赏行为,因看到红点而自我欣赏。阿姆斯特丹的研究揭示出,到20个月时婴儿就已能够认知自己身体的某些特征,这说明20个月的婴儿的自我意识已开始发生。(二)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幼儿期自我意识发展的非常迅速特别是在45岁。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开始发生的时间很接近,但是不同步。首先是自我评价的发展,其次是自我体验的发展,最后是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年龄转变期在3

13、到4岁之间;自我体验开始发生的年龄转变期在4岁左右,自我控制开始发生的年龄转变期为45岁。2、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其特点有以下几点:幼儿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逐渐向自己独立评价发展。幼儿独立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低,他们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幼儿初期,儿童往往不加考虑的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简单重复成人的评价。例如:他们评价自己是好孩子,其原因是“老师说我是好孩子”。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儿童对成人的评价逐渐持有批判的态度。如果成人对他的评价不符合他自己的评价,儿童会提出疑问,甚至表示反感。幼儿的自我评价从带有主观情绪性,发展到初步的客观性。苏波特斯基的研究

14、发现,幼儿对美工作品的评价带有相当大的偏向性。实验者让幼儿对自己的绘画和泥工作品同别人的作品作比较性评价。当幼儿知道比较的对方是老师的作品时,尽管那些作品比自己的质量差(这是实验者故意设计的)幼儿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不如对方,而当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和小朋友的作品相比较时,则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比别人的好,这一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观性。在一般情况下,幼儿总是过高评价自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自己的过高评价渐趋隐蔽。例如:幼儿想说自己好,又不好意思,于是说“我不知道我做的怎么样”。在良好教育下,幼儿逐渐能够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有的儿童则出现谦虚的评价。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主要表现

15、在以下几个方面: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致的方向发展;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较多只根据某方面或局部进行自我评价,以后逐渐能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从只有评价而没有评价的论据,发展到有论据的评价。总的来说,幼儿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在幼儿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成人必须对儿童做出适当的评价,对儿童行为作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对儿童都是有害的。3、幼儿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其特点:幼儿自我体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方向发展。幼儿的愉快和愤怒是生理需要的表现,委屈、自尊和羞愧是社会性体验的表现。前者发展较早,后者发展较晚,约4岁以后明显发

16、展。幼儿自我体验发展水平不断深化。幼儿的各种自我体验都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其发展水平不断深化。如对愤怒感的情绪体验,从36岁儿童会有不同的体验程度,从“会哭”,“不高兴”,“会生气”,到“很生气”“很恨他”这个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幼儿体验的深刻性在逐渐发展。幼儿自我体验的受暗示性。在幼儿自我体验的产生中,成人暗示起着重要作用,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如问小朋友,如果你做捂眼睛贴鼻子游戏时,你私自拉下毛巾,被老师看见,你会觉得怎样?3岁组儿童只有3.33%的人有自我体验。而在有暗示时(你做了错事觉得难为情吗?)有26.67%的人有自我体验。此研究结果对幼儿教育有重要意义。教师和家长应该充分注意幼儿受暗示性强的特点,多采用积极的暗示促进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发展;同时,要注意避免消极暗示对幼儿行为的不良影响。4、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方面。总的来说,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34岁幼儿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很差。到了56岁才有一定发展。二、道德认知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